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讲述“陕西故事”

来源:三秦都市报 时间:2018-01-20 08:05:55 编辑:杨蓓蕾 作者:赵争耀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

人头壶

数以亿计的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留下的与今天的我们对话的密钥。继《国家宝藏》后,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再度在电视荧屏上掀起了文化遗产热。节目每集短短5分钟的时间,深刻却又不失趣味地讲述历史与文明的故事,让藏在博物馆中的国宝一个个都“活”了起来。

眉清目秀、静静凝望的人头壶,曾被当做鸡饲料盆使用的陶鹰鼎,最早提及“中国”的何尊,还有辗转流落的大克鼎……《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中亮相的这几件文物均出土于陕西,它们既是高大上的国宝,也是最近备受关注的新“网红”。

人头壶 来自6000年前的凝望

“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查收!”清脆的铃音之后,中央电视台《如果国宝会说话》纪录片以这样的方式开启了和观众的对话。第一集呈现由仰韶文化先民制作于6000至6500年前的人头壶,镜头巧妙地从浩瀚的宇宙星空切入,当这件收藏于西安半坡博物馆的国宝在幽深晦暗的背景中缓缓转过身来,仿佛真的具有了鲜活的生命。正如旁白所说:“凝望着人头壶上的面孔,仿佛看到具有自我感知和自我反省能力的人类,在与命运、生命与死亡的本质问题上较劲。”

这种“萌萌哒”的讲述方式,迅速激起了观众的兴趣。有网友为人头壶制作了表情包,调侃它“笑得像个6000岁的孩子”。红陶人头壶,1953年出土于洛南县灵口镇焦村遗址,因为当时新建的西安半坡博物馆在筹办《原始社会史》展览,便被调拨过来。人头壶高23厘米,底径6.3厘米,细泥红陶。器形呈人头葫芦身,平底。人仰头,面带笑容,神态安详。壶背有流,是一件盛液体的生活用具。壶造型古拙,手法简练,艺术价值极高,为陶塑艺术的启蒙作品。它由仰韶文化先民制作于6000-6500年前,是仰韶文化的“活化石”。

人头壶是一件盛液体的容器,人头与壶浑然一体。头微微扬起,象征人类最初的凝望,上扬的嘴角,清秀的眉目,修长的鼻梁,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孕妇。壶背后伸出一根断面呈扁圆形的管道,向壶内注水,眼睛和嘴巴则流水,好似女性的眼泪,象征着人类孕育的痛苦。

由于这件文物不是出土在半坡遗址,没有办法出现在半坡博物馆的专题展览中,使得它很少与公众见面。关于它的资料只存在于学术著作中,这就导致了这件珍贵文物长期少人知晓。“人头壶的功能,我们只能是推测。也许它并不是一个壶,因为它狭窄的出水口并不实用。”文物工作者试图通过它去窥探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崛起,那个以磨制石器为标志的时代,古老、质朴又神秘。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国宝 大盂鼎 中心聚落 1975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