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三秦楷模”陈士橹:一套西装穿30年 临终捐出百余万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8-02-27 06:23:35 编辑:强鑫 作者:赵瑞利 张杰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1086461.jpg

  “父亲喜欢咖啡色,所以很多衣服都是咖啡色。”陈清怡说,父亲怕冷,所以毛衣总是一层套一层,全都是咖啡色所以也看不出穿的多,她随手拿起摆在床上的父亲的几件毛衣,袖口都已经磨烂了,“不让我们扔,说剪剪袖口还能穿。”陈清怡说,父亲有一套西装穿了30年,还有一双咖啡色的皮鞋,当年是她花了200多块钱给买的,父亲临终时还穿着。

  100多张汇款单被学校收藏

  临终前捐出100多万元

  陈清怡说,他们兄妹三人,传承了父母节俭的生活作风,吃穿用度都很简朴,有时候甚至会闹笑话——父母的邻居不认识她和哥哥,错把他们当成保姆和工人。

  “虽然我父母都是老师,但印象中我家一直不宽裕。”陈清怡说,小时候春游父亲只给她一角钱,过年也只发5角钱压岁钱,她舍不得花还会被母亲回收。弟弟出生时只有5斤,身体很弱,母亲一人照顾不过来就请了保姆,但一年后就退掉了,原因是请不起。家里的第一部电视机还是分期付款买的。她一直不太明白其中原因,还问过母亲,母亲就拿出了100多张汇款单。汇款单上有给老家亲戚寄的钱、有给保姆寄的钱、有给老家生产队寄的钱,还有给老家村里老年协会寄的钱。这100多张汇款单已由西北工业大学珍藏。

  13年前母亲去世后陈清怡开始管家,父亲就让她每寄一笔钱都要记账,给老家村子老年协会寄的钱从一开始的每年3000元、5000元,到后来的1万元。父亲去世前,将家里所有的积蓄100多万元全都捐给了学校。“父亲说,我现在不能带学生,不能搞科研,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积蓄捐献出来。虽然钱不多,也算是我对航空航天事业最后一点贡献吧。”陈清怡回忆说。

  学习上要“争第一”

  除了上课就在图书馆

  无论对谁,在学习上陈士橹的要求始终是严格的,陈清怡记得,因为工作忙,父亲当年对他们兄妹三人平日里并不会过问太多,只有期末考试后会问,考试答错了没关系,但必须说出来错在哪里,如果说不明白必定会受到严厉批评。

  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陈士橹要求更高。“他常说学习上要争第一,工作上要尽可能做好。”陈清怡说大学毕业时父亲以专业第一的的成绩毕业于西南联大,留校任助教。后来又先后在北京清华大学航空系、上海交大航空系、华东航空学院任教。

  1956年,高教部决定在全国高校中选派100名教师赴苏留学,华航院长寿松涛为华航争取到了12个赴前苏联留学名额。陈士橹成为其中的一员。1958年,学成回国的陈士橹服从组织安排,离开南京来到西北工业大学,受命筹建西工大导弹系(后改为宇航工程系),这意味着他要转换专业重新学习。

  “其实我的父亲就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他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去图书馆学习。”陈清怡说,筹建导弹系是一段艰难时期,当时很多课程都没有教材,父亲就将赴苏拍摄的资料洗出来,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然后自己编写教材。印象中父亲每天晚上在家要么备课要么刻钢板,从陈清怡10岁一直持续到快上高中,快上高中时她还帮父亲一起刻过钢板。就是因为这种认真和努力,陈士橹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摄影 张杰

相关热词搜索: 三秦楷模 陈士橹 西北工业大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