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野象救助中心被举报残酷训练野象作商业表演 云南野象谷:不存在虐待

来源:上游新闻 时间:2021-08-25 15:00:30 编辑:张佳萌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在西双版纳对大象也适用。中午12点,位于云南西双版纳的野象谷内,参与当天演出的大象,陆续出现在大象学校的表演场地。表演象调动庞大的身躯完成着驯象师的命令,引来游客的阵阵欢呼。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举报称,设立在野象谷内的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存在虐待残害野生亚洲象的情况,同时还与野象谷存在某种“利益输出”,将救助的野生亚洲象用于商业表演。

8月23日,西双版纳野象谷工作人员回应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记者称,景区是以保护亚洲象为主题的,“无论是不是野生象,不存在任何虐待现象”,对于网络上野象谷虐象的举报断然否认。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博士告诉上游新闻记者,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目前确有越来越多的野生象被用于娱乐表演和商业展示,生活条件虽然得到了基本保障,但也给野生象的保护提出新的挑战,“只有把野生象留在野外,才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位于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内的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胡磊

网友举报:野象谷“虐待野生象”

8月11日,微博账号“天地自然保护团队”发文称,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打着野化的幌子,拿着象钩残酷训练表演象,存在训练、虐待野生亚洲幼象的情况,“一个打着救助及繁育野生亚洲象旗号的基地竟然是残害野生亚洲象的场所”。

“天地自然保护团队”举报称,救助中心救回的野生亚洲象所产幼象“明明”,本该在完成救助之后进行野外放生,但“明明”却被留在救助中心参与表演驯化。

“天地自然保护团队”工作人员尹先生向上游新闻记者透露,一位曾在救助中心工作过的志愿者对他们证实说,曾亲眼看到很多小象被送去表演,还会借给别的景区,“受到虐待后的‘明明’性情变得格外暴躁,在表演一段时间后退出了商业演出”。

志愿者转述另一位曾在野象谷工作过的人士说法称,他曾目睹工作人员用铁棒打到大象大小便失禁、哀嚎、全身是血,仅仅是因为大象不想回笼子,“直接用标枪插进他的后跟”。

2019年4月5日,一头野生大象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阿乡等地四处惹事,攻击破坏车辆16辆、损毁房屋等基础设施5处,当地居民不堪其扰。经过层层审批之后,这头名为“维吒哟”的野生亚洲象被安全捕捉后,护送至野象谷内的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

“天地自然保护团队”称,成年公象“维吒哟”个性刚烈,收容后被关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生不如死”:不仅撞凹了象栏的钢管,两根象牙也断了,最终被迫成为救助中心的“种源”。该团队认为,圈养魁梧的野生象,不仅是自然奇观的消失,更是自然遗传的巨大损失,并发出质疑:“即然是救助,为什么不提供更大的空间?”

▲受访者举报称,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工作人员曾参与大象的表演驯化工作。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野象谷回应:不存在任何虐待

公开资料显示,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位于西双版纳野象谷热带雨林景区的西北角,与野象谷游客区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该中心目前并不对公众开放。2008年成立以来,该中心共计救助过24头或受伤或被遗弃的野象,自然繁育出9头小象,现有11头救助象在中心内健康成长,且正在接受野化训练,以逐步恢复野外生存本领。但截至目前,没有公开资料显示该中心曾经成功将救助大象放归自然。

西双版纳野象谷地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内,野象谷开通了景区高空观象栈道,与2063米观光索道形成空中环线,实现了“象在地上走,人在空中游”的生态环保理念,是我国唯一一个可以远距离观看野生亚洲象的景区。目前,野象谷提供大象表演、亚洲象知识科普、人象互动、自然研学教育活动等体验项目。而此次被志愿者举报的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目前由西双版纳野象谷代管,隶属于国企金孔雀集团有限公司。

上游新闻记者2021年6月在野象谷景区采访时了解到,野象谷大象表演活动集中在大象学校,表演象以鼻子为载体,进行大象升旗、大象踢足球、大象跳绳、大象选美、大象吹口琴和跳舞等项目展示,游客可与表演象近距离互动。表演结束后,游客可通过付费的形式,选择坐大象鼻子、坐大象背部进行体验拍照。

此外,野象谷还推出了新产品“雨林牧象”:报名游客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可以带着一大一小两头亚洲象在原始森林河道中散步,陪同它们进食、洗澡,近距离接触大象的自然生活状态。“雨林牧象”项目推出后,随即在微博、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低调走红”。有评论认为,“雨林牧象”这一项目的推出,和大象表演等旅游项目被抵制有关。

▲受访者称,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对大象进行野化训练时,大象的脚是被捆住的。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国际上形成了对于大象表演等动物表演活动的抵制风潮,野象谷提供的大象表演也不例外。曾经观看过野象谷大象表演的成都游客李先生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他发现参与表演的大象状态不佳,略显忧郁,不表演的时候就晃来晃去,“看起来一头头大象都抑郁了,特别可怜。”野象谷相关网络评论中有网友也表示,动物训练过程是残忍的,“明显感觉到参与表演的大象都不快乐”。

“天地自然保护团队”工作人员怀疑,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与野象谷景区

存在某种“利益输出”,“变成彻头彻尾的驯养虐待压榨亚洲象的基地”。

对于两名自称“曾在野象谷工作”的人员关于野象谷“虐象”的说法,上游新闻记者多次尝试联系,但两人均以不信任媒体等为由,暂时不方便接受采访。

国家专利信息系统的信息显示,西双版纳野象谷曾于2017年申请专利《一种大象培训和驯养的办法》,具体包括“训练大象进行侧躺的动作”“训练大象拜佛”“训练大象站立”“训练大象站立行走”等,“达到降低大象驯化过程中受伤害的风险、提高培训和驯化效率的目的”。野象谷的专利说明中并没有避讳使用工具训练大象,称训练大象的工具为“象钩或者钉子,象钩或钉子钩住大象屁股,大象的肩部用象钩或钉子刺激”。野象谷的这一专利还提示称,成年象应戴上脚镣,戴脚镣的同时应将后肢绑定在牢固的钢管或树上,缩小大象活动范围,“另一方面在大象脾气暴躁时饲养员能够及时撤离”,因小象皮肤较嫩,“使用硬的工具会对小象造成伤害”。

8月23日,西双版纳野象谷工作人员回应上游新闻记者表示,目前野象谷仍正常提供大象表演等旅游项目,但虐待大象的说法“完全是假的,完全没有依据”。景区工作人员称,景区是以保护亚洲象为主题的,“无论是不是野生象,不存在任何虐待现象”。

▲野象谷景区曾于2017年申请专利《一种大象培训和驯养的办法》,说明中并没有避讳使用工具训练大象。图片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动物表演与保护,平衡点在哪里?

2020年8月12日“世界大象日”,中国绿发会发布的《关于中国大陆圈养大象表演产业的公众参与报告》称,据绿发会不完全调查,截至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有97家动物园、马戏团、贸易商圈养或交易过约479头大象。67家公开的固定场馆圈养有335头亚洲象,其中26家有亚洲象表演,涉及102头。除了亚洲象之外,出于增加收入的利益考虑,截至2012年,全国约有过半的城市动物园、91%的野生动物园以及89%的海洋馆存在各种类型的动物表演。

知情人士透露,与海狮的喂食奖励型训练方式不同,驯养大象偏向于惩罚训练,“大象动作做得慢,驯兽师就会拿着惩罚工具刺向大象的腿”。为维持景区发展、满足大象的日常开销,部分动物园选择开展大象表演活动,但训练过程中难免会对大象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动物表演与保护之间,平衡点在哪里?

曾经留学泰国的刘洁(化名)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泰国的大象保育园提供大象喂食、大象知识讲解等收费服务用于盈利,但不提倡骑大象,提供大象表演的机构除了外国游客集中的区域之外,少之又少,“可能仅有一两家大象机构会涉及到动物表演、骑大象的项目”。刘洁认为,不猎杀大象、不购买象牙制品层面的大象保护是轻而易举的,但拒绝动物表演和骑大象,更贴近于我们的生活,是游客所能做到的真实保护。

▲6月9日,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内被救助的大象。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胡磊

《动物保护是否意味着向动物表演说不?》一文中提出,保护动物并非“一竿子打死”动物表演,而应从长远着眼,在表演从业人员、动物保护者和观众三方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调整转型。

张丽荣等学者建议,我国应该从重构人与野生动物平等共存关系、清晰界定野生动物法律定义、建立职责清晰的执法监管和惩治体系、建立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公众参与和司法治理体系等多角度入手,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全过程体系化,最终实现人类社会与野生动物的文明和谐共处。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博士向上游新闻记者表示,大象是一种智商比较高、以集群生活为主的哺乳动物,它们并不适合人工圈养,“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野象被用于娱乐表演和商业展示,给野生象带来了虐待和伤害”。

孙全辉认为,即使野象管理方能够提供优渥的生存条件,也无法模拟大象原有栖息地的生活水平,近年来国内某些野生动物园不断从非洲地区、泰国进口野生象,野生象保护工作的难度进一步提升。“只有把大象留在野外,才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孙全辉说。

上游新闻记者 胡磊 实习生 冷宇


来源:上游新闻

相关热词搜索: 野象救助中心 商业表演 虐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