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医疗废物都去哪儿了?跟访黑龙江战疫“终极守关人”清运医废全程

社会新闻 中国新闻网 2020-04-24 15:27:24
[摘要]在打进战疫“加时赛”的黑龙江,每天产出近百吨医疗废物,它们“出院”后都去哪儿了?中新社前方报道组跟访医废清运者,先后在隔离点、定点医院、处置现场,见证了医废“从有到无”的全流程。

废物1.jpg

转运人员在隔离点为转运箱喷淋消毒 吕品 摄

  在打进战疫“加时赛”的黑龙江,每天产出近百吨医疗废物,它们“出院”后都去哪儿了?24日,中新社前方报道组“全副武装”,在牡丹江市跟访战疫“终极守关人”——医废清运者,先后在隔离点、定点医院、处置现场,见证了医废“从有到无”的全流程。

  “江河一脉”共战疫:日产医疗废物约9吨

废物2.jpg

  工作人员在转运车前相互喷淋消毒 吕品 摄

  绥芬河以“河”为名,牡丹江以“江”为誉,本是隶属关系的两座城市如今处于“江河一脉”共战疫的时刻。除了收治从绥芬河转院来的患者,牡丹江也要收运两地隔离点的生活垃圾及医院的医疗废物。

  按照“日产日清”的要求,黑龙江须日均处置医疗废物近百吨,牡丹江须日均处置约9吨,其中包括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涉疫医疗废物。在牡丹江,40多名清运者日夜与医疗废物“疫路”同行。相较于前线冲锋的“白衣战士”,他们是严把最后一道防线的“终极守关人”。

  战疫“终极守关人”:日送400个周转箱找归宿

废物3.jpg

  转运人员在牡丹江红旗医院医疗废物暂存间收运 吕品 摄

  24日清晨5时许,顶着中国北疆的“倒春寒”,转运司机孙亚君和搭档董民强出发了。口罩、护目镜、防护服、防护靴、双层手套……两人整装“铠甲”,走进没有硝烟的战场。

  9时许,他们在转运一整车后,来到牡丹江又一处集中隔离点。孙亚君拎起一堆黄色塑料袋说:“这些是隔离人员丢弃的餐盒、水瓶、食渣等生活垃圾,在疫情期间都按医疗废物处理。”

  9时20分,中新社记者跟随二人抵达收治重型危重型患者的红旗医院。医废暂存间中码着一摞摞黄色转运箱,装满已经使用的防护物资、输液用品、手术器械、术后残物,以及床单、被褥等。

  放下转运车后挡板,两人双手抱起转运箱,在转交人员向箱体喷淋消毒后装车码垛,每个转运箱都要重复同一流程。上车前,孙亚君和董民强全身消毒,“一天要走几十个收运点,疫情至今被消毒多少回已经数不清了。”

  80个转运箱装满一车,他们每天运送5趟左右,将约400个转运箱送至牡丹江市环达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运营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医疗废物“终结地”:高温粉碎掩埋无害化处理

废物4.jpg

  转运车倒进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隔离区 吕品 摄

  一辆辆转运车停靠在厂房中,孙亚君将车倒进隔离区。处置中心的工作人员将转运箱码放到提升机中,缓缓上升的医疗废物被倒入巨大的圆形舱室内,“这是一台旋转式高温蒸汽消毒医疗废物处置设备,360度无死角为医疗废物消毒。”

  经过高温、粉碎、掩埋,医疗废物走完了无害化处理的全流程,转运者和处置者也完成了这一趟的使命。孙亚君告诉记者:“我们要赶去下一个收运点了,从大年三十接到命令,到现在一天也没休息过,和家人也只是远远地见过一两面。但这个岗位总要有人坚守,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废物5.jpg

  高温蒸汽消毒医疗废物处置设备在工作中 吕品 摄

  性格腼腆的董民强也在分别前开起了玩笑:“谁心里能不害怕呢,谁的家人能不担心呢?但俺们都是东北人,心大、胆大、不说怕。”随后他又有些感慨:“那天往返300多公里去绥芬河,卡口的执勤交警向我们敬礼说‘辛苦了,谢谢你们’,当时我真要掉眼泪了……”

  作为医疗废物转运清理全流程的“指挥官”之一,牡丹江市环达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兆军说:“疫情之前,我们每天处置医废约5.7吨,现在提升至18.5吨。人员增派到40多个,转运车增至10台,转运箱增至近5000个。虽然满负荷运转,但所有人都任劳任怨。”

  每天21时左右,经过约15小时的作业后,这些战疫“终极守关人”收车返回驻地。孙亚君没有心力跟想念他的妻子通话,董民强也没有精力关心儿子的功课,他们说“闭上眼就能‘秒睡’”。牡丹江的夜色如水,再过不久他们又要出发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靳泽雅

相关热词搜索: 医疗废物 战疫 清运

上一篇: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新冠疫苗九月或有望可以紧急使用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