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遗嘱库里看老人对"身后事"的新态度:早立早踏实

社会新闻 中国江苏网 2019-04-06 08:37:12
[摘要]“生活充满不可预知的可能,生与死是正常的事,应该坦然面对。留言卡中,不少老人希望淡化遗嘱的金钱属性,给子女留下忠告:“有好的身体什么都有,没有好的身体,什么都没有,切记,切记。

  “生活充满不可预知的可能,生与死是正常的事,应该坦然面对。提前交代好、安排好后事,以免让家人与爱人陷入一团乱麻。”清明节来临之际,记者前往中华遗嘱库江苏第一登记中心采访,63岁老人蒋明义(化名)的一句话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记者发现,不少老人都表示“写遗嘱没什么忌讳的”“让家人少点麻烦”。

  “以前来办理遗嘱登记的老年人对‘死亡’等词汇比较敏感,对立遗嘱的事情也显得讳莫如深,写遗嘱时表情都比较凝重。现在,老人的心态开放了许多,很多老人觉得早立遗嘱早踏实、早轻松。”在中华遗嘱库江苏第一登记中心工作两年多的张桢告诉记者,以前会看到有的老人边写边流泪,而如今来遗嘱库的老人大多都很坦然,经常有老人手拉着手来,表情自然轻松,有的老人完成后还会笑着合影留念。她特别指出,在立遗嘱过程中,有一个精神评估环节,一开始有老人对此十分生气,“摔门而去”,现在这种情况几乎没有了,部分老人不理解时经工作人员解释也都会接受。

  那为何说“让家人少点麻烦”?部分老人表示,家里人对自己的财产分配没纠纷,通过订立遗嘱明确下来,比其他方式便捷,可省去很多麻烦。另一些老人认为写遗嘱能避免家庭财产损失,给子女多些保障。还有些老人“任性”地说:“我的财产我想给谁就给谁,家人不用操心。”在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看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订立遗嘱的方式主动管理“身后事”,反映了人们生死、财富和法制等观念的巨大进步。

  “订立遗嘱已经不像几年前大家印象中那样仅仅涉及生死、纠纷等负能量,它也会是一件充满正能量的事,我们把它叫作‘幸福留言’,是中国人家族精神的传承,我们希望有更多老人拿起笔,为家人留一段珍贵的留言。”陈凯说。

  去年3月21日,中华遗嘱库启动幸福留言卡,立遗嘱人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时,可将家风、家训、人生回忆、叮咛嘱托、身后安排写在留言卡上,通过“慢递”的方式传递给家人。一张张幸福留言卡和遗嘱捆绑在一起,传达老人对后代最简单淳朴的关爱,也可消除家人间存在的误解与猜疑。

  “丫头,我希望你能理解妈妈的那片苦心,也麻烦你今后可以照顾弟弟。毕竟等我走了,你们俩就是彼此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血亲了。” 前不久,周琴琴(化名)和家人在中华遗嘱库江苏第一登记中心提取母亲遗嘱时,意外收到母亲留下的幸福留言卡。原本对母亲遗产分配感到不公的她在看到留言之后释怀,她说:“清明节我会去母亲的墓前告诉她,我懂了她的良苦用心,我和弟弟会和小时候一样和睦相处,愿她在天堂也能开心。”

  “你与我们共同在东北边疆度过了艰难的十二载,1980年回宁,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生活逐渐改善,你已有自己的子女,一家人幸福美满,我们很欣慰,希望你不忘往日辛苦,珍惜生活。祝福你今后越来越好。” 80岁的杨小红提笔凝思,想了很久,只在留言卡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她大学毕业后,和丈夫被分配去哈尔滨一家铁路企业工作,其间生下两个女儿。“那时候东北大开发,零下三十几度的气温,工作不能停,只能把女儿放在工厂,小女儿吃了不少苦。”她说,那段岁月很辛苦,但却充满意义,希望女儿能记住这段回忆。

  留言卡中,不少老人希望淡化遗嘱的金钱属性,给子女留下忠告:“有好的身体什么都有,没有好的身体,什么都没有,切记,切记。”“拥有一些财产的物质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一生不要为金钱奔波,要为喜爱的生活。”也有的留言和死亡有关。有的老人要求去世后,请子女将他的骨灰撒入海河。“丧事从简,古入东海,来的清,走的静”。有的老人追求绿色环保的安葬方式,“妈妈走后,后事一切从简,不要买墓地,将我的骨灰水葬或树葬,一切铺张浪费的方式都是我不赞成的。”

  “很多老人在接过幸福留言卡时,不会立即动笔,而是将卡片带回家,经过一番斟酌酝酿,郑重写下一段话。”中华遗嘱库江苏第一登记中心主任黄海波告诉记者,一年来,中华遗嘱库共收到3916份幸福留言卡,其中江苏有272份。写下幸福留言的老人大多是刚入老年人行列的50后,而收信人的年龄则以70后、80后为主,“幸福、快乐、健康”是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绝大多数人选择在去世后将留言卡传递给遗嘱继承人。

编辑:杨蓓蕾

相关热词搜索: 老人 1980年 立遗嘱

上一篇:A级通缉犯潜逃17年被捕 期间冒用亲哥身份娶妻生子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