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大山是有记忆的,你改变了什么?岁月作证

关注 陕西网 2020-04-23 09:37:04
[摘要]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拼尽全力要在这深山开出条道来,哪怕些许的改变,都是珍贵的记忆。

108

  镇安县云盖寺镇西华村一家菌棒生产企业的工人在收集菌棒

  一

  小城镇安的春天来得不早不晚,人们日常活动窸窸窣窣地在早晨活跃起来。

  7点多,叶明付已经在村里的菌场干活了。他每日工作主要是木耳管护,包括采摘和分拣。母亲丁继贵在3年前是云盖寺镇西华村的贫困户务工代表。这些年,他们家变了。

  曾经的老房子被重新整修,家中的电视、冰箱、洗衣机等也是新置办的。叶明付不服管,天性爱自由。“之前比较散漫,没那么积极,现在每月能拿到5000块左右。”他说。

  改善生活质量的并不止他一家,西华村130户贫困户一户不落地共同改变。

  改变,这得益于西华村食用菌产业。

  “有了人均收入,但是贫困户减少的比例不大,就没有达到成效。

  所以光分钱,没有就业不是办法。”云盖寺镇党委书记蒋维杰说。

  余之超今年38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2010年回到西华村至今从事食用菌销售10年,是驻村秦绿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当时她想着从全国购买绿色原材料经过加工后销售。

  从外地购买原材料,一进一出的运输费和在当地生产用工成本增加的两难中,她选择依托全村贫困户联结成稳定利益关系,流转土地230亩。

  “只要将菌袋管理好,半个月就能出木耳,然后就是两个半月的采摘期,这是一个短平快的路子,几乎没什么风险。”余之超说。

  公司管两头,中间给农户。提供菌袋和技术指导,再统一收购,集中销售。当地群众可以半年在公司打工生产,半年在家中种植。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益20多万元,而村民户均增收12000元。

  西华村海拔1500米,很适合种植高山木耳。昼夜温差大让它生长期长,胶质沉淀多,肉厚少杂质。余之超发现木耳种植架更适用于山地,相比于大棚,它投资小且产量更高。公司申请并通过了“立体塔式木耳种植架”实用新型专利。

  农村有绿色的天然资源,大量的物产,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推广出去,而互联网的到来,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契机,余之超瞅准了机会。

  云盖寺镇的挂面历史悠久。镇安有句话叫“吃挂面调醋,有盐在先。”说的是挂面本身含有盐分。如今人们倾向于吃少盐少添加的绿色食品,公司通过“小麦胚芽挂面”的专利,将口感和营养得到很大提升。

  这两项专利技术确实给公司和村上带来很多收益。2019年,菌袋生产超过1000万袋,小麦胚芽挂面也衍生出月子挂面和长寿面,日产500斤左右。

  二

  在农村,家户富不富,要看房子和收入。木王镇朝阳村的传统产业是种植玉米、土豆、黄豆等,在落后的生产模式下乡村经济原地推磨转圈。

  “农民的利益离不开土地,但耕地多为坡地且单产低,导致种地不赚钱,所以我们要思考如何利用土地、利用农业资源让老百姓增收。”木王镇党委书记张本华说。

  魔芋必须种在遮阴的地方,能晒到太阳,但又不能暴晒、不能积水,坡地刚好适宜它生长。板栗林下套种魔芋,可以促进土壤肥沃和魔芋生长。

  动员村民种植经济作物并没有那么顺利,虽然村上以前也种魔芋,但都是房前屋后种几株仅供自家食用,并未形成规模。

  朝阳村支书沈道方和4名村干部自掏腰包先试种100亩魔芋,大家看到利润可观这才放心种植,如今80%的村民都加入进来。他们成立魔芋产业协会发展村集体经济,收益用于村里公益事业。

  “我一个人一天可以挖150斤左右,现在价格每斤7.5元。”3月正是挖魔芋种的好时节,54岁的刘克贵说,自己一年净收入差不多6万元。

  2019年,朝阳村有高质量板栗2632亩,魔芋2586亩,其中林下种植1000亩,仅靠出售魔芋的收益就达到600多万元。

  “对全县党员干部而言,脱贫攻坚不是停留在纸上的数据,而是记挂在心里的感情,更是落实在行动上的承诺。”镇安县委组织部长贾小平说。

  回龙镇万寿村村委会地势高,顺着楼梯下去,别有洞天。和村委会背靠背的院子叫幸福院,它坐西朝东,阳光充足,十几间房子还带个院子,院里一亩地里种着韭菜、豆角、茄子。

  村里的五保户老人平时就留在这里,由村委会聘请保姆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有些年纪大的老人,家人外出时也会托管在这里。

  “村里曾经有个老人在家里去世3天才被发现,人们都不想再看见这事,这也是幸福院存在的必要。老人们留在这也能看见熟人,心情会好些。”村支书李德刚说。

  李正安是两年前来到幸福院的,他带了自己年轻时做的大小不一的两个红漆木套箱,用来装粮食、装衣服和零碎物品,还有一坛用麻绳串起的老酒。一辈子没有成家,只要有人来看他,像个老小孩一样跟进跟出。

110

  镇安县云盖寺镇社区工厂工人在制作电子探针

  三

  西口回族镇是陕西省3个回族镇之一,青树村有3369人,是镇上人口较多的村,村民有养牛养羊的习惯。两个村民正抱着两只小羊往家走,姿势像是在抱自家孩子。

  “对于村民们来说,牛羊是他们宝贵的财产,村里成立了西安市镇安创业者协会,让有劳力的村民们出去打工,比如在西安的羊肉泡馍店。”青树村支书石宏星说。

  权家富一家8口人,生活拮据,他和妻子靠着青树村的互助资金养了12头牛。

  “不知咋回事,我的牛一直拉肚子。”权家富急匆匆跑来村委会说。

  “你这两天给它吃啥了?”防疫员马军边问边往他家走。详细查看后才知道,原来是食盐中毒。权家富返回村委会拿走了牛羊舔块。

  村上定期会组织牛羊防疫知识培训,最重要的是驱虫、饲料和防疫。

  2019年,镇安县累计脱贫2.5万户7.6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年前的32.2%降至0.89%。

  吴子林今年49岁,住在桂林村,一个和名字同样美丽的村庄。站在他家门口的桥上,世间的嘈杂和不快似乎都随着桥下潺潺的河水流向远方。顺着桥直直走过去,就是他的土地。

  20年前,他在山西五台山当矿工,在矿洞里加班,有时甚至超过24小时。一天的报酬上千块,却也给他身体带来不可逆的伤害。得了风湿性心脏病,再也不能干重体力活。

  与妻子离婚后,他曾一度觉得生活无望,返回桂林村。他用村上的小额贷款承包了12亩土地种植天麻、重楼、黄精、猪苓等中药材。2019年,他收入20万元,反过来帮扶村上5户贫困户脱贫。

  邓有山和谢祖成都是给他打工的农户,他们像老朋友一样。有时说些家长里短,有时告诉他还想养两只小猪仔。

  吴子林母亲腿脚不便,在家给大伙做饭。一进里屋,热气扑面而来,是松香的味道,火炉上正熏制着腊肉。

  “他们想吃啥都给我说,给人家吃好点,每天都要下苦。”老人喃喃。

  她最心疼的是两个儿子成不了家,“两个儿子都成不了家,我走了就是冷锅冷灶了。”

  而吴子林则说,“老母亲和弟弟还要我照顾,心里有牵挂,就要好好活。”他们彼此,成为好好活下去的理由。

  吴子林不抽烟不喝酒也从不多话,喜欢坐在人堆里听别人聊天。他身上有种无须多言的宽厚。

  镇安县的乡村大都是红瓦白墙,房檐很高,方便在二层储物。多数人屋头的中堂,正中挂着财神像,吴子林家里挂着的是长寿图,前面摆着香案。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拼尽全力要在这深山开出条道来,哪怕些许的改变,都是珍贵的记忆。(当代陕西   记者 柳洁)



来源:陕西网

编辑:张阿芳

相关热词搜索: 镇安 贫困户 脱贫

上一篇:大山是有回声的,你出了几分力?余音作证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