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新城区70年发展变迁:经济发展历史性飞跃 城区环境本质性蜕变

来源:华商网 时间:2019-09-25 14:43:36 编辑:张丹 作者:花生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6_副本.png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949年至2019年,新城区走过了70年的辉煌历程。70年来,新城区开拓创新,奋发图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委、区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为统领,以建设幸福新城为目标,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高质量高动能高水平的现代化发展快车道。

  一、国民经济跨越发展,综合实力与日俱增

  经济总量再上台阶。新城建区初期,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83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0.6亿元,经历了17年摸索发展,2000年后,经济规模开始快速扩张。200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2008年突破两百亿元。之后以1-3年突破下一个百亿大关的水平快速发展。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0.64亿元,比2002年增长约5.5倍。

  发展速度稳健有力。建国初期,经济起步艰难,增速波动较大,改革开放以后,逐渐进入稳步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以后发展驶入快车道。“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8%;“十二五”时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进入“换挡期”,年均增长10.1% 。步入“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015年至2018年,年均增长8.8%,呈现总体平稳、发展趋优态势。

  人均产值稳步攀升。新城发展初期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改革开放以来,人均GDP逐步提高,从1983年的150元增加到2018年103121元,年均增长20.52%。其中,1996年突破千元大关,1999年冲上万元新台阶,2010年突破5万元,2017年跨越10万元大关。

  2000年-2018年人均生产总值(元)

  财政保障实力增强。1957年,新城区财政收入仅有4.1万元,1978年全区财政收入1721.9万元,1993年突破亿元大关,2008年突破10亿元,2018年全区财政收入21.9亿元。1957-2018年年均增长19.54%,其中1978-2018年年均增长12.88%。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引领逐步凸显

  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建区初期,新城区农业产量低下,三产刚刚起步,经济发展主要以工业为拉动力。1983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7:61.7:36.6。随着城市建设,中心城区耕地面积逐渐减少,2005年一产消失,二、三产业比重为46.9:53.1;2007年“退二进三”政策进一步实施,陕汽、西玛电机等工业企业外迁,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46:54,三次产业结构完成了从“二、一、三”模式到“三、二”模式的转变,三产成为我区经济增长“主引擎”。2018年三产占比达到67.7%,较2007年提升13.7个百分点。

  GDP三次产业构成(%)

  商贸服务业主导地位突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区商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消费市场繁荣兴旺。由1978年5个集贸市场发展到2018年81个专业批发市场,逐步成为以长乐路、解放路两大商圈为核心,益田假日世界、苏宁生活广场、群光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多点开花;以长乐路智慧型新贸易众创示范街区为引领,盒马鲜生、苏宁极物、京东7FRESH等新零售全区布局的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商贸中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4年突破百亿,2008年突破两百亿元,2015年突破五百亿元,2018年已达到739.79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二。

  2000年-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现代金融业加快发展。新城区金融产业历经70年发展,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金融业发展几近于无,到2018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120.78亿元,占当年GDP比重18.6%。坐落于解放路的西安民间金融小镇已成为全国第二、西北第一的民间金融聚集区,目前已聚集小贷、融资担保、典当、产业基金、网络小贷、会计事务所等金融服务机85家,汇集民间资本100多亿元,累计为全市近2500家小微企业提供近180亿元的融资贷款,贡献税收2.4亿元。

  三、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经济活力不断释放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新城区加大基础建设和改造力度,支持鼓励民间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197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仅有200万元,八年时间突破千万大关,八年时间突破亿元大关,七年时间突破百亿元大关,2018年全区固定资产完成100.74亿元,年均增长23.8%,其中民间投资24.8亿元,基础设施投资59.72亿元,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非公经济发展壮大。70年来,新城区经济实现了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鼓励、支持、引导下,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2013年、2017年分别突破百亿元、二百亿元、三百亿元大关。2018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336.14亿元,占GDP比重的51.7%。

  项目带动成绩斐然。新城区不断加大基础建设和更新改造力度,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现代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太阳能光伏产品研发生产、新能源车用高导电高韧性导电基材及电缆产业化项目相继建成,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幸福林带建设、西安火车站北广场建设工程及周边棚户区改造、地铁6号线、7号线、8号线新城段建设等项目加速推进,中心城区“枢纽功能”持续加强。

  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对外开放持续扩大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新城区实施“招引百强、选商择优”战略,依托片区改造和幸福林带建设,先后与中建、澳大利亚麦格理等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和融创中国、红星美凯龙等行业领军企业开展合作,引进传化智联西北运营中心、银泰中心、西安融创壹号院等50亿元以上项目7个。陕西信托大厦、平安银行大厦、交通银行大厦等3栋商务楼宇年税收过亿元。截至2018年,全区累计引进内资421.9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08亿美元,项目“三率”保持全市第一。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西安市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区县。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商事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新城区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市政务服务网新城站上线运行,479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确定“倒上门”服务事项110项。实现区本级395个事项“最多跑一次”。梳理“新城区容缺受理清单”涉及 142个事项的294项材料,避免企业群众“来回跑、多次办”。

  创新创业蓬勃发展。新城区坚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深入推行创新型城区建设,全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39家。先后荣获“全省第一批创新试点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就业创业取得新成效,2018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63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4%,较2012年下降0.24个百分点。

  五、民生福祉滋润人心,亮出耀眼成绩答卷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1978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仅680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职工平均工资77555元,年均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8年15213元增加到2018年44637元,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一直以来,新城区坚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紧盯“社会救助体系”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化“美字”系列行动和“救急难”工作,新增财政支出的80%用于改善民生。推行医养结合、居家养老等养老模式,区级养老服务中心、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人居环境整体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公用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全区形成了由149条各类主次干道、支路、街巷组成的总长约150公里的路网,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贯穿新城。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64%,绿地率32.74%,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2007年以来,先后完成了12个城中村征收和14个棚户区项目征收、回迁工作。在全省首创“平安地图”,居住环境和谐稳定。70%的社区达到“和谐社区”标准,蝉联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省市双拥模范区八连冠。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称号,是全省唯一囊括区、街道、社区三个层面示范称号的区(县)。

  六、社会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丰富多彩

  教育创新敢为人先。1949年西安解放前夕,区境内各类学校仅39所。70年来,新城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成绩斐然。2018年全区各类学校136所,在校生101223人,是全市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的典范。形成新城特色的“名校+”模式,组建一长多校、学校联盟、教育集团、中小幼区域各类共同体65个,全区名师团队达到480人,处于全市领先水平,优质教育资源占比达40%,荣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等多项荣誉。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新城区自古为京畿重地,文化基础雄厚。立足19处历史文化遗存,积极开展“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活动,举办“新城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永兴坊、老钢厂、金康路茶文化街等享誉全国,成为“新城名片”。2018年,全区接待游客4856万人次,全区旅游收入突破230亿元。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文化产业事业快速发展,全区规上文化企业17家,其中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4家,挂牌新三板企业1家。制定《新城区“15分钟阅读圈”实施方案》,新建书香社区、书香校园等157家,近两年来,新增实体书店105家。

  医疗卫生成效显著。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城区不断加快完善公共卫生体系。1980年,医疗机构仅有16个,床位数仅200张。2018年全区医疗卫生机构260个,床位数7776个,卫生技术人员12122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9人。三级医院9所,日均门诊量达2.54万人次,是省市重要的医疗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实施“家庭医生直通车”,成立“家庭医生工作室”20个,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签约9.6万人,组建2个紧密型医联体,基层首诊21.6万人次。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前行。抚今追昔,岁月如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历史成就振奋人心,初心使命催人奋进。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新时代,新起点召唤使命担当,伟大梦想凝聚信心力量。今天的新城,正昂首阔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我们将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谱写新时代华美篇章。


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新城区 70年 发展变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