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满满一仓粮!泾阳大堡子墓地墓主叫“葽奢” 是“小康之家”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1-04-20 07:41:43 编辑:曹静 作者:马虎振 张杰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保存情况最完整、出土器物数量最多、器物种类最丰富、器物组合最完整……

  近日,泾阳大堡子墓地考古发现一座完整西汉早期墓葬,已出土铜器、玉器、彩绘陶器(陶俑)等近百件珍贵文物,目前发掘仍在进行中。

  M68墓葬已出土铜器、玉器、陶器等近百件

  4月19日下午,“陕西文物探探探”邀请泾阳大堡子考古队队长朱瑛培作为主讲嘉宾,对考古发掘情况进行了视频直播讲解。

  朱瑛培介绍,大堡子墓地地处泾河南岸台塬(咸阳塬东北部),黄土堆积丰厚、地势平整开阔。2020年至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发掘区域考古工作,截至目前,清理墓葬400余座,出土陶、铜、玉、铁等各类遗物近2000件(组),以西汉早期遗存为主要文化内涵。

  本次发掘的M68墓葬为竖穴墓道土洞墓,是目前在大堡子墓地发掘的保存情况最完整、出土器物数量最多、器物种类最丰富、器物组合最完整的一座墓葬。目前已出土铜器、玉器、彩绘陶器(陶俑)等近百件珍贵文物。

  三个壁龛器物丰富

  彩绘陶仓色彩鲜艳

  这座竖穴墓道土洞墓深9米,华商报记者注意到,考古发掘现场搭了两个很长的竹梯供工作人员上下。墓室内,棺椁已经朽坏,但墓主人骨骼完整。墓室过洞外的东、西壁龛正在进行发掘,两边壁龛内均发现有陶仓等器物,其中西壁龛发现的红底彩绘陶仓色彩鲜艳、纹饰华丽。东壁龛发现有黑色陶仓,另外还发现了疑为炼丹原材料的物品。

陶方

  朱瑛培介绍,这座墓共有三个壁龛,除了东西壁龛,还有南壁龛,不过发掘工作尚未开始,在壁龛前发现了一排彩绘陶俑。

  尽管4月18日晚上考古人员对重要文物已进行了提取,直播过程中仍然有惊喜:考古人员在对墓室棺内的人骨进行提取时,在口腔内发现了雕刻为蝉形的玉晗。华商报记者查询资料发现,有说法认为因为蝉褪壳成虫,联系到转生和再生,古人取这个寓意,以寄托暂死复生的幻想。

  墓主人随葬玉器齐全

  发现用纸包着的铜镜

  朱瑛培介绍,棺内发现的物品,除了墓主人口内的玉晗,还发现了玉质的鼻塞、耳塞各两件,两只手的部位各有一件玉猪握。除了这些“随身”物品,在胸前部位还发现有两件玉璧,身旁还发现有两柄铁剑,以及属于剑的配件部分的玉剑璏。

耳塞

  在棺内墓主人头前的竹笥里放有两面青铜镜,其中一面用纸包裹着。竹笥已经朽坏了,只发现有一些痕迹。“一般认为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时期,改进于东汉时期,其实在考古中还发现过比西汉更早的纸。即便如此,西汉早期的纸也算是比较早了。因为在西汉前期时,纸还不是普遍使用的东西,造纸工艺也不太好。”

铜镜外还包裹着纸

  在房形陶仓内发现满满一仓粮食

  朱瑛培介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西壁龛发现的一件房形陶仓,这个陶仓宽约1米、高约80厘米,体量巨大。而考古发掘中常见的汉代陶仓,宽和高一般是三四十厘米。考古人员在陶仓内发现了满满一仓粮食。据西北大学植物考古专家分析,这些粮食应该是粟,俗称谷子,也就是现在说的小米。在汉代,小米是北方地区人们的主食。”

  朱瑛培表示,这些小米既然是在西汉早期的墓葬里发现的,距今应该有2000多年了。它们之所以能保存到现在,跟埋藏环境包括后期没有遭到盗扰应该都有一定的关系。下一步,考古人员还将对这些小米进行碳14检测,进一步分析相关信息。

  “除了这个房形的大陶仓之外,在西壁龛目前已发现了6件红底彩绘陶仓。东壁龛也发现有陶仓,不过是黑色的。这些陶仓里面有可能还会有其他的粮食种类。相关的样品我们也取了,将送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测。有没有其他种类的粮食,我们也很期待。”

玉印章上刻有“葽奢”两字

  墓主人叫“葽奢”

  从陪葬品看属“小康之家”

  “我们在棺内发现一枚边长1.5厘米左右的玉印,上面刻有两个字‘葽奢’,应该是墓主人的名字。经过对人骨的初步鉴定,这应是一位男性,年龄20岁以上。从墓葬形制及陪葬物品来看,其社会地位可能并不高,属于当时的‘小康之家’吧,所以非常有代表性。”

  朱瑛培表示,也正因如此,保存如此完整的墓葬为研究关中地区西汉早期居民的丧葬习俗、墓葬制度以及生活方式提供了难得珍贵的材料。同时也为窥探西汉早期居民的生活图景提供了完整的实物资料。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文 张杰/图

玉璧

手握玉器

玉器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西汉 墓葬 铜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