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纸片投对了垃圾箱就奖励
7月13日,在鄠邑区曲峪服务点,有四个外形漂亮的垃圾箱,四个垃圾箱外面分别写着: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此外,有一个小篮子,里面装着一小沓纸片,纸片上面写着各类垃圾的名字,有易拉罐、塑料瓶、树叶等。
“这个是我们为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做的一个小游戏,一个小纸片代表着上面写着的那类垃圾,如果游客拿着小纸片投对了垃圾箱,垃圾分类正确,我们就会发一定的奖励物品。”鄠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创建提升科科长赵娜说,这样的小游戏会定期举办,“目的就是让大家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这个游戏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尝试。
山上垃圾主要是矿泉水瓶、纸
7月13日、14日,不少游客在上山前看到服务点的横幅标语,知道下山提着垃圾可以兑换礼品,于是纷纷在下山时提着垃圾来到服务点,垃圾袋里有的垃圾是自己产生的垃圾,有的垃圾是在山上志愿捡的。
14日,一位年轻女士带着老公、孩子以及公公婆婆下了山,她带着4个矿泉水瓶来到服务点,将水瓶放进可回收物垃圾桶里,因此,她得到了一个环保布袋、4盒新鲜香菇,“挺开心的,这个活动挺好的,让大家意识到保护秦岭环境,不能随意丢弃垃圾,同时也学习了垃圾分类。”她喜笑颜开地说。
山上,有大学生志愿者,提着垃圾袋,捡拾垃圾,“这个景区环境还不错,垃圾不多,你看看,我捡的垃圾,主要是矿泉水瓶,然后就是纸。”一名大学生说,每次看到秦岭有随意丢弃的垃圾,都很痛心,“呼吁每个人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
学校开设小课堂 孩子回家给大人讲
14日,在鄠邑区曲峪服务点,6岁半的邓彧泉刚刚喝完一小瓶山泉水,他拿着空水瓶,来到可回收物垃圾桶前,小心地把水瓶放了进去,“学校里老师讲过垃圾要分类,这是为了保护地球环境。”当华商报记者问他垃圾分为几类时,他很快很熟练地说出了类别名称,他表示,自己在学校学的知识,会回家给父母讲。
垃圾半截埋土里 他用手把土挖开
石镜峪活动启动仪式在鄠邑区蒋村镇曹村社区服务中心举行,现场人潮涌动。蒋村镇的副镇长詹涛告诉记者,除了在场工作人员,不仅是游客,还有附近村镇的一些领导干部,以及这片区域的保洁人员,大家都要去山里清理垃圾。
“石镜峪这一片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圣母山和清凉山,我们这次主要也是登这两座山进行清理。”蒋村镇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上山的路上,人们热得满头大汗,一位游客汗水浸透了他的短袖,可他依然不停地弯腰,将山上的垃圾放进自己手中的垃圾袋里,一些垃圾半截埋到了土里,他用手把土挖开然后捡起。“辛苦是辛苦点,但不累。”他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对华商报记者说,“要把垃圾带下山。能为秦岭的环境保护做一点贡献,我很高兴。”
分类垃圾桶装满后,装上车被运走,鄠邑区城管局农环科科长卢养利告诉华商报记者:“这样的活动还是多点的好,现在环境保护是大问题,尤其是秦岭山上的垃圾,还有垃圾分类,一定要加大宣传,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华商报记者 任婷 实习生 燕硕成
蓝田县:保护环境扶贫工作一起抓
为了响应本次垃圾换礼品活动,蓝田县政府积极行动。不仅第一时间在汤峪和蓝峪安排活动点,同时借助活动推动当地扶贫工作——将秦岭出产的狮峰香菇作为礼品,让广大游客在参与秦岭保护活动的同时,也能收到大自然的馈赠。
蓝田县秦岭生态保护和综合执法局局长邓宏愿说,蓝田县汤峪镇温泉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形成了农家乐“一条沟”。目前,正在筹备在汤峪“一条沟”建设餐厨垃圾处理站,建立汤峪“一条沟”垃圾分类示范点。
据了解,在汤峪,每天每个游客会产生0.12公斤垃圾,280人就可以扔满一桶垃圾,山上每天垃圾产量约10桶。“垃圾由镇上统一清运,每个镇6个专职网格员,10个四级网格员,每天都要上山巡查。”邓宏愿说。
环境保护在行动,扶贫也没有落下。这次活动中10个峪口的香菇礼盒都产自蓝田县蓝桥镇,“狮峰食用菌是蓝桥镇扶贫产业,这次参与保护秦岭的活动,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同时也能够起到打开知名度的效果。美丽陕西,咱们企业政府都在行动。”蓝田县委宣传部干部肖奔说。
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助力
这次的蓝田县垃圾换礼品活动,公益组织的大力参与也是亮点。蓝田青年志愿者协会和蓝田蓝天救援队都积极参与。
52岁的王先生既是一名小学校长,也是蓝田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他了解到华商报社和秦岭周边区县政府以及爱心企业共同发起的这次活动以后,主动联系当地活动负责人,愿意提供公益服务。王校长说,他平时基本都是在周六周天去进行公益服务活动,“虽然平时工作也挺繁忙,但是用空余的时间去做正能量的事情,不管对自己还是对社会都是有益处的。”
蓝田蓝天救援队的李刚和他的两个儿子,也是本次活动的志愿者。李刚说自己是一名货车司机,从2013年做志愿者服务一直到现在,队伍不断扩大,这次保护秦岭的活动,他也带上了两个儿子,希望儿子能够得到锻炼,同时加强公益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