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秦岭捡垃圾活动响应众多 游客:建议培养市民良好习惯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9-07-15 06:39:16 编辑:谢磊 作者:田睿 赵雪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1126638.jpg

  初中生参与活动完成暑假实践

  高冠峪的礼品置换点都设置在高冠瀑布景区入口内的一个平台处。参与活动的学生家长栾女士说:“学校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暑假实践的作业,看见这个活动后我们几个家长就组织14个学生一起来参加活动,即完成了作业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了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垃圾分类。”

  7月13日,活动开始后半小时,华商报记者在一条山路旁看见两个穿校服的男生带着手套、提着垃圾袋,沿着路边弯腰在草丛里翻捡垃圾。蔡同学说,捡到的垃圾主要都是烟头和塑料包装袋,烟头最危险,要是没灭,容易引起山火。

  新招来了40名全职网格员

  7月13日上午11时许,何先生提着垃圾袋来到高冠峪置换点,将塑料水瓶、食品包装袋等垃圾分类处理后,兑换了一盒鲜香菇。

  高新区草堂街道办工作人员辛女士说,为了更全面、更精准地保护秦岭生态环境,高新区最近新招来了40名全职网格员,他们大部分都刚从高校毕业,组成专业型的秦岭生态保护队伍,每天都有人在各个峪口巡逻。

  晏女士和老伴周末一起来高冠瀑布爬山游玩,她在爬山过程中留意到,现在主动将垃圾装进背包带下山的人还是较少,仍需大力宣传。“垃圾咋带进去的就咋带出去,自己的书包就是垃圾桶。我们进山或者去其他景区玩,应该做到只把脚印留下,把其他的都带走。”

  家长带孩子现场学习垃圾分类

  7月13日在高冠峪置换点,11岁的小男孩余同学在没有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准确地将喝剩的塑料瓶扔进了可回收垃圾桶。“垃圾分类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这些老师在课上教过,我们都背下来了,现在扔垃圾都是按这个分类扔的。”余同学骄傲地说。

  7月14日下午,李先生一家四口提着垃圾袋来到了化羊峪置换点分类投放垃圾,李先生的两个孩子也在高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分练中心工作人员引导下将矿泉水瓶投进了可回收垃圾桶内,在看到垃圾袋里的几片落叶时,两位小朋友陷入了沉思并询问工作人员落叶究竟属于什么垃圾。

  “落叶属于厨余垃圾,因为它是可降解的,直白点说就是可腐烂,性质和平常的菜叶差不多。”听到解答后,两位小朋友将落叶投进了厨余垃圾桶中。

  赶庙会的村民也积极参与进来

  13日、14日在化羊峪举办的活动刚好赶上庙会,前来参加庙会的当地村民得知有“捡垃圾换礼品”活动后,积极参与其中,将庙会附近的垃圾捡起后置换了小礼品。

  在置换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有一位老奶奶多次将捡拾的垃圾拿到置换处却未换取礼品,最后一次她说道:“我捡垃圾可不是只为了换礼品,咱都是为了保护环境做贡献呢。”

  13日上午10时许,两位老大爷手中提着捡拾的垃圾缓缓走向置换点,在志愿者引导下老大爷顺利完成垃圾分类后,兑换了两瓶水。“我们俩平时爬山从不乱扔垃圾,每次爬山都会顺手把看到的垃圾捡起来。”一位老大爷说。

  化羊峪口活动负责人曹吉昌说:“这两位老人每天都来,我在这儿工作经常见他们,有时候骑自行车来有时候走着过来,来的时候还会自带手提袋专门装垃圾。除了下雨不来爬山,其他时间都来爬山锻炼还捡垃圾。”

  游客建议培养市民良好习惯

  14日中午12时许,吴先生、严女士带着13岁的女儿来到高冠峪置换点,他们每人都是一手拿着装满垃圾的垃圾袋一手拿着捡垃圾的夹子。小吴同学鼻尖上都是汗、脸也热得通红,她说,他们捡了2个多小时,自己捡了后才知道原来山里的环境并没有想象中的好,清理山里垃圾也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越往山里走垃圾就越多,全都是烟头和塑料袋,都捡不过来。”

  “我女儿是西工大附中初一的学生,学校让参与义务活动,我们周末不忙了就自备捡垃圾的装备,带孩子来参加活动。”严女士说,像这种实践活动学校应多组织些,比起让孩子在家写作业,大部分家长肯定都更支持孩子去实践中学习。吴先生补充说,乱扔垃圾是习惯、素质问题,需从小加强孩子们的习惯。“就像刚才,我们在捡垃圾的时候,很多游客看见后都不好意思再乱扔垃圾了,其实很多人只是没有要把垃圾回收的意识。”吴先生说,这次活动虽然会持续几个月,但人们的意识需长时间改变,这是个持久战。他还建议,景区可增设醒目的提示语,还可在景区入口放置垃圾袋,提醒游客把垃圾带下山。

  坐在吴先生旁边的一位游客说,他在路上刚好碰见这一家三口在捡垃圾,他也自觉把垃圾带下了山,到达活动地点后还对8岁的女儿讲解了活动意义。随后,他女儿将手中的空瓶子扔进垃圾桶后说:“今天保护了环境,真好。” 华商报记者 田睿 实习生 赵雪 摄影 任婷 赵玉盟 佘欣 吕梦 雷珊茹 燕硕成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垃圾分类 捡垃圾 垃圾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