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遥感植被覆盖度图像(2000年)
绘制绿色蓝图
吴起县委、县政府领导的目光投向了封禁退耕。
1998年5月16日,吴起县召开九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讨论研究封山禁牧、舍饲养羊问题。6月1日,吴起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实行封山禁牧大力发展舍饲小尾寒羊的决定》,全县整体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养畜,并确立了“封山禁牧、植树种草、舍饲养畜、林木主导、富农强县”的发展战略。
“当时,吴起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农业生产如果继续沿袭千年以来的老路去走,将无以为继。现实逼迫县委、县政府不得不探索出一条符合吴起实际的发展路子。”8月28日,吴起县委原书记郝飚告诉记者,“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我们设计吴起退耕还林的时候,是按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兼顾生态修复来考虑的。之所以把封山禁牧作为退耕还林的突破口,是因为吴起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前面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县委、县政府认为,要增加吴起的林草覆盖率,必须先解决放牧的问题。放牧的问题不解决,即使种上林草,也会被羊啃光。”
吴起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1998年羊子饲养量达到28万余只,以养羊为代表的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比很高,畜牧业是当时农民致富的一大主要产业。
县上作出《关于实行封山禁牧大力发展舍饲小尾寒羊的决定》后,吴起县农民起初并不相信,后来证明消息确切后,他们不认同,更不配合,有的偷牧、有的痛哭,甚至有的农民还出现极端行为,以自杀相威胁。
“有些群众到乡镇上访,你不让放羊,我就把羊赶到乡政府院子里,也有些群众到我办公室讲道理。他们来的时候觉得自己很有道理,我说咱们算算账,算完对比一下,如果你的路子好,就按你的来;按你的路子算不过我,就按县委、县政府的决定来。算完账一对比,他们明显算不过我。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关于实行封山禁牧大力发展舍饲小尾寒羊的决定》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在吴起基层总结出来的,非常现实可行,所以大多数老百姓算完账,一说就想通了。”回忆往事,郝飚欣慰地说。
为使封山禁牧得以顺利推行,吴起县委、县政府通过奖励、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户卖羊或者改良羊种。“我们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既不能让大家到山上放牧,又要给养羊寻找出路,这是许志洲舍饲小尾寒羊给我们提供的思路。”郝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