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大秦帝国“府库”露出真容 2000年前的国家仓库里藏着啥?

要闻 三秦都市报 作者:赵争耀 2019-03-24 08:35:51
[摘要]出土遗物表明,府库的不同房间内曾存放纺织品和铜钟、石磬国家礼乐器组合,并有与悬架、敲击有关的配件和小型乐器。

  秦咸阳城胡家沟建筑遗址(资料图片)

  遗址内的建筑废料堆积坑(资料图片) 

  “博望”铜饰件      

  带有刻字的石磬残块    

  在经历了九都八迁的历程后,大秦帝国最终迎来了巅峰时刻,咸阳成了横跨渭河南北的第一座帝都。在几代考古人的辛苦努力中,秦都的面貌渐渐揭开了面纱。

  近年来,秦咸阳城北区新一轮的考古工作拉开序幕。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从2016年开始的秦咸阳城府库建筑遗址考古发掘已经圆满结束,发现了贮藏财物的“国家级仓库”——府库建筑遗址。出土遗物表明,府库的不同房间内曾存放纺织品和铜钟、石磬国家礼乐器组合,并有与悬架、敲击有关的配件和小型乐器……考古工作者一步步踏查、一片片勘探,终于让湮没千年的大秦帝国“府库”露出真容。

  “博望”铭文证实器物来源

  咸阳宫是咸阳城北区的王宫,一直是历代国君举行大典、朝会、会见贵宾的场所。秦昭王为了连通渭河两岸的宫室,在渭河之上建造了横桥。后来,秦始皇扩建咸阳宫,并在渭河以南营造了更大规模的朝宫,替代了咸阳宫。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发掘已揭露出咸阳宫的三座大型建筑基址,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和壁画,但由于没发现带有文字的遗物,建筑的属性一直存在争议。

  此次刚刚结束考古发掘的秦咸阳城府库建筑遗址位于渭河以北的宫区西部,2016年至2018年进行了主动考古发掘。3年间共计揭露面积4400余平方米,确定该组建筑本体平面呈曲尺形,方向80°。东西长105.8米,南北宽20.3米,四面垣墙宽2.4米,复原高度约4.9米。内部夯土隔墙宽3.3米,三层夹筑,将主体建筑分隔为5个房间。另外还有一处小面积的附属建筑。

  出土遗物表明,府库的不同房间内曾存放纺织品和铜钟、石磬国家礼乐器组合,并有与悬架、敲击有关的配件和小型乐器。小件铜饰件上有“博望”刻字。根据“博望丞印”秦封泥、岳麓书简《三十五年質日》“四月十四,壬申,宿博望乡”简文等资料,“博望”可能是县或乡,所指位置在今河南省方城县西南,包括南阳县、方城县的一部分,而汉武帝时期在今西安市附近还曾设博望苑。考古专家分析认为,这个铜饰件上有“博望”的刻字,代表的应该是秦代的地名,证明了这些器物的来源。

  在一处猪圈附近的坑中,考古人员还清理出骨质遗物600多公斤,包括骨料、坯料、废料、半成品,经鉴定是203头黄牛的骨头。还有各种铁质工具比如刃口不一的削刀、不同制骨环节使用的粗、细磨石。“这批制骨作坊的产品数量大,产品种类多,不只是满足皇室贵族的生产,应该可作商品交易,属于官属手工制作机构,类似于今天的国营工厂。”考古专家说,大量的骨料、成型的坯料和废料一起被废弃,说明正常的生产被突然打乱,发生了一些变故。

  编磬残块刻有“北宫乐府”

  在古代,石磬一直是重要的礼仪乐器,是上层贵族权力的象征,与金属乐器钟、镈等组合成为“金声玉振”。而能作为乐器使用的石材,质地细腻才能保证音色纯净,音韵悠长。制作成型后要经过打磨、调音,对材质和制作技艺要求都很高,必须要有强大的财力支撑。

  “秦咸阳城府库建筑遗址发现大量编磬残块,也证明了秦帝国的辉煌富庶。”据考古专家介绍,在此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编磬残块,尽管残碎严重,但不少有使用痕迹,其中23件残块上有刻文,是秦小篆字的“北宫乐府”等内容,证实了秦代设乐府的史实,展现了秦代乐府“金声玉振”的宏大规模。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2015年,考古工作者就在秦咸阳宫遗址意外发现了“石磬”。“这块石磬是2015年冬天,我散步时在一个基建工地的绿化带捡到的。”据负责秦咸阳宫考古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介绍,这块“石头”厚3厘米,残长6.4厘米,边缘有“倒棱”,底内凹弧形,从外形上可看出石磬的粗略特征。后送至西北大学,经过超景深显微观察,在“石头”上发现了清晰的人工制作和敲击痕迹。捡到这件石磬的绿化带位于秦汉大道聂家沟段,按照最新的考古勘探报告显示,这一区域处于秦咸阳宫核心区,除了已经发掘的一号宫殿遗址外,还分布有其他宫室建筑遗址。由于这一段秦汉大道2013年开始施工,所以许卫红推测石磬原本的埋葬地应该就在附近,和聂家沟的宫殿群有着密切的关系,极有可能就是秦王宫廷用器。

  除了刻有文字的石磬,在发掘中,让考古工作者兴奋的是,在府库遗址的附属建筑内,还发现了1件质地细腻、擦磨痕迹光亮可辨的大型磨石,由于该处与出土石磬的房间相连,因而推测所见磨石或许为石磬校音修整所用。而最为有意思的是,在可能存放织物的房间还发现了对应的水池遗迹,规格明显比其他水池更大,应为防火而置。“看来在秦代府库设计之初,已经就有了消防方面的考虑,秦人对消防工作的认识和理念堪称楷模。”

  秦封泥佐证府库性质

  北宫乐府是秦代的音乐机构,原来人们总认为“乐府”是汉武帝以后才有的机构,但在秦始皇陵的发掘中出土过一个编钟,上面就有“乐府”字样,后来又不断有与“北宫乐府”相关的封泥被发现。所以,可以肯定,乐府这个机构在秦代已经设置,只不过到汉代时,形成了文学体例。“这次出土了秦小篆字‘北宫乐府’刻字的编磬残块,让乐府渐渐露出真容。”考古专家说。

  那么,大量编磬碎块的发现,是否说明这些建筑就是专门存放礼器的库房呢?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除了编磬,考古工作者还在遗址内发现了一个“大×缯官”的封泥。第二个字到底是什么,现在还有些争议。但据许卫红判断,要么是“大内”,要么是“大府”,都与物资财产管理有关,是重要的经济部门。“缯官”是专门管丝织品的官员,说明这里很可能还存放过丝制品。“如果这枚封泥的文字最终确定是‘大内缯官’,这组建筑遗存就应该是国家府库,准确地说是秦都咸阳城北宫区的大型国家府库建筑,属于‘帝国府藏’。”许卫红说。

  大型国家府库毁于大火

  《史记》记载,秦末项羽进入咸阳城,火烧了辉煌的宫殿群。考古发掘显示,新发掘的这组建筑缺少门,但墙体厚实,注重安全性能。在发掘过程中没有建筑木材的腐朽痕迹和块状的木炭,几乎全是炭沫,一些建筑墙体被烧成了红色,地面也被烧成了坚硬的青色。这些情况说明当时火势燃烧得非常猛烈。

  据考古专家介绍,这组建筑的废弃应该是由于一场突变,很可能与秦末战乱有关。这也可以解释除石磬外不见其他物品的原因,可利用的物品或被抢掠,而易燃物品被焚为灰烬。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项羽烧了阿房宫,虽然考古发现阿房宫当时可能还没完全建起来,但项羽火烧秦咸阳城是可以肯定的。他不但烧了秦咸阳城,还烧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也有被焚烧过的痕迹。

  在附近砖厂的垃圾堆,还发现了柱石、龙纹砖、筒瓦、板瓦等大量战国时期的建筑材料,以及10多件“半两”钱(秦代通行货币)钱模,能看到使用过的痕迹,钱文规整,是典型的秦始皇时期铸造的版式。此外,还发现形状不规整的石头块,质地和府库内发现的编磬一致。这些遗物的特征与新发掘建筑的时代完全相同。专家表示,这些发现充分说明了胡家沟区域是秦代重要的手工业制作、管理机构所在地。另外,通过解剖建筑顶部焚烧倒塌堆积与地面挖掘痕迹的叠压关系,不仅厘清了建筑损毁次序,也为分析府库内储藏物品的种类、排放方式提供了辅助资料,为分析咸阳城空间布局奠定了基础。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 石磬 博望 乐府

上一篇:西安一宠物狗治尿结石十几天花了4万多 宠物看病贵是普遍现象 下一篇: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万辆 利润总额增长75.5%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