村民们正在茶场“上班”。 刘鹏 摄
时过境迁,外出打工的浪潮卷走了大批农村年轻人,甚至有些举家外迁,村中的孩子,玩伴越来越少,往日盛况,已然不复。慢慢地,“空壳村”出现了。
“空壳村”的家乡,曾很长一段时间停留在九零后村民高翎凯的记忆里。但这样的场景正在发生逆转。
一条条宛如白色丝带的乡村路在山间纵横交错,青山环绕间黑瓦白墙独具风格的新楼房,与绿油油的茶海交相辉映;山间、地里随处都是儿时的伙伴、熟悉村民的身影……
一个充满现代化气息又不失生态原貌的新农村形象是高翎凯现在对家乡的印象。
大山深处的“喧嚣”与“冷落”
高翎凯的家乡长岩村是贵州省惠水县的贫困山村,长岩村多民族聚居,布依族、苗族占人口大多数,下辖6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269户1227人,在贵州属于人口较多的村子。
高翎凯清晰记得,在他读五年级之前(2003年以前),村里还是比较热闹的。每天的早晨,村里除了鸡鸣狗吠声外,还有琅琅读书声。“村里的小学开设有一至六年级,学生有近一百人。”高翎凯说,每天下午放学时,回家的学生“大军”浩浩荡荡的穿梭在村中小道上,大人们在两旁的田地里忙碌着,时不时都要大声吼几句:不要在路边玩,赶紧回家写作业。
编辑:凡闻
上一篇:交警欲拖走违停车辆 女子坐地耍赖求“碾压” 下一篇:陕西省旅游局更名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将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