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公参民”转公办后如何提升质量?专家建议借鉴美国的“特许学校”制度

滚动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赵瑞利 2021-08-27 19:26:38
[摘要]近日,“公参民”转制的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普遍担心“公参民”转公办教学质量下降。据了解,10年前,杭州就对29家“国有民办”学校进行转制,当年为何要转制、其效果如何、对今天的转制是否有借鉴意义?浙江大学原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教授说,当年转为公办的学校表现并不突出,转为民办的反而都是优质学校,原因在于体制机制问题。对于当下的转制,吴华建议参考“特许学校”制度,政府买单解决后顾之忧,自主办学激发办学活力。

近日,“公参民”转制的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普遍担心“公参民”转公办教学质量下降。据了解,10年前,杭州就对29家“国有民办”学校进行转制,当年为何要转制、其效果如何、对今天的转制是否有借鉴意义?浙江大学原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教授说,当年转为公办的学校表现并不突出,转为民办的反而都是优质学校,原因在于体制机制问题。对于当下的转制,吴华建议参考“特许学校”制度,政府买单解决后顾之忧,自主办学激发办学活力。

“公参民”转制和教育公平没有太大关系 应该让公办、民办得到同样的公共资源

吴华认为,“公参民”学校转制的出发点是促进教育公平,但“公参民”转制其实和教育公平没有太大关系。

“公平的前提,是对公共资源的分配要保持均衡、平等、合理。”吴华说,“公参民”学校确实利用了一些公共资源,但是民办学校的学生显然是有权利使用公共资源的,因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42条规定,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应由各级财政保证。所以,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有权利使用公共资源。而事实上,民办学校得到的公共财政资金只有公办学校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如果说不公平的地方,就在于这些学校聚集了太多编制内身份的教师。”吴华说,但是政府又没有出钱,只是政策上允许这样的情况,所以“公参民”学校使用的公共资源并不一定比公办学校多,很难说其破坏公平。即便破坏公平,也是政府允许的,因为公办学校作为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是合法的,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

吴华认为,真正的不合理,不在于这些“公参民”学校得到了公共教育资源,而在于别的民办学校没有得到同样份额的公共教育资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所有民办、公办学校都能得到按人头分享的公共教育资源,同时保证办学的自主权。

10年前杭州进行“国有民办”转制  那些转为公办学校的表现并不突出

民办学校转制并非新鲜事,2010年,杭州市对29家“国有民办”学校进行转制,其中18家转为公办,11家转为民办。

为何10年前杭州就要进行转制,转制后效果如何?

吴华介绍,上世纪90年代,全国有很多“公参民”学校,这些学校的出现是因为国家提倡基础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一些公办学校的高中和初中分离出来,原公办学校对转制学校有发言权和分享办学收益,但同时又是按照民办学校的标准收费。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又出现了公私混合,学校的举办既有公有资源又有私有资源。社会大众认为国有资产流失有失公平,因为公办学校的资源变成了一部分人在用。纯民办学校也在严加抨击,认为这些学校拿着国有资产,又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导致纯民办没法竞争。

政府为回应社会各界的批评意见,于是对此类办学形式进行清理。到了2009年,形式上基本全部清理完毕,有的变成民办或者国有民办,有的则变为公办,其中一些形式上是民办学校,但是政府对这些学校仍然可以发挥重要影响。

杭州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开始转制,“和这次转制不同,当时没有明确的指引。”吴华说,当时的转制并没有限制性条件,而是根据当地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需要更多民办就转为民办,需要更多公办就转为公办。有的学校则是根据老师的意愿,老师要求转为公办,认为更稳定一些,于是就转为公办,老师也就进入了编制内。

吴华说,事实上,转成公办的学校,普遍没有突出的表现,不如留在民办的学校表现更加出色,那些转为民办的现在都是杭州的优质学校。

吴华说,现在杭州市,包括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是民办初中对公办初中造成压倒性优势,原因就是公办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体制机制的激励不够。这种激励并非薪酬多少,因为公办学校的薪酬不比民办低,但是干好干坏差不多,主要是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老师缺乏动力。

解决义务教育阶段不均衡 可借鉴“特许学校”制度

那么如何避免转为公办后教育质量不高,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均衡问题?

吴华认为,一定要保证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继续深化“管办评分离”和“放管服结合”改革。如果转为公办学校后,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不增反减,就不可能实现公办学校优质发展的政策目标。要在全局意义上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可以借鉴美国“特许学校”的做法。

吴华称,美国的公办教育优劣差异很大。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一些州进行试点,将办的比较差的公办学校拿出来,由社会各界人士来竞争承办权,社会人士提供办学方案,学区委员会进行讨论、论证和答辩,方案通过后签订办学协议,称为“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或契约学校。协议时间一般为三到五年,会设定具体目标。这些学校可以不参加政府的评估,但同时政府按公办学校拨款标准支付公共资金,该支付的钱一分不少。

“这样做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就是能够解决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让有教育情怀又有能力的人自动跳出来办学,解决了校长的动力机制问题。”吴华说,同时政府钱也给的充足,学校不用担心经济压力,可以专心致志办学。

“特许学校”变“输血”为“造血” 对民办学校才是真正的挑战

吴华说,我国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探索。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到了本世纪初,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学校越来越漂亮,学生却越来越少,老师也流失了;第二阶段开始实行校长轮岗、教师流动,希望将优秀教师引到农村,但是没有制度配套,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激发,这一工作目前还在做,但实践证明并不成功;第三阶段比教师流动略晚一些,实行集团化办学,从杭州的公办学校开始扩张到全国,杭州目前有100多个教育集团。

“这三种做法都是在输血,并没有解决内源激励问题。”吴华认为,要彻底解决内源激励,变“输血”为“造血”,可以参照美国的“特许学校”制度。

事实上,我国也有类似的探索,只是没有得到推广。早前成都青羊区进行现代学校制度试点,青羊区升平街小学设立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作为学校的决策机构,其主要任务是遴选校长,当时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由于制度原因,改革无疾而终。后来杭州桐庐县通过教育局确定一批校长候选人,再由学校进行遴选,也没有得到推广,是一种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做法,可惜也没有推广。

“如果对公办学校借鉴“特许学校”制度开展制度创新试点,给公办学校充分的自主办学权,民办学校的优势会受到严峻挑战。”吴华认为,“特许学校”制度让公办学校办学活力增强,又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这对民办学校才是真正的挑战。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报社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公参民 公办 质量

上一篇:陕西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预计27日晚开始局地将出现暴雨 下一篇:漂亮女生陪玩桌游!西安17岁男生暑假“挥霍”30万元留学费用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