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负责人张辉:
非遗的真实性本身就有很强的艺术性
华商报:您当初为何选定非遗这个主题的?
张辉:从十几年前开始,我就和一些非遗传承人相识,也一直关注他们的发展。由于摄影文献资料极度匮乏,不少文化遗产在整理过程中丢失了细节以致失去传承方向,而且,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事已高、后继乏人,使得许多传统手艺濒临失传。我们只有通过文献摄影的超强逻辑性和真实记录的方式将文化遗产全方位呈现出来,留给若干年后想要了解非遗细节的人们,并用现代多种数字和网络媒介传播非遗让世界了解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华商报:您觉得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应该是种什么形态?
张辉:我们希望非遗保护是一种多样化的形态。我们团队成员涉及摄影、动画和视觉传达等专业,综合专业的眼光和实践经验是我们的优势。在数字化平台搭建过程中,表现非遗传承情节可以用动画、反映非遗制作全过程可以用三维虚拟……下一步,我们还要做VR虚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