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021陕西高考作文关于“义与理想” 你会怎么写?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1-06-07 20:34:43 编辑:报社方正 作者:付启梦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2021年高考7日拉开序幕。唯一能全面讨论、叨叨的高考作文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一道关于理想的命题,但又设定了诸如“义”、“修身”等条件和情境。

  你会怎么写?7日,华商报记者采访了省内4名一线语文教师,请他们谈谈对今年高考作文的看法。

  曲江一中教务处副主任、陕西省教学能手,高三语文老师李慧:“义与理想”命题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相通

  曲江一中教务处副主任、陕西省教学能手,高三语文老师李慧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稳中有新,“义与理想”的命题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相通,也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人才发展的要求。学生都能有话可讲,有例可举,但此题又体现出了高考试题的区分度与选拔性。

  “这一试题可归属于责任与担当’的范畴”李慧老师说,“题目先指出古人追求理想会涉及基础、方法等,再以杨雄的“弓矢的”设喻,延伸到考生基于义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发展,水到渠成。如果考生,没有义只谈理想,或只有义无关理想,都很难取得高分。”

  “义”是什么?面对这个概念,学生无需定义,也很难定义,李慧老师解释到,但义是中国传统价值观, 学生可从传统义利观写起,比如孔子所言,‘不义而富且贵,富贵于我如浮云’,再联系现实,体现时代更迭但‘义利观’不变。比如,不良娱乐、流行文化的盛行,其实就是缺少‘义’的表现。”

  李慧老师还提到,部分学生写这个题目时也许会将“义”具象化,如将其具化为“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等优良品质,并与自身的理想相联系。但若能深入思考题目,关注“当代青年”这个身份,把文章的思考放在特定的时代节点,从青年的角度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基础、目标、实践等进行有层次、有逻辑的思考,则将成为一篇优质的高考作文。举例来说,考生可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大义相联系。比如,落点到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中国担当与个人理想,再比如,前不久离世的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都是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大义相结合的典型人物。还有最近火热的电视剧觉醒时代中的人物等。这些联系,不仅能让考生有话说,还能提升文章的深度和广度。”李慧老师说,“从这个层面讲,题目考察了学生的视野、格局,如果考生的作文能联系国家大义与个人理想,应该会取得不错的分数,如果考生仅局限在小我的义与理想,可能就是一篇较普通的文章。”

  陕西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陕西省首批中小学名师、西安交通大学附中雁塔校区高三语文教师王吾堂老师:体现自我理想定位、实现与国家民族繁荣发展融合的文章就是佳作

  陕西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陕西省首批中小学名师、西安交通大学附中雁塔校区高三语文教师王吾堂老师说:“今年全国各地8套语文试卷,包括旧高考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全国Ⅰ卷、全国Ⅱ卷,以及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实验省份的高考作文命题,如出一辙地凸显了‘立德树人’的育人指向,集中考查每一位考生对修身立德、健全人格与自我才能地和谐进步与发展成长的认知和思考。”

  王吾堂认为,2018年—2020年连续3年的全国课标卷作文命题有三大特点:第一是“融我式”,第二是“双栖体”,第三是“任务驱动型”。

  “所谓‘融我式’,就是要求考生一定要将‘自我’放置于作文材料所提示的特定情境之中,写‘特定情境’中‘我’的所见、所闻、所想,而不是写别的情境中自己以外的人的所见、所闻、所想,还要明确我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是写给谁的,就是心中要有特殊的‘读者’或‘听众’。所谓‘双栖体’,就是实用文体如书信、演讲稿、倡议书、建议书等文体与常规的议论类文体和记叙文体的嫁接和融合。所谓‘任务驱动型’则是考生要结合命题材料思考命题所‘提示’的问题,并在作文中给予明确而深刻的回答。”

  王吾堂老师在回顾、阐释和总结了过去三年的全国卷作文命题的特点之后,继续说,“今年陕西省所使用的全国乙卷作文题继续保持了‘融我式’和‘任务驱动型’的特点,但改变了‘双栖体’的文体限制。比如,命题材料之后的‘提示语’就有‘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其中既有‘融我’的要求,又有‘任务驱动’的问题指向,考生必须写出‘我’的生命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如何通过‘修身’‘矫思’来树立‘理想’,并在行动和实践中如何实现自我理想和目标,否则就不可以算作一篇合格的高考作文。如果考生能将自我理想的定位与自我理想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繁荣发展目标相融合,并将这种认知和表达蕴涵在或渗透在作文中,就可以算作是一篇佳作了。”

  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特级教师高凤香:把理想追求放置到社会、人类的进步这一命运共同体中,是不错的文章立意

  高凤香说:“真巧,今早(7日)我刚带着高一的学生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辉教授的小麦育种试验田去体验小麦选种,王辉教授克服种种困难,培育出多个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卓越贡献。我想如果这些学生去写今年的高考作文,一定会写出当代青年追求理想的大情怀、大境界。”

  在高凤香看来,今年陕西高考作文关键词在于“义”,如果考生对“义”理解不透,没有切身的生命体验,没有灵魂的强烈震撼,就会使文章流于表面,成了空洞的喊口号。

  “‘义’的繁体字写作‘義’,上面的‘羊’象征着和善,下面的“我”是一种兵器,假借为第一人称的代词,指自己。因此有的学者认为‘义’字代表的就是一切好事、善事都应由‘我’做起,蕴含着一种奉献精神。”高凤香说,结合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考生要理清“义”和“理想”的深层关系,除发展自身外,也要从“为他人做好事,为社会、为世界做好事”的角度立意,把理想追求放置到社会、人类的进步这一命运共同体中,应该能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

  东方中学、省级语文教学能手师红强:考察学生的自我意识、思辨能力和家国情怀

  东方中学、省级语文教学能手师红强认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但总体题型稳定,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

  “作文题给定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以及实现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及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一道情境真实、任务明确、易于上手,同时又很有思想纵深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师红强说,“具体来说这道作文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情境真实。一是大情境特别真实。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目前全国上下又在学习党史,目的是通过学习党史回首来路,不忘初心,为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继续努力。应该说,这道作文题紧随时代脉搏,与社会大情境是很吻合的。二是小情境极为真实。坐在考场中的这一代18岁的青年,此时此刻正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拼搏,这道作文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就显得非常自然,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 ”

  其次,师红强认为此题易于上手。由于写作情境真实、具体,这就使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话可说,有利于考生临场发挥。命题者有意不制造审题难度,使考生都有话可说,且在同一个范围内构思作文,有利于防止宿构套作,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

  最后,立意空间开阔。“虽然大家都有话可说,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仍然具有挑战性。题目引用古人的话,限定了理想的内涵,即‘立义以为的’,客观上要求考生把个人理想与他人、社会联系起来考虑,同时提示修身是实现理想的基础,思想是实现理想的武器,行动是实现理想的路径,这就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思辨能力,并具备当代青年应有的家国情怀,平时多观察,多思考,还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布局谋篇,连缀成文,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做到文从字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师红强说。

  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陕西 高考 作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