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 考试成绩和招生"联系

国内 新华社 2018-03-17 06:46:35
[摘要]教育部部长陈宝生16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要坚定不移从5个方面推进减负,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以及各类考试、考评、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系。

  减负不仅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热词,也是长期以来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教育部部长陈宝生16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要坚定不移从5个方面推进减负,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以及各类考试、考评、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系。

  谈减负

  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 课上少讲课后讲

  陈宝生说,减负要从5个方面共同推进。一是从学校减负,加强科学管理,在教学各个环节落实减负任务。二是校外减负,主要是规范教育秩序,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三是考试评价减负,要改变评价方式,不允许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不允许炒作高考状元。四是老师教学减负,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甚至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培训。五是家长和社会减负,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那些培训机构炫耀的培训成绩单、广告词,很多都是鸡汤加忽悠。不听忠告听忽悠,负担增加人人愁。”陈宝生说。他强调,减负关键要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纽带,“培训机构可以搞各种培训,但是不能搞超前教学、超纲教学”,还要割断各类考试、考评、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系,不能将其作为招生的凭据。此外,要通过综合治理,建立起健康的教育秩序,构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谈大班额

  增加学位解决“城市挤” 办好教学点消除“农村弱”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不少城镇学校班级学生剧增,超出额定人数,出现“大班额”现象。“‘大班额’有两类:一类是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另外一种是56人以上的‘大班额’。”陈宝生介绍,2017年,全国共有56人以上“大班额”班级36.8万个,占全部班级的10.1%,66人以上“超大班额”班级8.6万个,占全部班级的2.4%。当年,全国减少8.2万个“大班额”,5.6万个“超大班额”。

  陈宝生表示,消除“大班额”要统筹规范、台账督办。“统筹,就是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把‘城市挤’和‘农村弱’统筹起来考虑。‘城市挤’这一块,核心是增加学位。”陈宝生说,“‘农村弱’这一块,主要是办好教学点、寄宿制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稳定部分生源。”

  陈宝生表示,还要规范学校的招生行为、办学行为,科学设置学生的作息时间,搞好中小学免试就近入学改革,同时优质高中招生计划要在区域内合理分配。此外,还要按照各省市县政府设定的消除“大班额”规划,建立工作台账,督促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谈学前教育

  教育部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起草学前教育法

  针对我国幼儿保教人员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等问题,陈宝生表示,要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努力提高幼师、保教人员待遇。

  陈宝生说,我国学前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学前三年在园幼儿4600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人口国家规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在服务能力、普及水平、投入上有了很大提高,幼儿园数量发展到25.5万个,2017年适龄儿童毛入园率达到79.6%。但与此同时,普惠性幼儿园不足,保教人员数量不足、水平不高,保教过程中存在漏洞等问题仍需破解。

  陈宝生介绍,幼儿教师、保育员与学生的比例应分别达到约1∶15、1∶30的基本要求。按照目前我国220多万幼儿教师、4600万在园幼儿等数字推算,“我们现在缺教师71万,缺保育员76万。”但据国家卫计委预测,到2020年还要新增431万入园幼儿。两部分加起来缺100万教师、缺90万保育员。

  “一个幼儿老师2000块、3000块钱工资,不能安心从教、从保,幼师毕业的学生不愿到幼儿园去工作,这个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他说。此外,陈宝生透露,教育部正在进行调研,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起草学前教育法。

  谈高考改革

  今年起17个省份要开启改革 坚持质量导向、问题导向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居于龙头地位。陈宝生介绍,2017年,上海、浙江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平稳落地,为其他省份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个省市去年启动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有效吸取了浙江和上海改革的成功经验,并注意到了他们试点中新出现的一些问题。目前,教育部正在配合指导这四个省市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破解面临的这些问题。”

  “此外,从今年起还有17个省份要开启改革进程。对这些省份,我们正在进行评估。”陈宝生说,“我们的基本态度是实事求是、不凑数”,时间服从质量,坚持质量导向、问题导向,确保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成功。 据新华社

  减负到底该减什么?

  降“虚火”而非减“责任”

  两会召开前,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史上最严减负令”,之后各地纷纷出手,严查课外培训机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

  然而,在“减负令”落地的同时,由于减负顽疾存在多年,一些人对其长期效果抱有观望态度。有的人甚至抛出“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的观点,认为“减负”等同于学校在推卸教育责任,让孩子轻松度日。

  “我们不应带着误解看减负。”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说,减负不等于降低中小学生的课程难度、不等于不要学生刻苦学习、不等于减少学生学习时间、不等于不要考试。他介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研究了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的理科教材后得出研究结论:在减负政策推行多年之后,我国中小学理科课程的难度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居于中等或中上等水平。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生平均在校时间也呈上升趋势。减负并不意味着公办教育的“后退”。

  正确的减负“减”的是什么?全国人大代表、沈阳东北育才学校校长高琛认为,各学校减负不能减掉教学质量。“全社会应该达成这样的共识,我们反对增加学生课外负担,但必须提高课内质量。”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部分”,而不是指课业、学业等必须付出的努力。

  据新华社

编辑:王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培训机构 考试招生 大班额

上一篇:全国人大代表郭乃硕建议--重阳节应列入法定假日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