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这些特殊孩子每月5日都会和志愿者一起过次集体生日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1-03-05 16:55:03 编辑:报社方正 作者:田睿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20多名残障人士虽四肢健全但仍无法独立生活,亲智中心的工作人员需24小时看护并帮他们进行康复治疗,志愿者们每月也会来给大家过生日。

  残障人士看到志愿者的到来 高兴地不断呼喊“阿姨”

  3月5日是雷锋日,当天上午9时30分许,陕西慈善爱心大姐志愿者团队来到白鹿原亲智中心,准备为在3月份出生的3名残障人士过生日,这个传统他们已经坚持多年,每月5日志愿者们都会来为大家过集体生日。

  3月5日上午10时许,华商报记者来到白鹿原亲智中心,10多名志愿者们在一楼餐厅里已经开始忙碌着包饺子,二楼的活动室里也已布置好了生日会的背景。残障人士鹏鹏看到志愿者的到来后,激动地从二楼下来并一直喊着“阿姨、阿姨”。

  爱心大姐邱华说,她在10多年前就认识鹏鹏了,那会儿亲智中心还没有建成,后来鹏鹏转到亲智中心后,她和团队一起仍会不定期地看望他和其他残障人士。“鹏鹏看着虽然像个小孩儿,但他其实已经33岁了,他特别喜欢笑,我们每次来之前他会在门口等我们,看到这些‘孩子们’的笑,我们也就满足了。”

  亲智中心的工作人员高老师说,中心在2013年刚成立时只有几名残障人士,现在已经有20多名了,其中大部分为自闭症、脑膜炎、癫痫等患者,年龄最小的是10岁,最大的是33岁,他们虽然四肢健全,但生活仍无法自理需要看护老师24小时看管,很多看护老师节假日都无法回家,需要留守在亲智中心。

  “亲智中心收费比较低、物资不足,除了爱心大姐志愿团队,还有很多社会人士、爱心组织不定期的给中心送来教学设备、被褥、米面油等用品,大家都很感谢他们的帮助。”另一名工作人员张老师说,此外,还有很多中小学、高校会组织学生来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让他们了解这部分人群的生活现状,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同时也能让残障人士有机会跟外界人群进行交流沟通。

  看护老师曾因右手截肢在家一年不愿出门 她希望用她的经验帮助残障人士

  当天上午11时许,生日会正式开始,看护老师、志愿者、残障人士一起围坐在大厅,给3名残障人士齐唱生日歌,并分享生日蛋糕、吃饺子。

  在生日会上,很多残障人士表现格外兴奋,看护老师需要指引他们有序排队吃饭,并给他们擦嘴、带他们上厕所等。张老师说,这份工作非常辛苦,很多年轻护工都坚持不下来,所以现在留下来的8名护工都是中年人。

  张老师的女儿也是这些残障人士中的一员,她女儿患有苯丙酮尿症,脾气容易暴躁、不能吃常人的饮食,为了照顾孩子,她从10多年前开始学习专业的看护知识,并成为了一名护工,从一名残障人士的妈妈变成了20多名残障人士的“妈妈”。

  高老师给大家拍照时,记者才注意到其右手始终戴着手套。高老师解释说,2000年她在厂里工作时发生意外导致右手被截肢,现在戴着假肢。“截肢后的一年,我都没法接受这个事实,一直在家里待着不愿意出门,但那会儿我两个孩子都还小,我和我老公都是农民家庭,所以需要我重新振作起来。之后我就开始学习用左手吃饭、写字、穿衣等,一年后,我走出家门,开始在帮扶残疾人的工厂里上班,不但分担了家庭负担,自己的情绪也渐渐变好。”

  五年前,高老师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亲智中心的招聘信息,她起初以为这里的残障人士是和她一样是肢体有缺陷的,但实际了解后发现,他们是心智存在缺陷。“我来这里看到他们的生活后觉得很震惊,我以前都不知道还有这样的群体,所以当时就下定决心,想帮助他们,因为我也是名残疾人,非常能感同身受。”高老师说,开始工作后她多次想过放弃,有时候还会跟着残障人士一起哭。“但每次听到他们叫我们‘妈妈’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他们很需要我们,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就坚持到了现在。”

  中午12时许,志愿者们临走时,有些残障人士拉着大家的胳膊,不愿意让他们离开。72岁的志愿者侯先生说,每次他们分别时,鹏鹏都会大哭,只有约定下次见面时间后,他才会渐渐平复心情。这次他们也在新的约定中分别,一个月后,他们仍会相见。

  文/图 华商报记者 田睿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残障 志愿者 生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