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用“世界尺度”规划航线

来源:陕西网 时间:2019-09-19 10:58:52 编辑:田媛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欢迎同学们来到创新港这片神奇的土地!我们期待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和同学们一起,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诞生新的学术方向、瞄准学术前沿、产出优秀的学术成果,服务于社会。”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给7266名研究生上了“开学第一课”。

  这里颠覆了同学们对校园的传统印象。这是一个“校区、社区、园区”三位一体的全新模式,既是大学,又是社区。它既着眼于世界科技前沿,又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它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开放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发展理念的、并与社会交流互动的21世纪大学新形态。

  “我们应做一个‘硬核’的研究生生涯规划。”校研究生会主席、航天学院博士研究生贾鹏锴对未来充满期待。

6

  创新港科创基地一期工程交付点亮   李一鸣/摄

  创新港不是交大的“自留地”

  作为新校区,创新港够大——48个单体,占地1750亩,总建筑面积159万平方米,4个科研巨构建筑。

  不过,创新港与传统意义的“新校区”有本质区别。它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腾挪扩张,也并非西安交大的“自留地”,更像是西部甚至全国高校的一种新的组织模式的尝试。

  创新港没有“围墙”——不仅是形态上,更体现在理念、资源和思想上。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各个学科被不断细分成各个专业,专业又进一步细分为方向。由此带来的是学科的科层化、碎片化趋势愈发明显,严重制约着学科间的有效交流,学科的实质性交叉与深层次融合比较困难。

  “很多科研问题,用单一学科的传统知识很难解决,必须突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围墙’。”西安交大科研院常务副院长黄忠德举了个交叉学科的例子,“目前3D打印方法有基于细胞的、树脂的、金属的等30余种,这属于材料学科。此外,3D打印还需成型,又涉及到计算机的控制、软件编程等。”

  基于这种交叉、共享、开放的理念,创新港设立了以交叉融合为特点的理、工、医、社科四大方向26个研究院,每个研究院下面有若干学科交叉支撑,如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

  高端装备研究院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国家大剧院。在这里上演的,是前所未有的科创“大戏”: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形成的新型交叉融合科研机构,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为智能制造提供源头支撑。

  可以用意念指挥的轮椅、拐杖,靠眼睛控制的拼写设备……2018年“联想高校AI精英挑战赛”中,智能检测与仪器研究所徐光华教授团队的“脑控人机交互及康复训练系统”,一举斩获全国总冠军。这种医工交叉研发的“脑控人机交互设备”通过主动捕捉大脑意识即可指挥机械运行,临床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利用脑机交互提高正常人群的学习能力和效果。

  “创新港的标准是世界一流,进驻的研究院也必须在大平台、大团队上坚持一流标准,而平台建设思路就是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展。”黄忠德打趣道,“以前是‘211’, 2个学生围着1名教授,攻关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单兵作战。现在是‘双一流’,一流的团队在一流平台上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

  2015年,西安交大口腔医院李昂教授与生命学院徐峰教授的课题组,从“211”进阶到“双一流”,在口腔医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领域开展研究。最初,他们主要依托组织工程、细胞打印等前沿生物技术,设计、优化临床治疗方案。

  研究逐渐深入,“小交叉”也一步步变成了“大交叉”,涉及力学、生物、医学、材料、机械学、传热学、物理学等近10个学科。在不断地碰撞、跨界、吸收新观点中,培养出一支跨学科知识结构互补、多技能交叉融合的一流人才团队。

  “这恰是西安交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之一:依托综合型大学多学科优势,对接国家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打通学科培养人才。”西安交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宏春介绍。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这件事上,李昂与徐峰继续“吃螃蟹”,共同招收了2名博士生。2位来自不同学科门类的导师,围绕学科交叉前沿课题,结合交叉项目研究需要及学生自身情况,联合培养指导1名博士研究生。这样“量身打造”培养博士生,不仅实现知识、能力互补,也打破了学术视野局限。

  一个跨学科的产、学、研良性循环逐渐形成。李昂团队在牙周炎即时检测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国际顶级期刊上连续发表了3篇IF10分以上的论文。

  吴宏春告诉记者,2016年开始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计划以来,已累计录取66名交叉培养博士生。


来源:陕西网

相关热词搜索: 西安交大 博士生培养 校际合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