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延安退耕还林二十年:吴起“羊倌儿”带动“绿色革命”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19-09-04 10:52:17 编辑:田媛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

  8月21日,吴起县胜利山上草木葱茏,云海翻腾。

  资料显示,到20世纪末,全市水土流失面积高达2.88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7.8%。土壤侵蚀模数达每平方公里9000吨,年入黄河泥沙2.58亿吨,约占入黄泥沙总量的六分之一。当地老百姓总结为“山是和尚头,沟是千丘丘,三年两头旱,十种九难收”。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考察延安后曾断言:“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在宝塔区青化砭镇裴渠村村民郭红军的记忆中,过去每年春季,都是风沙季。“那时候的延安大地,春天刮得全是黄风,漫山遍野都是尘土,白天家里都要开灯。每家都种四五十亩地粮食,但广种薄收。头一年打的粮食,第二年四五月就断顿了,会过日子的婆姨做饭时得给粮食里掺一些米糠,才能勉强维持到当年收获新粮的时候。村里的小伙子都不好娶婆姨。”郭红军告诉记者,想起那段日子,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对那时候的延安人来说,做饭离不开烧柴,砍伐林草直接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人们吃水很困难,每天得从很远的地方,赶着毛驴去拉水。

  上了年纪的延安人对那段难熬的时光都记忆犹新。吴起县吴起街道南沟村党支部原书记闫志雄告诉记者:“山上是大面积的耕地,剩余的都是荒山。不长草,更不要谈长树了。群众都把羊在山上放着。羊就是‘一把剪子、四把铲子’,一张嘴就是一把剪子,四个蹄子就是四把铲子。山上的草都被羊吃光了。这就是年年造林不见林的原因。”

  由于人口、牲口、灶口的刚性需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人为破坏,让土地保不住水。下暴雨的时候,山洪一冲下来,山上就像被耙子耙过一样,一个个渠一个个道,全是洪水。“开一片片荒地脱一层皮,下一场场大雨流一回泥,累死累活饿肚皮”是干旱的黄土地留给延安人民深刻的记忆。

  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使自然灾害频繁。

  时至今日,老人们依然对洪水有着恐惧的记忆。“那时,一年四季基本不下雨,一下雨就是暴雨。因为山上没树没草,留不住雨水,一下大雨就发山洪,村民喂养的牲口被冲走是常有的事。”郭红军说,1993年七八月的一个中午,一场暴雨突然而至,很快形成来势凶猛的山洪,洪水灌满了河槽,淹没了公路,等洪水消退后,裴渠村村民高同芳13岁的儿子再也没有回来……

  以干旱出名的黄土地渴望告别挥之不去的“黄色哀愁”,延安人民迫切呼唤绿意盎然的春天!


来源:陕西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 延安 退耕还林 绿色革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