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河豚解禁史:“珍爱生命远离河豚”与“不食河豚不知鱼味”

西安新闻 凤凰文化 2017-11-07 10:13:06
[摘要]《海错图》是清朝康熙年间,由画家聂璜绘制的一组海洋生物图谱。两次吃河豚,都没体会到《海错图》里那“不食河豚,不知鱼味”的境界,更不能认同苏轼品河豚后“值那一死”的评语。

  配图

  三、地狱之吻

  画中还有一个很棒的细节:河豚的嘴里,上下各有两颗大板牙。

  这显示了河豚的分类地位。河豚属于鲀科,这个科又名“四齿鲀科”,特点就是上、下颌分别愈合成两个喙状齿板,每块板都有一条中央缝,看上去就像四颗牙一样。

  鲀科鱼性情残暴,其唯一的武器就是这副牙口。观赏鱼界把几种淡水鲀称为“狗头”,养“狗头”时,最好缸里只有它一条鱼,否则就会出鱼命。

  我一直纳闷,鲀的嘴那么小,能造成多大伤害?直到一次在朋友家里看他投喂“狗头”,才算明白。一条小红鲫鱼扔进去,鲀冲上去叼住,然后使劲把一大块鱼身嘬进口腔,再用力一咬,小半条鱼没了。三四口之后,整条鱼就进了它的肚子。

\

\

  配图

  四、怒大伤肝

  河豚有毒,世人皆知。就东方鲀属来说,古人早就发现,它的毒性并不是遍及全身,而是集中在肝、卵、眼睛等处。去掉这些地方,就可以安全食用。

  聂璜对个中缘由进行了推测。他观察到,河豚受惊会胀大肚子,看上去很生气。他又听医家说:“人之怒气多从肝起,而肝又与目通。”所以他认为,易怒的河豚,戾气会积攒在肝和眼睛,日久便成剧毒。只要挖弃肝和目,就“从此怒根上打发得洁净,毒自去矣”。

  听上去很合理的逻辑链,从一开始就错了。河豚膨大成球,并不是发怒,而是求生。它吞下大量水或空气,让身体显得更大,同时让天敌无从下口。

  河豚毒素也不是戾气化成的,甚至不是河豚自己分泌出来的,而是来自海洋中的有毒细菌。这些细菌被其他生物取食,再一级一级通过食物链进入河豚体内,富集在内脏、眼睛、皮肤中。河豚自己不会中毒, 而人类吃到后,就要倒霉了。

\

编辑:雷晓娟

相关热词搜索: 河豚 恒河豚 亚河豚 今音 河豚肉

上一篇:长安区一村民"研发"十余年 造出板栗脱壳神器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