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滚动新闻 > 正文

阿里扶贫 陕西力量|从帐篷到二层小洋楼 一个藏族小伙的住房变迁史

滚动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卿荣波 2020-07-21 15:54:51
[摘要]6月18日,政府举办了一个简单的交房入住仪式,在仪式上拿到钥匙后,尼玛次仁无法掩饰自己激动的心情,“终于能够住上大房子的,这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

  再有1个月多,尼玛次仁就能搬进属于自己的“小洋楼”了。

  今年34岁的尼玛次仁是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鲁玛村的村民,最近,他在忙着搬家,从安居房搬到边境小康村里的新房。新房有150平方米,他家里5口人,是按照每人30平方米的标准分配的。

XmyITkkwTeDNYpYc.jpg

  6月18日,政府举办了一个简单的交房入住仪式,在仪式上拿到钥匙后,尼玛次仁无法掩饰自己激动的心情,“终于能够住上大房子的,这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

  因为房子是装修完毕的,所以搬家很简单,只需要把此前的家具搬来就行,然后再适当的添置一些新家具,“最近还在夏季牧场忙活,牧场距离新房有3公里远,家里有9头牦牛、17头奶牛、10头山羊,和我爱人玉珍轮流放牧,抽空来搬家,计划9月就住进来。”

news_fz_20200721160250_2bb0359ac7e0b16d8af49aa179eb7591d6acaf17.jpg

  尼玛次仁说,以前家里是普通的老式电视,现在想换个50寸左右的液晶电视,还想去噶尔县给卧室里装一个新柜子。他有三个孩子,最大的8岁,上一年级,在距离这里50公里左右的县城里孔繁森小学上学,周末会接回来。老二在鲁玛村上幼儿园,幼儿园是双语的,包括汉语和藏语,现在可以和大家用简单的汉语交流,最小的3岁,还小,就在家里。

  尼玛次仁是村上的会计,负责对村上账目进行管理。他说,这个边境小康村是陕西援建的,于2018年开工建设,今年6月份完工,包括42户新房、45户改扩建和30户维修,用了1000多万援藏资金。

  新的小洋楼共2层高,有客厅,4个卧室,还有专门的卫生间。今年9月,尼玛次仁和村民们搬进去之后,就结束了他们住了18年的安居房的生活。

  从最初的帐篷到现在的“小洋楼”,尼玛次仁和他的藏族同胞们的住房,经过了四次变迁。

news_fz_20200721160250_28ef6a5f55fc7c83058eb4740383df16129e8226.jpg

  “父辈住的是牛毛编织的黑帐篷,这属于第一代住房,住了四个人,父母、哥哥和我,帐篷很小,只有15平方米左右,还容易进风,高原风沙大,帐篷很容易被吹起来,全家人就跟着帐篷跑。”7月21日,尼玛次仁回忆说,第二代住房是自建的土坯房,是1996年左右搬进去的, 那年,他12岁时。土坯房20平方米左右,在里面做饭、吃饭、睡觉,“地上铺垫子睡觉,白天会把毯子收起来,没有卫生间。因为土质的原因,夏天漏雨,冬天进风,那时期,母亲种植青稞,照顾孩子们,每天煮一壶酥油茶,主食是糌粑糊糊。”

  到了2006年,尼玛次仁的哥哥结婚分家,搬出去了,他和父母一起搬进了70平方米的安居房,房子大多了,他也有了自己的卧室。2009年,哥哥外出打工。2010年,他结婚了,2012年有个第一个孩子,房子就显得拥挤了。2012年,父母搬进了哥哥的房子,他和妻子孩子住在70平方米的房子,在此之前,一家五口人挤在安居房里,安居房旧了,有裂痕,眼看着就住不成了,陕西给援建了边境小康村,“这是第四代住房,像是一场及时雨。”

  7月21日,华商报记者在这个边境小康村看见,村里有小广场,路两边都有绿化,还有停车位,路边种的是青海杨,院子里是班公柳。

  尼玛次仁说,以前,周围都是光秃秃的,陕西支援后,不仅有绿化,牧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卖牲畜和农产品,草场补贴,林补、边补、产业分红和劳务收入等加在一起,一年能收入近10万元,人均也有16000多元,很宽裕。”

news_fz_20200721160250_5639a3690c4b72e5d38c80660126fb83cda044d5.jpg

  鲁玛村第一书记格桑多杰介绍,村里共有118户、391人,陕西援藏之后,牧民们的产业增多,收入增加,房子也是新建的,还援建了2个温室大棚,里面种植的有白菜、萝卜等,钱袋子、米袋子和菜篮子都鼓了起来,“下一步,将会在陕西援藏干部的带领下,进一步拓宽产业,提高收入,想对陕西说一声‘感谢’!”

  文/图 华商报特派西藏阿里记者 卿荣波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报社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阿里扶贫 藏族 住房变迁史

上一篇:工人干活时被砸致一级伤残雇主却失踪 通过强制执行领回95万元 下一篇:西安一滴滴司机突然因有“违法记录”被封号 并且无法申诉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