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携手前行
有一种温暖,叫精准扶贫
7月1日下午,由曲江新区工会工委和曲江新区扶贫办主办,西安演艺集团承办,“增强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2019年曲江新区“脱贫攻坚”扶贫故事分享会在曲江创意谷车库剧场进行。曲江新区驻村干部、联户干部、扶贫办全体工作人员及部分贫困户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此次分享会。
“文化建设抓旅游,青山绿水微风吹,咱周至环境就是美。”在分享会开始之前,四名演员,用快板,将近年来曲江新区在楼观镇开展扶贫工作的故事,生动形象的呈现给大家,语言平实,通俗易懂,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随后,曲江新区相关负责人,就曲江新区扶贫工作人员在周至县楼观镇开展的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以柳青扎根长安皇甫村的故事鼓励广大一线扶贫工作人员,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群众生活,和群众打成一片,千方百计为他们解难题,办实事,努力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分享会上
几位扶贫工作人员
讲出了他们自己的扶贫故事
一起去听听吧
1
“红色骑士”史立业,面对刚出生的儿子和还需要照顾的妻子,他毅然决定接受组织安排,来到楼观镇马岔村,开启了他的扶贫之路。资料不详细,掌握情况不齐全,他就骑着单位配的红色摩托车,挨家挨户逐个走访,调查产业结构,制定帮扶计划。
史立业,从驻村第一天起,他便帮助村民采购生活用品,送信息,送政策,小小红色摩托车的后座,成了老百姓的专座,但在史立业的心中,他却打心底里高兴。在他和村干部的带领下,从健康扶贫、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垃圾处理等方面入手,一举改变了马岔村以前的旧面貌。
2
同样作为楼观镇后黄池村的扶贫干部苏仁勇,从驻村第一天,便着手精准识别工作,帮助村民修致富路,拉电信光缆,并用“村委会+合作社+村民”的产业模式,发展智能养蜂和生态养殖业,并且还帮助了贫困户罗生娃,成功脱贫。
实现了后黄池村贫困群众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1200元增长到2018年的9572元的大幅度飞跃,同时在分享会上,他还不忘向台下的观众推荐后黄池村的特色农产品,让台下观众纷纷举手“抢购”。
3
“亲人不在身边,有事儿就给我打电话,没事儿想唠嗑也能打,我就是你的亲人。”邓劲松对“一对一”扶贫对象楼观镇北寨村的邱堪牢老人说。
为了帮助老人治疗因长久劳作落下的残疾,邓劲松自掏腰包,预约专家,陪同治疗,并多方联系,为老人修缮房屋。虽然邓劲松说“自己就是做了一些小事儿不值得提”,但在老人眼里,正是这种小事,却帮助他解决了生活中极大的难处。
4
提起扶贫工作,谭勃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但当讲到孩子和妻子时,他却几度哽咽,说不出话来。作为一个身在扶贫前线5年之久的“老人”。“老谭”知道老百姓们心里想的什么,也明白他们需要什么。从最初的周至县竹峪镇泥峪河村到现在的楼观镇南寨子村,他一直秉承扶贫要扶智的做法,先后为南寨子村,硬化了3000米的路面,又修了灌溉渠,让南寨村猕猴桃产值在当年提升了20%。
与此同时他还开展“千家保洁箱”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使南寨村的乡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同时他积极布局乡村产业,从花卉种植,到农村电商,再到帮助宫黑娃,成功脱贫。如今的南寨子村已经成功换了新颜。
在一个多小时的分享中,一个个鲜活的扶贫故事在台下观众中引起了共鸣,一次又一次的掌声,是对他们扶贫工作的肯定。在曲江新区负责的10个贫困村、83户贫困户,在31位驻村干部,83户联户干部的帮扶下,10个贫困村已经全部脱贫,65户贫困户整体脱贫。
他们平凡而又感人的事迹
生动展现了各级驻村干部
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
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聚智汇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动人形象
这次分享会只是一个开始
后续还会接着给大家带来
更多的扶贫故事
编辑:张梦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爱国主义电影展映季活动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