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延安退耕还林二十年:吴起“羊倌儿”带动“绿色革命”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19-09-04 10:52:17 编辑:田媛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

  8月14日,吴起县铁边城镇杨庙台村村民许志洲在杏树下除草。这些年来,许志洲在退耕的90多亩地里栽了山桃、山杏、刺槐等林木,收益十分可观。

  政策从“羊倌儿”的实践中来

  延安的退耕还林是从吴起起步的。

  “过度的开垦和放牧使得整个吴起大地不堪重负,像一个呻吟的病人、一位失去活力的老者。”有人这样描述当时的延安市吴起县。资料显示,吴起县共有土地面积3791.5平方公里,而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7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7%。1997年,全县的林草覆盖率19.2%,森林覆盖率仅8%。“天不下雨,就是干旱;天若下雨,就是灾难”,是对退耕还林前吴起县真实的描绘。

  1996年起,时任吴起县委书记的郝飚、县长师合林等县委、县政府领导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解决吴起生态与生存的矛盾,探索和实践这二者间的“双赢”寻找良方。

  今年74岁的吴起县铁边城镇杨庙台村村民许志洲老人怎么也没有想到,25年前自己圈养的两只小尾寒羊,竟然成为改变吴起乃至延安生态环境的政策依据,成了吴起“绿色革命”的导火索。

  从十几岁起,许志洲就开始拦羊、放牛。1994年,许志洲听说甘肃有一种小尾寒羊,一胎能产好几只羊羔,卖的价格也很高。许志洲向几个村民借了1200元,到甘肃买了两只小尾寒羊回来。

  当时,吴起县本地一只土山羊只卖一二百元,掏了高价买回来的小尾寒羊如果放养,万一有个闪失可怎么办?于是,许志洲决定将羊圈养。他种了些沙打旺和紫花苜蓿,再把玉米秆和高粱秆等铡碎喂羊。

  4月买回来两只小尾寒羊,到9月就产下4只羊羔,许志洲从圈养小尾寒羊中尝到了甜头。“老百姓种地要靠肥料,而圈养起来的羊积攒了不少羊粪可以销售给大家。同时,饲养小尾寒羊经济收入也高,到1997年,我圈养的小尾寒羊达到29只,赚了7000元。”许志洲说。

  为了保证羊的饲料,许志洲将50亩山地改种了沙打旺、紫花苜蓿。到1998年,许志洲家的小尾寒羊繁育到60多只,收入达到1.6万元。

  “羊倌儿”许志洲圈养小尾寒羊的做法引起了吴起县和延安市领导的重视。“当时县上林业局、农业局都在我们这里蹲点哩,县上领导来过不少次,把我这个舍饲养羊看成了典型。当时这个舍饲养羊还是领导起下的名称。”回忆起往事,许志洲感慨道。

  实际上,为改变恶劣的生态环境,早在20世纪80年代,吴起县已在县域内最贫困的白于山区腹地的马崾岘流域进行了实验性的封山禁垦育林。到1997年,马崾岘流域的林草覆盖率达到47.7%。

  马崾岘流域治理的成效和许志洲舍饲养羊的自觉行动,让郝飚等吴起县领导认识到,停止开垦,再辅之以人工造林,吴起的生态环境是可以修复的。


来源:陕西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 延安 退耕还林 绿色革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