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用手语为学生们上课
聋哑学校语文教师刘芳——
一字一句帮孩子建立逻辑关系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刚走进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教学楼,就听到了吐词不太清晰的读书声,和想象中的无声课堂完全不一样。
这些读书声是由七年级的9位聋哑学生读出来的,他们用的是普通学校的六年级教材。语文教师刘芳站在讲台上,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为让学生看清发音的口形,她尽量把读每一个字的口形都张得充分一些,甚至有些夸张,一只手还跟着声调上下指挥。
近百字的段落,刘芳带着学生们读了3遍,让2个孩子上台勾画描写丁香花的句子。整节课下来,6个自然段的课文只讲了2段。刘芳说:“前一天我已经用一节课的时间教他们课文里的词语了,要讲完一篇课文起码需要四五节课。”
刘芳说,聋哑孩子因为缺乏语言环境,容易出现语序混乱、逻辑不通的问题,语言运用能力很差,写文章就是记“流水账”。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逻辑关系、理顺语序,更好地运用词语,她只能一遍一遍地带着学生读,帮助理解,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教室后墙上贴着课程表,里面语文课和数学课占了多半,而且大多是连上两节同样的课程。刘芳说,一节课只能讲一小段,只有连着两节上,才能上完一个课时。“义务段的语文课,是帮助聋哑孩子建立逻辑关系的重要一步,丝毫不敢松懈。”
夸张的口语表达、标准的手语动作,为了吸引学生注意还要在教室里不停走动,连上两节课下来,刘芳的嗓子有些哑了,她把手撑在讲台上笑着和学生说了声“再见”。
刘芳笑着说,这些特殊孩子就像雷达一样敏锐,曾有一次,自己心情不好,虽已尽力隐藏情绪,但还是被孩子们发现了。“老师,你心情不好吗?你不要难受。”正上课的刘芳被学生打断,一句简单还不清晰的话让她在惊讶之余也收获了感动,从那之后,她每天上课脸上都会挂满笑容。“不管多累都不能表现出来,我希望我是一个内心有光的人,用自己的光照亮孩子们的世界,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成为老师的7个年头里,前年,刘芳第一次收到学生送的鲜花。“我清楚记得,那是一支红色康乃馨,白色的塑料纸包着,上面还有紫色的小点。”刘芳眼眶有些湿润,她说,如果可以许愿,希望孩子们每天能够进步一点点,在老师和家长帮助下努力掌握生活技能,走出校园可以独立生活,这是她最期望的教师节礼物。
市民代表体验
“聋哑孩子的语文课是这样子的啊,老师太辛苦了。”家住芙蓉西路的高校教师钟先生在体验了一节特殊孩子的语文课后很是感慨,“老师不仅要大声地给孩子们讲课程内容,还要同时做手语,让孩子们从声音和动作两个方面来理解文章内容。”
钟一博说:“刘芳老师在讲每个词语的时候,都会通过发音上的技巧和手语相结合,引导孩子们发出接近正确发音的音调,和给普通孩子上课相比,很不容易。”
—— 钟一博(高校教师)
编辑:曹静
上一篇:陕西交警总队发布中秋假期道路交通提示 这些区域易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