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老牌零售企业人人乐亏损超五亿 传统大卖场出路在哪?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8-03-05 07:31:08 编辑:王玮玮 作者:李程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大卖场份额受挤压 七大超市去年关店45家

面对电商冲击、低租金红利消失及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现实,寻求新的出路已成为零售连锁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事实上,选择关店调整的零售企业并非人人乐一家。据赢商网不完全统计,2017年有沃尔玛、家乐福、永旺等七个超市品牌关闭45家门店,比2016年多出10家,增长28.57%。仅沃尔玛一家,就关闭了广东、湖南、江苏、河北、吉林、北京、上海等全国多个省市的24家门店,其中包括西安的曲江银泰城店,几乎赶上了自身新开店速度。据观察,各大超市闭店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租约到期,有的是因为区域战略调整而停业。

尽管如此,超市闭店背后原因更多是大卖场生存空间遭到挤压,盈利不理想,加上线上零售分走部分客流、租金水涨船高等因素,企业无奈闭店止损。

“大卖场的日渐式微根本上是消费需求的变化。”陕西经典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林表示,传统的大卖场模式依靠生鲜聚集客流、依靠食品赚取销量,依靠快消品赚取利润,更多强调商品大而全,被动由消费者自主选择,这种粗放模式,在产品经济年代是行之有效的。但近几年,随着购物中心里集合店、专业店对自有品牌、多元化陈列和消费互动的发力,对消费者形成了较大分流,“逛超市”的人少了,大量商品也沦为无效陈列。

朱林认为,现在的消费者不再纠缠于商品价格,而是更注重购物体验与购物便利性。随着汽车大量普及,前往配套设施落后的大卖场购物反而可能成了令人苦不堪言的体验。

曾在多家卖场负责招商的张先生介绍,上涨的人力、物业成本甚至自建物流费用,加剧了大卖场的经营压力,但并非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举例说,面积1万㎡以上的大型超市,西安地区月租约在15-20元/㎡,相当于租金一项的年支出在两百万元左右。算上前期装修等投入、日常水电、员工工资等成本,相比过亿元的年收入本来是稳赚不赔的。但如果营业额持续下滑、多处开张后单店效益减少,甚至付不出入驻商家期账,商家拒绝再投入,那么经营风险就会显现,关店调整就相当于是为过快扩张而买单。

另一方面,电商的风靡和便利店的迅速发展,也对传统大卖场的市场份额形成挤压。去年,口碑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7线下零售新生态报告》显示,2012-2016年,大卖场整体销售份额从24.11%下滑至20.9%。

转型需要把顾客拉回来 挖掘新消费需求

“传统”二字让超市巨头们倍感压力,从而谋求转型,逐渐调整和布局社区超市、生活超市和精品超市。

不过,精品超市要想令顾客满意却并不容易。以西安小寨附近两家由不同品牌开设的精品超市为例,从本地点评网站上的反馈来看,其中一家因为商品种类丰富而被不少消费者推荐;另一家不仅评价寥寥,也被消费者提醒“和普通超市的区别不大。”

商业运营人士王建红认为,做精品超市首先要让市场认可,而不能是自说自话。在具体经营上,大卖场和精品超市、社区超市的管理、采购和物流等业态都有较大区别,需要强大的供应链条,这对很多过去以大卖场为主业的超市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除了布局新业态,“卖场瘦身”是另一个尝试。全国多地开设了不少紧凑型门店,场地面积大约比传统卖场减少近40%左右。那么,这种办法可行吗?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在此前发文称“卖场面积由大变小的调整,是一种权宜之计。”他认为,当前大卖场的主要问题是来客数急剧下降,所以门店的调整一定要围绕能不能把流失的顾客拉回来。

朱林表示,传统超市企业,更需要来一场深度变革,丢掉“一站购物、一次购足”的旧理念,打破商品经营的旧思维;重视互联网带来的连接手段,以挖掘更精准的顾客需求为核心,强化在物流配送、商品陈列和支付等服务上的创新,“同时关店调整恐怕仍将继续。”

也有观点认为,强强联合将是超市的出路之一,期间有资本雄厚的互联网巨头的身影。“传统超市与电商巨头的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是寻求转型升级。”王建红认为,电商的“新零售”本质是突破线上向线下延伸,实体店面和运营经验不可或缺。如何挖掘新消费需求下的“新实体”价值,让顾客重新爱上逛超市,这是超市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 人人乐 零售 亏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