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昊的学生在教室学习
盲哑学校高三班主任夏昊——
引导学生“触摸”数学之美
夏昊曾经也是西安市盲哑学校足球队的一名教练,但自从他带班高中学生后,就暂时搁下了足球队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高考备战中。
“高考是孩子们重要的一个门槛,我希望帮他们抓住这个走入高等院校的机会。”夏昊说,他所带的班级只有3名学生,今年高三,这也是盲哑学校建校以来的首届高三。首届意味着零起点、零借鉴,这需要夏昊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关爱。
夏昊每天到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教室看看。他把教室打扫干净,再检查一遍教室有没有障碍物,确保学生全部安全到校才放心。
班里的3名学生都喜欢音乐,还组建了乐队,梦想考上长春大学深造。每周学生们要排练两次,每次排练两个小时。夏昊是乐队的后勤加厨师,他总会陪着学生,帮着摆乐器,搬椅子。遇到了乐队外出演出和比赛的时候,搬音响、搬乐器的活都是夏昊的。他一个人跑前跑后,揽下了所有的活。
数学是盲生最难的学科之一,作为数学老师的夏昊还要引导学生“触摸”数学之美。夏昊说,平时乐队训练耽误时间多,担心文化课落下来的他每天晚上都要空出时间给学生补课。为了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概念,他尝试了很多“触摸教学”的方式。“用大米、沙子可以让他们感受体积的变化,理解函数的概念我就把图形画在每个孩子的手心或者脊背上。”
夏昊说,3个孩子的学习状态都不同,为了让学生都学好数学,他为每个孩子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记录表,哪个孩子哪道题错了,哪块知识薄弱,他都记录在本上。课堂上,学生一遍不会他就教三遍、五遍,一次次反复直到学生听懂为止。
市民代表体验
“夏老师是班主任,更是家长,听到他每逢周末和过节都要陪着学生,带他们吃火锅、包饺子,我觉得非常感动。”家住长延堡街道的社区居民冯瑞丽说,明年夏老师就要带着学生去心仪的大学参加高考了,希望他们梦想成真。“过程虽然很苦,但是夏老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冯瑞丽(雁塔区长延堡街道社区居民)
西安美院特教学院老师梁曾华——
创新传统课程 激发学生独特天赋
梁曾华是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的一名工艺美术老师,因为聋哑人和普通人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同,梁曾华经常利用图片替换传统文字进行教学。演示文稿(PPT)是梁曾华上课必备的工具,一节课的PPT至少要用二三百张图来支撑,从搜集图片到制作PPT,每一节课的备课要花费六七个小时,但梁曾华从不觉得辛苦,他说:“特殊孩子对图片的理解更加细腻,对美术有不同的理解,图片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除了是一名专业老师,梁曾华也是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安排。在他看来,每个特殊学生都有异于常人也高于常人的独特天赋,而传统的工艺美术作为教学基础只能保证学生课业完成和毕业后的基本生存,为了拓展出属于特殊学生的独特空间,他翻看了大量的资料,也走访了很多高校,经过不断研究,整理出一套创新的融合课程。
“将两门或者三门课程进行融合,让工艺美术在实用美术上得到运用,才能让学生的作品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适应市场。”梁曾华举例说,将传统的纤维艺术课和皮具课结合一起,就可以教学生做出纤维编织的皮包。
“大学老师的职责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技能,解决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帮他们找到未来的方向,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在梁曾华看来,特殊学生有独特的优势,聋哑学生更能静下心来,在无声的世界里创造精彩的有声作品。“大学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这也是我的职责所在。”
记者感悟
采访前一直以为专业课就是帮特殊学生获得一技之长,梁曾华老师的目标却不止这些,他一直强调,每个特殊孩子都有绝对的优势,要让特殊孩子走在社会道路的前面,激发他们独特空间的潜能。让学生不止有作品,还能有创作,跟上时代步伐,这就是高等教育的意义。
本版文/记者 马相 图/除署名外由记者 马相 摄
编辑:曹静
上一篇:陕西交警总队发布中秋假期道路交通提示 这些区域易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