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专访|金句频出!西安碑林讲解员白雪松实力圈粉的背后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1-01-15 07:09:15 编辑:杨蓓蕾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A8NEoywDhroukWn6.jpg

“所谓林子大了,什么碑都有。”

“谦虚点说,是全宇宙已知范围内收藏名碑墓志第一多的地方。”

“有时候上班感觉像上朝。”

“我在碑林走一走,就会经常发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刚才说的这么多人都是我们的同胞,一千多年过去了,碑还在那儿,我居然跟这么牛的人流着一样的血,有一样的价值观,真的是为中国人自豪。”

“希望我能活到100岁,那时候碑林刚好1000岁,我就算是爬着也要去看一眼,那时候的碑林一定比现在更好。”

西安碑林博物馆讲解员白雪松在《国家宝藏》中金句频出圈粉无数。“碑林讲解员说常因工作自豪到起鸡皮疙瘩”的话题,甚至冲上了1月11日的热搜。有网友说:“看哭了,太自豪了!”“这个小哥哥太棒了!”还有网友说:“因为热爱,所以深情。”

口才这么好、讲解如此打动人的讲解员,究竟是如何练就了这样过硬的讲解功夫?1月14日下午,华商报记者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对白雪松做了专访。

“我用说出去的话给自己立目标,逼自己学习”

华商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您是怎么做到这么好的?

白雪松:首先是兴趣。其实讲解员的离职率很高,所以首先还是得热爱这个工作。但做好这个工作,前提当然是要有基础的物质保证。我讲得还不错,所以去外面讲课也多,包括给一些机构做培训,所以经济方面还可以。温饱解决了,就会自己看一些书。

华商报:您是把职业当兴趣爱好了?

白雪松:那倒不是,东北人好面子。我是辽宁人,户口还在辽宁。老友来碑林,觉得来这儿的游客两极分化,要不就是啥也不懂被人骗来的,要不就是那种特别懂的。

比如有的人一个碑帖练了20年,或者是历史方面的大家,什么都很懂,这样的游客问的很多问题,作为讲解员不一定能答出来。或者是你虽然了解,但没人家了解得深,就会感觉很没面子,所以还是得学习,后来我就开始逼自己。我经常跟别人说,“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问,我基本上都可以解答。”既然话说出去了,就得圆回去嘛,所以就逼着自己学。这样做,也是为了先确立一个目标。

1151981.jpg

华商报:如果每个讲解员把所有碑石都要熟悉了解的话,这个学习量得多大呢?

白雪松:因人而异,最难的在哪呢?就是任何一个KPI的考察,都有一个量化标准,但碑林没有。你说李隆基那块碑我可以写一本书,那个人可能写两本书,但有的人说就一个五分钟的讲解词我了解得就够了,所以还是看自己。其实五分钟应付游客是够的,一千方碑,一方碑五分钟就得5000分钟,其实平时讲解也就一个小时,所以还是要看自己。

“我是学生物工程的,可以用理工科思维联系文科背景知识”

华商报:您在《国家宝藏》中讲得很动情。您对历史文化的学习一直很投入吗?您是学什么专业的?

白雪松:我从小就爱看历史文化方面的书。我是学生物工程的,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华商报:那您就是跨界了?

白雪松:跨界很好啊,可以用理工科的思维联系文科的背景知识。我上高中的时候,文科和理科其实都是我们班第一,是拿着奖学金来的我们学校。不过上大学的时候学习就一般了,对学的专业不太感兴趣。

至于为啥报生物工程专业,当时也不太懂。好像那时候有个宣传语,说21世纪生物工程是最好的专业。可能受到宣传语影响,我们学校分数最高的人报的就是生物工程。我是我们省考到这个学校的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后来才发现好像不太喜欢这个方向。为啥?你得拿小白鼠做实验。这几年可能杀了几百只小白鼠,就觉得不太适应。

你看我眼睛度数也挺高的,小时候我们家没有简体字的书,几大柜子的书全是繁体字。小学二三年级就看繁体字的书,什么《金陵春梦》《水浒传》《李自成》都是繁体字,这就导致我来碑林有个优势,看简化字、繁体字基本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1151984.jpg

“坚持做直播,内容输出是最难的”

华商报:媒体对您的关注和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白雪松:去年2月份开始就有报道。因为我做“国宝名碑脱口秀”做到了全国点击量第一,所以去年二三月份开始《人民日报》《中青报》都是专题大篇幅整版报道,央视对我也做了采访。所以现在接受媒体采访感觉很平静,是一种平常心。

华商报:您一直在坚持做直播?

白雪松:是的。那时候报道还挺多的。我们是跟国博、敦煌这种级别的博物馆同一时间直播,我们的点赞数量是最高的。有一次高到什么程度?可能有6家博物馆,我的点赞数量是其他所有博物馆点赞数量加起来的二倍。我也想过,这是不是太夸张了?后来发现很多的直播坚持不下来。直播跟线下讲解不一样,我是有经验的。淘宝是第一个开云春游的,我又是第一天就开始做的,所以我比他们有经验,其实蛮适应互联网的。不过做直播,内容输出是最难的。有的人一年能做380多场,我一周做一期都累得要死。

“大家想看的,第一是知识,第二是共情”

华商报:您在《国家宝藏》上表现那么优秀,应该对这一块钻得比较深吧?

白雪松:每次直播,包括去《国家宝藏》,我都要提前要查阅大量资料做好准备,否则直接上去讲,那是讲不了的。也只有准备好了之后,才能把一些晦涩难懂的文物知识、历史知识,轻松活泼地结合段子、结合事实、结合梗、结合现在的一些事件讲给大家听,这样子人家也爱听。否则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人家就不爱听了。

《国家宝藏》选国宝守护人、精神守护人的话,确实央视包括我们馆,尤其是央视特给面子。凭啥选我?你看我是这一次《国家宝藏》里唯一的讲解员,不是谦虚的,我觉得挺“德不配位”的。所以心里很忐忑,所以觉得感情表露有点过激。我一开始还跟导演有过讨论,觉得要压抑情感。但他们建议别故意克制,后来我发现他们还是专业。其实大家想看的,第一是你的知识,第二是一种共情。

1151988.jpg

“做讲解员最难的是休假,家人休假的时候我最忙”

华商报:做讲解员最难的是什么?

白雪松:做讲解员最难的是休假。一般家人最空闲的时候,比如暑假、国庆、春节,讲解员是最忙的,不能休假。所以很多人愿意当老师,老师有暑假寒假。

华商报:您怎么看待研究员和讲解员的关系?要把研究成果很好地普及讲解出来并不容易。

白雪松:这就有点“技”和“术”的关系,我不知道这么讲合不合适。研究人员是真有专业技能,能写东西做研究很专业,一年就研究一个事。我们可能“术”要多一点。“术”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一种说话的方式,说话的亲和力,包括组合形式。这事就在这,怎么讲才能让人爱听?先讲a再讲b他可能更爱听,先讲b再讲a他就不爱听了。怎么设置悬念,怎么往这个社会现象上引,怎么因人施讲?比如对小孩、老人、学者,讲的都不一样。这是我第一次这样说。

华商报:这可能是跟您理工科的逻辑思维背景有很大的联系。

白雪松:我觉得是的,比如虾青素怎么提取,你要设计实验方案。哪种实验方案,它的提取率最高?哪种设计方案时间最快?哪种实验方案质量最高?是不一样的。所以这种细微的逻辑思维在表达中间潜移默化地就用上了。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白雪松 讲解员 西安碑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