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专访文学鬼才马伯庸:感觉西安很“厚”能 让人产生无数联想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9-05-17 07:53:03 编辑:王翠萍 作者:赵蔚林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1122437.jpg

  历史题材不一定沉重

  诸葛亮真正值得尊敬的是他的坚毅

  华商报:从历史类的《长安十二时辰》到推理类的《风起陇西》《古董局中局》,还有最近出版发行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七侯笔录》,你最得意、最满意的作品是哪部?

  马伯庸:我觉得目前来说个人最喜欢的小说类是《长安十二时辰》,如果是非虚构类的就是《显微镜下的大明》,因为它也算是给我开拓了一下视野,没有一直局限在文学创作中,历史也有它本来的魅力。

  华商报:我们看到你的很多部历史题材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们知道历史题材的作品一般比较沉重,非专业读者不易接受,你在创作的时候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吸引读者的呢?

  马伯庸:历史题材不一定完全是沉重的,我问过很多读者为什么对历史感兴趣,他们的回答都差不多,就是并不是对历史中的某一个人或某一个事感兴趣,而是从这些人、这些事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现代人读历史读的是一种共鸣。历史无所谓沉重或轻松,而是你能不能找到你和历史中相契合的那一个点。所以在写的时候,会刻意地思考一下,到底现代的人会想从历史中提炼出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华商报:历史人物中最喜欢的、带给你灵感最多的是谁?

  马伯庸:给我灵感的很多,诸葛亮是我比较喜欢也比较了解的。前几年我从成都沿着他当年北伐的路线走了一遍,到汉中、秦岭、宝鸡、西安,整个开着车走了一圈,想对他有个更深地了解。我原来对他的印象跟普通大众一样,就是智慧的象征,非常聪明,非常强大,但是我走完那一圈,包括后面也写了一些关于他的东西之后,我发现其实真正历史上的诸葛亮,值得我尊重、真正让我仰慕的不是智力,而是坚毅。因为我走过那条路之后,我知道从汉中跨越秦岭有多难,还是现代有公路的情况,有汽车。但在那个时候,他做这件事情,非常艰苦,从头到尾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真的就像他自己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说,他这种能够燃烧自己,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去完成一个承诺的时候,比他的智慧更值得纪念。

  华商报:会不会写一部以诸葛亮为主角的书?

  马伯庸:很难,我想过,但特别难。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的形象太过充实,关于他的作品也太多了,在既有作品中杀出重围写出新意来,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我对诸葛亮的感情比较深,这种用情越深反而会不适合去写,很难后退一步以一个客观态度去写。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马伯庸 作品 知道分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