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华远地产非遗探访之旅首站启程 找寻木杆秤的前世今生

西安新闻 华商网 作者:王秋阳 2017-09-25 10:27:50
[摘要]”  被人民日报赞誉为“非遗搜索引擎”的西安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老师担任本次活动顾问,为一行人讲述沿途历史典故。相信通过我们的善心、善行,能够真正与客户同心同行,使客户全程感受到“六筑三栖”理念下的华远品质服务。

  华商网讯9月23日,由华远地产主办,中宝宝马汽车协办的“问艺三秦,匠心之旅”华远社区文化艺术节非遗探寻之旅从华远辰悦营销中心启程,由非遗专家、华远业主、媒体等20余人组成的探访车队前往秦镇,第一站以“找寻木杆秤的前世今生”为主题,探访杨氏木杆秤传承人——杨卫斌。

  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人

  上午9点30,伴随着新生的一抹朝阳,简约而隆重的发车仪式在华远辰悦营销中心举办,发车仪式现场,华远地产西安城市公司Hi平台负责人刘小峰先生为车队授予了象征荣誉的队旗。当谈及此次非遗探寻之旅,刘小峰先生表示,“保护非遗,是历史的责任,也是时代的重托,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民间,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付出了不懈努力,华远地产作为责任企业,也同样在行动。”

  被人民日报赞誉为“非遗搜索引擎”的西安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老师担任本次活动顾问,为一行人讲述沿途历史典故。

  探访车队首先抵达位于长安区灵沼乡阿底村平等寺,也就是著名的西周文王“灵台遗址”。王智介绍,3000多年以前,周文王自西岐讨伐殷商崇国成功后,在沣河西岸建立了以“丰京”为国都的西周。周文王为纪念牺牲的将士,特意建造了灵台来安抚亡灵,祭祀忠魂,可以说灵台是我国早期的英雄纪念碑。电视剧《封神榜》中,姜子牙的封神之台就是灵台。

  走在秦镇老街,王智孜孜不倦地为大家讲述老街上的古砖古瓦,他表示,“每一个人都是文化传承人,传统文化的发扬传承,一个人的努力远远不够,它是一项长期而浩大的系统工程,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大众实践。”

  体验木杆秤制作称起岁月分量

  随后,20余名探访人抵达本次活动的目的地——秦镇杨氏木杆秤。据了解,杨氏秤铺是秦渡镇祖传的老铺子,自上世纪二十年代杨逢吉开设秤铺以来,杨家几代人父子相传,一直以定称为生。随着时代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子秤涌现,木杆秤渐渐被挤出市场。然而,正是像杨氏这样一代代能工巧匠的坚守,得以让这门独特的技艺不至于淹没于历史的洪流中无迹可寻。2011年6月,秦镇杨氏木杆秤制作技艺入选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杨卫斌今年43岁,制作杆秤已有24年了。初中毕业后没能考上高中,杨卫斌按照父亲的意愿,学了制秤。这门手艺到他这代,已经传了3代将近百年。曾经,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一天能卖出百杆秤。手工制秤的工序非常复杂,从选料、抛圆、打眼、钉秤星……到最后出售,前后需要10到工艺。杨卫斌表示,制作一杆小秤需要一天时间,大秤如果刻字和图案花费的时间就很长10天左右。活动现场,20余名探访人将杨卫斌围成一个半弧,认真学习木杆秤的制作工艺,亲身感受古老的匠心情怀。

  对于杨氏木杆秤的未来,杨树斌表示,“现在免费招徒弟都很难,因为干这个很辛苦,挣的钱又不多,所以基本上没人来学。”不过,杨卫斌对传承这方面还是有信心的,“因为现在有很多人都开始关注非遗,支持非遗。就好比今天华远地产举行的非遗探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杨氏木杆秤。我想过几年也许会有大的转变,我也一定会将这门老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发扬传统文化共建和谐社区

  一直以来,华远持续围绕“积善之家”公益主题,以企业为半径,带领员工、发动客户和业主、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投身公益活动,这一次,我们更是将公益的视角投放于非遗保护之上。对于保护传统文化,华远不仅仅只是输出一句口号而已,更是通过这场探寻之旅,身体力行的走进非遗,感受非遗文化底蕴。

  我们相信,这场文化之旅,在王智老师的引领下,随行的8位“社区非遗传承大使”——华远业主会将属于陕西的文化带回社区,将属于陕西的文化传承下去,让传统文化融入华远10万业主的点滴生活,以文化为基点建设谐社区。更多探寻精彩细节与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请Hi粉们关注Hi平台,今后将为您一一讲述,细细道来!

在一切都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都太需要专注的工匠精神,潜心钻研、精益求精,在各自的道路上用心前行。在用心服务客户的道路上,华远也从未停止前行。2017年华远地产在“积善之家”品牌文化核心的引领下,通过不断的提升基础服务和创新服务,全面打造“六章筑梦、三栖华远”的服务理念。相信通过我们的善心、善行,能够真正与客户同心同行,使客户全程感受到“六筑三栖”理念下的华远品质服务。

编辑:刘超

相关热词搜索: 华远 非遗 地产 和谐社区 马汽车

上一篇:西安多条地铁“十三五”开建 总投资1800亿元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