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14个好友租下北京两栋别墅抱团养老 你考虑过养老问题吗?

社会新闻 澎湃新闻 2019-05-30 10:00:57
[摘要]2017年,我在北京郊区平谷找到一个别墅小区,租下了20几栋别墅,在微信朋友圈发起一个“抱团养老”的试验邀请,租期是十年。因为抱团养老需要大家互相关心,互相要和谐,做不到这一点的话,他自己也不愉快,其他人也不愉快。

\

\

电影《亲爱的》剧照

  一个社会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65岁以上人口超过7%,即可被认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正在经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过程。

  《当世界又老又穷》一书指出, 老龄化现象是一个社会进入工业时代的必经之路。这一过程法国用了140年,日本用了40年,而中国只用了12年。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2.5亿,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岁周及以上的人口超1.5亿,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10.8%。

\

  “中国式养老”曾经有“9073格局”的说法,即家庭养老90%,社区居家养老7%,机构养老3%。

  但实际上,因为传统“孝”文化和“叶落归根”情节的根深蒂固,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有专家认为机构养老不足3%,社区养老不足1%,家庭养老比例高达98%。

  靠子女养老,到底是不是一个可靠的出路?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核心家庭的规模急剧缩小,大家庭几乎完全消失,马上要退休的这一代老人,大部分人都只有一个子女。而大部分独生子女养老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有心无力。

\

  今年四月,一条曾经做过一个独生子女给父母养老的问卷调查。

  在200多位独生子女受访者当中,仅有不到5%的人与父母深入讨论过养老计划,也就是说,约95%的受访者,并没有与父母一起,为日后的养老作周长打算。

\

  同时,只有6.34%的人表示有为父母存过养老基金。

  压力大,没办法给爸妈好的条件。@Jason,80后,男

  身在北上广,却没有才能在这里呆下去,空有名头。里有老人要赡养,外头强者在排挤。两头都难兼顾。@森,90后,女

  2018年,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发现,60岁以上、城市独生子女的父母中,有40%的人决定将来养老“靠自己”。

\

  很多人想住养老院,但是养老院的床位缺口十分巨大。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全国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仅有746.4万张,每1000名老人才拥有床位30.9张。有一些居住在一线城市的老人,为了进入公立养老机构,轮候时间长达2-3年。有人开玩笑说,这届年轻人存钱,是为了将来的“养老院自由”。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另辟蹊径,开始尝试自助式的抱团养老,以便在老了以后能够继续保持自己的生活质量。

\

  廖Sir在老人宿舍中寻找到生活乐趣

  抱团养老的概念其实最早来自西方,起源于六七十年代的丹麦,之后推广至瑞士及荷兰,最后在欧美各地流行起来。

  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不依靠子女,离开传统家庭,搬到同一个地方搭伴居住,一起喝茶、吃饭、种花、旅行。共同承担生活成本的同时,也慰藉了精神上的空虚。

  怎么样才能实现抱团养老?除了观念上要改变,现实中也要做好一些准备:

  1. 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抱团养老比家庭养老的花费更大。首先它需要额外的房租,其次,如果参与者对生活质量有较高要求的话,饮食、清洁等需要有专人负责,这也是一笔不少的费用。更有人认为,抱团养老的本质就是“搭伙过日子”,“退休金4000以下的你想都别想,只能是做梦而已”。

  另外,共居的长者也必须在经济条件上处在同一水平。比如说现在家庭环境较好的老人,都经常组团旅行,然而生活拮据或者消费观念不一样的长者,他们只能留在家里,心里就会有落差,长久下来,他们之间就会有隔阂,也容易产生矛盾。

\

  2. 要有一个基本健康的身体

  一般共居的老人都要有生活自理能力。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为了获得更好照顾。因此如果是长期病患者或者自理能力不强的老人,就不适合这种养老方式了。

  3. 性格要开朗、合群

  抱团养老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需要更多地与身边的人交流和合作,完成生活中的大小事务,参与者的性格决定了他是否能在抱团养老中获得舒适和快乐。性格孤僻内向的老人,就很难融入集体中,无疑会给他们带来烦恼。

\

  与此同时,抱团养老在现实中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弊端:

  1. 医疗配套跟不上

  目前选择抱团养老的长者,他们多数聚居于郊外地区,医疗设施远不如中心城镇完善方便。随着岁数增长,患病机会就会增加,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得不到及时的照料和护理,健康甚至生命将面临风险。

  2. 相处好,同住难

  老人们岁数都比较大,有自己固定的生活习惯。再好的朋友关系,住在一起以后,可能也不如想象中的美好。2017年,杭州的张阿姨在自家的别墅邀请6对陌生夫妻共同生活,实现抱团养老。这被认为是全国首例的抱团养老成功案例。但一年后,根据媒体报道,他们当中已经有3-4对夫妇离开了该团体,回家过上以前的生活。

\

  3. 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抱团养老目前仍在试验阶段,基本上都是自发组织,因此相关法规保障相对缺乏。参与者与组织者的关系存在灰色地带。有一些“抱团”的老人们会签订免责书,但万一真正发生问题的时候,相关的责任归属,也有可能说不清。

  然而无论如何,在中国社会老龄化步伐越来越加剧的当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注定不能满足需求。

  每个人都会到达人生的下半场,或早或晚都会面临养老问题。选择如何老去,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命题。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已购买版权

  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王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别墅 养老方式 养老基金

上一篇:上海高校毕业礼盘点:佩奇卡套预示毕业生成“新社会人”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