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世界读书日大调查 陕西人最爱的小说是《白鹿原》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8-04-23 06:14:53 编辑:张佳萌 作者:赵蔚林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5.jpg

从过去手捧一册、轻嗅墨香的雅兴

  到如今指尖轻触、吟咏诵读的灵动

  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知识的求索

  在阅读中开启诗意人生,倾听世界的“心跳”

  某种意义上,一个省级图书馆代表着这个省的文化需求和阅读取向。时下,国家大力推广文化阅读,处处书香,作为文化大省的陕西,民众的阅读喜好如何?我们通过陕西省图书馆的借阅情况来看看老陕的阅读现状。

  哪些陕西人最爱读书?

  学生是借阅主力军

  陕西省图书馆正式成立于1909年8月。2001年9月,西安长安路馆区建成开放,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000个。截至2017年底,累计馆藏总量达507万余册(件),其中图书399万余册,古籍32万余册,报刊60.5万余册。另有电子图书359万余册,视听文献、缩微制品等文献14.4万余册。年入藏新书20余万册、中外文报刊5000余种。陕西地方志和地方人文集是馆藏重要文献。宋元版《碛砂藏》和清雍正铜活字殿版《古今图书集成》是两大镇馆之宝。

  2017年,陕图共接待读者298万人次,高峰期日接待读者1.3—1.4万人次,日平均接待读者8000余人。持证读者330480人,持证读者年人均到馆10次。现有42个馆外流动服务点和分馆,年外借文献近10万册。

  在大数据中可以看到,供读者外借的中文书主要以社会科学为主,占76%;自然科学类书占24%。外借中文书所占比例最多的类目依次为:文学、工业技术、经济、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所占比例偏少的类目依次为:航空、航天类、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类、自然科学总论类、天文学、地球科学和农业科学。

  供读者外借的外文书主要以自然科学为主,占62%;社会科学类书占38%。外借外文书所占比例最多的类目依次为: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其读者群主要以学生为主,年龄分布为:16岁以下读者占9%,17-35岁占48%,36-55岁占34%,56岁以上占9%。

陕西人最爱看哪部小说?

  陈忠实的《白鹿原》夺魁

  从这一2017年的年度大数据中,我们也能够更为详细地看到陕西人的一些阅读习惯。

  陕西人喜欢看小说,侧重于获奖作品。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三部曲)及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名侦探的守则》等4部推理小说入围外借排行前10位。

  自科类图书方面,以保健、科普类为主,如《时间简史》《黄帝内经》等。社科类方面,以通史、传记、演说为主,如《蔡康永的说话之道》《陈忠实传》《全球通史》等。少儿类,以名著、国外绘本、幻想类图书为主,如《糊涂的蝙蝠》《三国演义》《装在口袋里爸爸》等。电子书方面,以中外名著为主,另有育儿、励志、养生、保健、美体类图书。也可以从中看出,一部分80、90后读者在升级为人父母之后的阅读需求转变。

  除了借阅,陕图每年还推出很多讲座,受到读者欢迎,《陕图讲坛》从2007年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讲座723期,直接参与人数超过20万人次。著名作家王蒙、贾平凹,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百家讲坛》主讲人于赓哲,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南宁、舒德干,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宗本,澳大利亚作家罗伯特﹒楚,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王江雨等600余名专家学者先后做客讲坛。2013年,“陕图讲坛”被文化部授予社会文化最高奖“群星奖”。华商报记者了解到,近期,讲坛围绕“秦风秦韵”“传统人文”“百姓民生”“科技前沿”开设了四个板块,举办了《观天巨眼FAST:探索星空的旅行者》《特朗普时代的中美关系》《“血池”密档——陕西凤翔秦汉国家祭祀遗址考古发掘记》等许多紧扣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生活的讲座,受到读者热捧。

  陕西人对哪类书籍“不感冒”?

  航空、航天、自然类借阅少

  文学、历史、社科类书籍备受喜爱,原因很简单,它们自身的阅读门槛不高,但也和区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趋向性有关。同受到热捧的书籍相比,借阅量最少的几类中文书也揭晓了。

  分别是:航空,航天类、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类、自然科学总论类、天文学、地球科学、农业科学。相对文史类,这些书籍专业性较高,阅读门槛和阅读“脑成本”都较高。同时考虑到陕图学生群体为主,略生僻类的书籍不受欢迎。 

陕西人爱纸质书也爱电子书

  借阅量同步增长

  电子读物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图书馆如何应对?如何留住读者?有没有什么措施?实际上,陕图早就开始行动了。

  据2017年的大数据显示,陕图每年购书经费是1000万元,其中25%用于数字资源的采选。也就是说,陕图早就进行了变革,适应了阅读时代的转变。同时,在电子书和传统书籍竞争的今天,人们并没有改变自己的习惯。近几年纸质书刊的外借量(2015至2017年)分别是219万册、220万册和214万册;电子书刊的下载量分别是109万册(篇)、116万册(篇)和132万册(篇)。纸质书刊外借量略有浮动,电子书刊的下载量有攀升的势头。总体看,不管是传统书籍还是电子读物,外借量都在增长的。2016年增长2.4%,2017年增长3%。 (文内数据由陕西省图书馆提供)

  专访陕西省图书馆馆长

  周云岳:力争让三成陕西人来看书

  作为陕西人的读书圣地,陕西省图书馆每年肩负着为陕西读者提供精神养料的重任。华商报记者日前专访了陕西省图书馆馆长周云岳,他表示,在新馆建成后的3-5年内,要力争让“每年三分之一陕西人进馆看书。”

  陕图新馆2019年9月正式开放

  据周云岳介绍,目前,陕西省图书馆已形成以文献借阅服务、数字资源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延伸服务、特殊人群服务、文献开发、讲座展览、教育培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古籍保护、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等为工作主体,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是扩建项目和高新区新馆的建设。

  “2019年9月,适逢陕图110岁华诞,位于西安高新区软件新城核心区的8.19万平方米的陕图高新馆区将正式对外开放。预计项目于2019年1月8日正式交工。新馆建成后的陕西省图书馆,将由高新馆区、长安路馆区组成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设计阅览座位6000个,纸质文献藏量可达1000万册以上,纸质文献年借出量达到400万册次以上。数字资源设计存储能力达到600TB,能够提供全覆盖、不间断、无时空限制的数字文献远程和移动服务,数字资源年利用率达到600万件次以上。同时具有支撑保障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良好运行的文献与技术能力,成为与省内高校、科研系统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互补的特大型省级公共图书馆。”周云岳还表示,“新馆建成后,通过3-5年努力,力争新馆加老馆,每年让三分之一陕西人进馆看书。”  

陕图数字资源可远程免费使用

  在国家目前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图书馆怎样跟上时代脉搏?周云岳表示:“我们用尽可能多的载体形式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宣传与传播,充分挖掘馆藏特有、经典的文献信息资源,与社会合作联合合开发出具有文化内涵,科技含量高,实用价值高的文化创意产品。如: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和传统文化培训,应用新媒体宣传传统文化。同时,充分发挥‘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的作用。对馆藏古籍及时修复、整理后,通过古籍著录平台,对全省古籍名录进行揭示,方便读者检索。同时,对珍贵古籍逐步数字化,方便读者使用。”

  据周云岳介绍,今年还要进一步加强阅读推广活动的力度,“‘陕图讲坛’、‘学在陕图’‘公益课堂’、‘陕图读书会’、‘蒲公英绘本故事屋’等活动已成为陕图阅读推广的著名品牌;创办的《陕图读览》旨在‘倡导读者关注阅读,拓展阅读范围,发现阅读乐趣,分享阅读喜悦’;体验‘书舒朗读亭’,提升阅读兴趣,增加阅读快乐;扫描二维码,体验‘听书墙’,读者可以免费阅读电子书。馆外,读者还可以远程免费使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同时,我们利用微信、微博平台定期推送图书馆服务信息,加深与读者的互动与交流。”周云岳介绍说。华商报记者 赵蔚林 摄影 陈团结


相关热词搜索: 读书日 图书馆 《白鹿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