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西安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我省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2018年以来,国际港务区从七个方面在巩固和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上持续发力,为“创文”工作增光添彩。
一、全力做好巩固和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工作
国际港务区高度重视创文工作,立足园区实际,一手抓制度机制建设,一手抓创文任务推进。先后在园区主次干道、建筑围挡,更换、增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深入社区、村组,营造浓厚的创文氛围;切实抓好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活动,先后印制桌贴6000余份、宣传折页4000余张。
深入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联合交警、执法局等重点部门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活动,通过发放主题手绘海报、彩页、临时停靠车牌等,宣传文明交通知识。2018年9月至今,累计发放宣传彩页2000余张,临时停靠牌2000余张。同时组织各部门、各级文明单位深入开展文明交通主题实践活动。
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实现了全覆盖、接地气、广参与。利用新媒体对垃圾分类进行了有效宣传,阅读量已达到16.9万次;制作了垃圾分类主题小游戏,点击率达10万余次;累计张贴宣传海报资料2万余份;联合区综合执法局,组织志愿者成立宣讲团,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巡回宣讲和分类指导活动200余次。
二、深化农村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以组织开展各类精神文明主题活动为载体,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为抓手,持续推进社区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2019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在国际港务区管委会、街道办、地铁口、华南城等人流密集区举办“迎春送福”活动,共送出新春福袋8000余套,送出春联10000余户。
端午节期间,以“赛庭院·展手艺·诵诗歌”为主题,举办“净美陆港·最美家园”评选颁奖活动;举办“丝路非遗·锦绣陆港”作品展,活动被央视网、西安发布等媒体重点报道。
重阳节期间开展“十佳好婆婆”评选活动,对15位“十佳好婆婆”进行了颁奖表彰;9月30日,以“敲锣鼓、扭秧歌、吼秦腔、吃国庆面”为主题开展重阳节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活动精彩纷呈。
三、深化“美丽人家”建设工作
按照中、省、市文明委的工作部署,开展“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在唐王寨970户、兰家庄村385户、于新村650户中完成了“十星级文明户” 评选表彰、“一约四会”制度建立、家风家训认领及文化墙、笑脸墙建设等活动,覆盖率达100%。推动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友善、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四、深化文明校园创建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组织辖区学校积极参与“寻找美德少年 学习美德少年 争做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活动。组织辖区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清明祭英烈”活动,通过网上活动、网下实践,引导未成年人了解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学习党史、国史和英模事迹。
开展2019年“我的中国梦•童心向党”、“我爱祖国学生书信作品征集”等主题活动。端午节期间,举办“代代相传·非遗课堂”活动,让孩子们更加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同时定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五、深化“尚德西安”建设
2019年,西安国际港务区继续深入开展群众宣讲活动,精心组织辖区多领域8组宣讲员,以“我和我的祖国 我们都是追梦人”为主题,先后深入到辖区机关、街道、社区、村组、企业、工地、校园开展宣讲,覆盖受众4000余人次。精心的组织、精彩的宣讲受到了上级单位的充分肯定。
政务服务大厅代表队先后参加西安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追赶超越、感动机关”党员先进事迹宣讲并荣获三等奖,参加全省行政审批系统“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共庆华诞、致敬改革”主题演讲比赛并荣获一等奖。
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扶贫帮困、“车让人 人守规”、网络文明传播等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路长制、所长制,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植树节、雷锋月、清明、端午等节日期间,组织文明单位、志愿者开展义诊、植树、扶贫帮困、卫生大清扫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并持续开展烟头(垃圾)不落地、“车让人 人守规”等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地点涵盖各路段、学校、企业。
七、大力开展网络文明建设
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大趋势大潮流,持续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力度,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利用国际港务区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宣传平台,持续传播市区两级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动态信息3000余条,阅读累计560万人次。
城市因文明而美丽,市民因文明而靓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接全运盛会,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大家都是创建者,大家都是东道主。国际港务区将继续巩固和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文明西安的创建、为即将迎来的全运盛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编辑:王富田
上一篇:坚持问题导向 保持警钟长鸣 国际港务区召开全区道路交通安全重点工作推进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