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贩卖小包毒品 获刑6个月
华商报讯(记者 宁军)在自家楼下向吸毒人员贩卖小包海洛因,西安男子张某被民警当场抓获。昨日,曾两次入狱的他再次获刑。
已年过五旬的西安男子张某曾因盗窃罪两次获刑。2015年3月15日晚,张某在自己所住的万寿路某小区楼下,向吸毒人员温某(另案处理)贩卖一小包毒品并收取了300元现金,被民警当场抓获,从现场查获一小包用广告纸包装的白色粉末。经鉴定,净重0.4665克,从中检出海洛因成分。
昨日,碑林区法院采用刑事速裁程序审理了该案,被告人当庭认罪。法院一审以贩卖毒品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全国现有255.3万名吸毒人员
记者25日从国家禁毒办获悉,2017年,全国禁毒部门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4万起,打掉制贩毒团伙5534个,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6.9万名,缴获各类毒品89.2吨。
25日,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毒品滥用人数仍在增多,但同比增幅下降,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吸毒人员255.3万名(不含戒断3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现有吸毒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报告显示,吸毒人员中,不满18岁1.5万人,占0.6%;18岁至35岁141.9万名,占55.6%;36至59岁109.9万名,占43%;60岁以上2万名,占0.8%。2017年,全国查获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同比下降19%,其中新发现人数同比下降29.3%。
报告指出,合成毒品滥用仍居首位,在全国现有255.3万名吸毒人员中,滥用合成毒品人员153.8万名。合成毒品变异加快,新类型毒品不断出现。据国家毒品实验室检测,全年新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34种,国内已累计发现230余种,尚未形成滥用规模。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改变形态包装,生产销售“咔哇潮饮”“彩虹烟”“咖啡包”“小树枝”等新类型毒品,花样不断翻新,具有极强的伪装性、迷惑性和时尚性,以青少年在娱乐场所滥用为主。
在毒品来源问题上,报告指出,中国毒品来源于境外输入和国内制造。当前,“金三角”“金新月”和南美这三大毒源地毒品对中国形成全面渗透之势。国内毒品制造方面,在强力打压下,制毒活动不断从广东、福建等重点地区向其他地区特别是管控薄弱地区转移,全国已有29个省份出现制毒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