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少年中国“说” | 只因他们正青春

来源:陕西网 时间:2021-06-04 16:04:19 编辑:张阿芳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当21岁的我遇上百岁的你,我们的距离好像很远。我聆听着你的故事走进你。当21岁的我走进百岁的你,我们的距离好像很近。我沿着你走过的路,靠近你。当21岁的我成为百岁的你,原来你就是我,我也是你,你的信仰早已在我的生命中刻下印记……”

近日,陕西省高校首届“青春微言”党史学教育宣讲比赛决赛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启幕,长安大学星火宣讲团成员黄艺南在这样的介绍声中走向了观众视野。大方自信、饱含深情,她拨开历史的帷幕,将中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9          

鲁迅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中写到:“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在陕西,高校学生微宣讲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青年学子做事发声,正以“萤火”之力,传递家国大义、青春力量,汇聚时代的磅礴之音。

“去记录、去书写、去发声、去创造 ”

“我时常在想,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为什么别人在团聚,而爷爷却要提着手电筒在漆黑的村路上巡逻?在这个比赛的筹备过程中,我更细致地了解了家乡和家庭的故事。我的爷爷,一位有着49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是最早给我讲述这个故事的人,也是我成为共产党人路上的第一位领路人。”谈及参加此次比赛的收获,黄艺南感慨颇多。

8          

“爷爷告诉我,他的亲舅舅参军的年龄和我今年一样大,21岁,两年之后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牺牲之前,给自己战友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朝我开枪’。”当黄艺南在台上讲述这段故事时,历史和现实相遇,尘封故事和青年力量碰撞,党的百年精神也这在一场场宣讲中得以传承。

“讲述那一代人的故事,其实也是在讲述我自己的故事。”在黄艺南看来,尘封的历史资料,如果不去主动了解,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通过这四五场宣讲,至少有几百人知道这个故事。有机会记录一件事情、挖掘一件事情、讲述一件事情,就是宣讲的价值。”

作为长安大学人文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大三学生,黄艺南不仅专业成绩突出,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去记录、去书写、去发声、去创造,作为一名新闻学子,发好声、好发声是责任,作为家里第三代共产党员,去传承好、讲述好党的百年故事是我的使命。”

谈及参加宣讲团的原因,黄艺南说:“能够更深入了解党的历史,从中汲取力量,知道从哪里来,才能更好地前行;重温历史的过程也是寻找初心、坚定信念的过程,能够通过宣讲让更多的人了解党的百年征程历史,和大家一起去探寻学、共同进步。”

不去遗忘,不让那些曾经闪耀过的人,被历史的尘埃遮掩,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这是宣讲的意义,也是青年学子走近历史深处、汲取力量的有效途径。

“播下种子的过程”

“爱国,是我内心的一份信仰,参加宣讲团也是,这是一个信仰的传承。”

刘婷婷,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20级研究生,西北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研社”成员。秀气娇小,开朗亲和,这是她给我的初印象,聊得多了软糯的口音会“暴露”她南方姑娘的身份。

4          

“为什么要宣讲?因为热爱,就像研究生选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专业一样,我喜欢这门专业,参加宣讲团可能也因为自己本身比较有情怀,可以说是情怀比较泛滥的一个人。”爱国、有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标签贴在她身上,十分贴切。

提及宣讲的意义,一次宣讲联盟培训时发生的事对她触动很大。

培训课上,宣讲员们在交流分享心得体会时,一名宣讲员分享了他在宣讲时,讲述了学校的一位老教师,花费五十年的时间去做一件事的经历,在听到老教师这个故事时,台下的听众可能会很感动,但是他反问自己,愿不愿意花费五十年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情,他的回答是不会,对此,他提出疑问,既然答案是否定的,那宣讲的意义何在?

在刘婷婷看来,作为宣讲员内心都是有信念、有信仰的,并不会因为一些质疑而动摇,但在某种程度上,现实的因素却也不得不考虑。“我们去宣讲,我们自己也会考虑,讲完之后,到底有多少人听进去了,又有多少人真的受到了这份感召?”

“播下种子的过程”,刘婷婷这样形容宣讲意义。“不能因为结果未知就不去做,我始终相信宣讲是一个播下种子的过程,可能在当下,观众没有感悟,但是在未来,他遇到一些事情时,回忆起曾经我们讲过的这些故事,他会受到触动,说不定他的人生、信念会发生改变。我觉得宣讲的意义就在于此。”

“作为青年人,应该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把‘爱国、奋斗’这样的精神传承下去,这是应该做的。”刘婷婷表示。

“信仰、热爱、学

不止是黄艺南、刘婷婷,像她们这样的高校宣讲员,还有很多。

2          

“我喜欢宣讲,学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宣讲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而宣讲是检验学成果的有效方式,这是加入宣讲团的最大原因。”西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2019级研究生宋凡表示。

刚见面,用“其貌不扬”来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但当我们开始讨论有关宣讲的话题时,宋凡身上的活力与自信显露无疑。

于他而言,宣讲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在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帮助自己补齐之前“一上台就紧张,语速语调不稳”的表达短板。

除此之外,在他看来,做好宣讲工作的前提是宣讲员必须坚定信仰信念。“首先要有这个信仰,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这些理论,你要相信,并且全面了解、熟悉,才有底气去给别人讲,才能应对宣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不能只是为了赚取学分、赢得荣誉,这就本末倒置了。”宋凡表示。

10          

坚定信仰是前提,而在西安交通大学微宣讲团(筑梦社)团长强伟看来,做好宣讲的前提,是保持足够的热爱,“必须很热爱宣讲,才能做好这些事情。宣讲团不仅仅只是宣讲的工作,还有很多服务工作,对接宣讲、确定主题、反复修改稿件……如果不热爱宣讲,这些服务性工作干得多了,就会很厌烦。”

长安大学工科试验班王硕在采访中表示,“做好宣讲首先要有非常厚重的理论基础做支撑,才能更好地讲出来,这是一名合格的宣讲员,需要具备的最基本最首要的能力。”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除了信仰与热爱,做好宣讲工作,也要不断学,充实理论储备。

“其次要创新宣讲方式,不能干巴巴地在台上讲,要用大家喜欢听的方式讲、要讲大家喜欢听的东西;第三,宣讲一定不能浮于表面,要和实践相结合,宣讲内容要充实,大家才会更想了解。”王硕说。

“立足青年需要”

“一支优秀的宣讲团,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讲,每个人都能讲得好,而是每个人单独拎出去都是一个全面的、综合发展的个体。”作为长安大学星火宣讲团团长,刘雨婷用“幸福感爆棚”来描述她的任职感受,“我觉得我在这个集体中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爱,让我觉得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7          

在成员培养方面,她有自己的方法理论:“会依托宣讲团的一些实践成果,进行相关的创业、社会服务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成员宣讲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我觉得对他们帮助比较大的地方。”

同时,在宣讲内容设计上,突出“青年需要”的特色。“宣讲主题主要分为初心使命、四史教育、精神谱系、时代征程、长大力量和青春榜样六大版块,成立时想要做理论社团加宣讲团的运营模式,在当时也是结合了时代趋势,再结合学校背景,立足青年的需要。”刘雨婷表示,宣讲团成立至今,宣讲工作在校内外取得了一定的反响。

“除了立足时代背景、国家教育、学校特色,也会立足青年的需要,青年想要听什么、愿意听什么、喜欢听什么,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立足这些问题,会选择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入脑入心的方式进行宣讲。”刘雨婷说。

5          

采访中,谈及青年学子参加宣讲团的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

“我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对一些尘封的历史故事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让更多人一起来了解,一起分享,一起汲取信仰力量。”长安大学星火宣讲团李梦瑶说。

李梦瑶表示:“宣讲的整个过程都是收获的过程,不论是每次宣讲准备前的资料收集,还是每次宣讲演练克服紧张情绪,或是对设计宣讲环节的苦思冥想,亦或者是正式宣讲时,被台下观众的灼灼目光注视时带来的成就感,这都是宣讲的意义。”

除了个人层面的意义,在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20级研究生赵一迪看来,作为高校宣讲员,立足青年需要,本身就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网络上,会有一些年轻人传播不良思想,他会对社会、国家失望,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出现一些极端化情绪,甚至发生极端化事件,在现实生活中,可以通过宣讲,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三观,进一步矫正、扭转他们的思想,而同辈群体也会有交集,本身对年轻人的不良思想倾向,有很好的感化、带动作用。”赵一迪说。

(记者 李惠茹 )

【记者手记】

“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在采访陕西高校宣讲员的过程中,我从他们身上感受最多的是热情、认真、爱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品质。他们在举手投足间,尽显青春少年的自信张扬与坚定蓬勃,他们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无不透露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书生意气。与他们交流,探寻他们参与宣讲的初心及意义,感知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勇担时代大任的精神力量,这个过程,也是激发我不忘初心、奋发向上的过程。

少年自有青云志,当许天下第一流。他们学、思考、发声、行动,日积月累,个体的微小力量终会汇成“爱国奋斗”的滔滔巨浪。


来源:陕西网

相关热词搜索: 党史学习 青春微言 高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