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神舟十三号女航天员揭晓:系"80后" 时隔8年再出征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1-10-14 16:23:08 编辑:杨蓓蕾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新一批“出差三人组”正式官宣: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

在东风航天城最美的时节,神舟十三号即将踏上征途。

今天下午,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据介绍,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此同时,新一批“出差三人组”正式官宣,他们是: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翟志刚担任指令长。

从左至右为:叶光富、翟志刚、王亚平(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神舟十三号任务有女航天员参与,此前就已明朗。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发射后的报道中,明确提到运送的物资中,有专门给女航天员准备的化妆品和卫生用品。其中包括上海制造的爽肤水、精华液等。

如今谜底揭晓,“她”就是王亚平。

这不是王亚平首次出征太空,2013年,王亚平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当年6月11日17时38分,她和聂海胜、张晓光乘神舟十号进入太空,并于6月20日上午成功进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时隔八年,中国第一位飞向太空的“80后”航天员即将再次升空。

“80后”飞向太空第一人

1980年1月,王亚平出生于山东烟台的“樱桃之乡”张各庄村。她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庄稼人,王家种了四五亩樱桃林,是主要经济来源。王亚平有体育特长,初中、高中都是校队成员,曾多次参加学校、县区的运动会,都是长跑项目。长跑是一项非常考验耐力和意志力的运动,但王亚平却从不知道累,而且不服输,能争第一绝不要第二。

1997年,17岁的王亚平参加空军招飞选拔,收到了长春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幸运地成为了全国第七批37名女飞行学员中的一员。

入校第一天,王亚平剪去了心爱的长发,留起男孩式发型。在长春飞行学院的一年零八个月,除了学习大学课程以外,她每天都得进行体能训练和军事训练,还进行了拉练、游泳、跳伞等特殊的训练。

王亚平曾这样描述第一次跳伞时的情形:“同学们都毫不犹豫地跳下去了,我是第4个跳的,第一次跳还没来得及害怕就过去了,第二次时反而感觉特别害怕。那天跳完了之后,同学们坐在回去的车上,一起唱起《真心英雄》,唱得一个个泪流满面。”

1999年4月,淘汰了7名同学后,她们剩下的30名学员顺利地转入了哈尔滨第一飞行学院,开始了真正的飞行生涯,在初教机飞行团,当第一次在教员的带飞下飞上蓝天,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王亚平心里感到了无比的自豪和骄傲,那一刻她才真正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女飞行员的骄傲。王亚平说第一次开飞机,非常紧张,飞了几个起落,大气都不敢喘一下。飞完落地后,她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2011年07月22日 王亚平在冲击塔进行冲击训练(摄影:朱九通,图片来源:央视网)

王亚平驾机执行过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部队战备演习等重大任务,安全飞行近1600个小时。

王亚平曾说,她的梦想,刚开始是飞行梦,后来是航天梦。“我23岁时,第一次在电视上看见杨利伟飞向太空,那一刻,我就梦想当航天员。那时毕业不久当运输机飞行员,我想,我们有了男航天员,也会有女航天员。”

没想到10年后,王亚平作为一名女航天员真的出征太空了。

2009年,载人航天工程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其中就包括女航天员,王亚平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顺利通过了层层考核检查,加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光荣集体。

航天员的生活跟王亚平预想的很不一样,不仅仅要学习海量的知识,还要进行一些极具挑战性的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接受几乎苛刻的零失误、零差错的考核,要求全身心的投入,不能出现任何的走神。

太空不会对女性更温柔,超重耐力训练、低压缺氧训练、水槽训练、前庭功能训练、失重飞行训练、理论学习……女航天员平时的训练内容、训练强度、训练方法和男航天员(基本)是一样的。

通过不懈的努力,2013年3月,王亚平入选了“神十”任务乘组,成为中国“80后”飞向太空第一人,而且是女性。当时距离她加入航天员队伍不过短短三年,而这三年间,她仅仅外出过两三次。

神舟十号着陆后(图片来源:央视网)

中国首位“太空教师”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许,随着指令员一声令下,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带着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三名航天员发射升空,开始了中国第五次载人航天任务。

后来接受采访时,王亚平说:“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些感受!”首先是身体上的。在上升时,从有重力到失重的那一瞬间,能感觉到身体蹭地一下就起来了,因为束缚带系着没飘出去。那种感觉,像瞬间要腾云驾雾一样;然后是视觉上的冲击。在失重的那一刻,舱里面所有能够飘起来的东西都飘了起来,好像都有了生命一样;还有心理上的冲击。到了太空中,有很多东西会变得很大,比如对祖国的热爱,对地球的热爱,对家人亲人战友的牵挂;有很多东西会变得很小,比如得失。

太空授课(图片来源:央视)

在神舟十号这次的系列任务中,太空授课无疑是最大亮点。

“同学们,你们好!我还有大力神功呢。” 2013年6月20日,随着神舟十号冲入云霄,女航天员王亚平在300多公里高度飞行的天宫一号里,为全国6000余万名师生进行了一堂长达40分钟的太空授课,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这是世界上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受众最多的太空授课,短短几十分钟的天地实时直播授课不仅向同行们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更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自信和骄傲。

太空授课是一次科普教育活动,目的是为了激发青少年对美妙太空的向往,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因此三位航天员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比如教具、教学内容、授课方法的准备,甚至包括一些对课堂教学心理知识的了解。王亚平说,针对同学们在课堂掌握的一些相关常识,他们挑选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小实验,在太空里能达到最好的演示效果。上课时,8万所学校6000多万名中小学生同步收看了直播。她在两位师兄的帮助下,在失重状态下顺利完成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5个基础物理实验。后来,王亚平收到了很多孩子的来信,他们纷纷说也要当航天员。“那种亲手为孩子们播种航天梦想、开启追梦旅程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2013年6月26日上午8时,神舟十号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9时39分,王亚平于第二位成功踏出太空舱。

返回过程异常惊心动魄。有两个时刻令王亚平记忆深刻:一个是飞船进入大气层时,身体一直在承受着过载,她看到舷窗外被火烧得通红通红的,还能听到火烧得“呼呼”的声音;另一个是开伞的瞬间,在返回舱里,航天员根本不知道下一秒会被甩到哪个方向,那是一种没着没落的感觉。还有就是飞船着陆冲击力非常大,返回过程中,要不停地收紧束缚带,把身体固定好,否则着陆时的冲击力很大,有可能受伤。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载人航天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我愿意永远做一名孩子心中的太空老师。”2019年两会,她又表示:“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当然希望能够在空间站里面,再上一堂太空课,而且到时候,我还希望不仅仅是和我们中国的学生们,还能够和全世界的学生们能互动交流。”

“妈妈去太空给你摘星星”

出色完成“神十”任务归来后,王亚平多了几个新头衔:“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全国青联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对她个人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新身份——母亲。

王亚平和爱人赵鹏都是飞行员,却分隔在相距数百公里的不同单位。2006年秋天,赵鹏驾机执行转场任务,恰好从王亚平所在的部队机场上空通过。几乎同一时间,王亚平也要驾机升空。头天晚上,两人在电话里约定,如若能在空中相遇,就要用“标准喊话”打招呼。结果,激动不已的赵鹏错把呼喊信号转到了刘洋驾驶的飞机上。当年国庆,王亚平和赵鹏在老家举办了婚礼。

与师姐刘洋一样,王亚平在从太空归来后的第三年成为了母亲。

如今,女儿已经会奶声奶气地问她:“妈妈,你什么时候再去太空啊,可不可以帮我和小朋友们摘颗星星回来?”当谈到自己的女儿时,王亚平的眼里有光。因为训练,她与家人聚少离多,但懂事的女儿总会给她最大的宽慰。王亚平之前不知道女儿有多想她,直到女儿在一次课上哭着跟老师说:“老师,我可以抱你一下吗?我想妈妈。”

王亚平表示,如果再执行任务,会对女儿说,“妈妈去太空给你摘星星去了,等着妈妈回来!”

“不存在”的红色按钮

关于梦想,王亚平曾说:“在地面的时候,祖国是家,太空是梦。在太空的时候,太空是家,祖国是梦。能够再次飞上太空,仍然是我最大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这些年,她正全力备战空间站任务,随时准备接受祖国的召唤,重返太空。从天宫归来后,王亚平坚持学习提升,各种高强度训练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2018年,有媒体报道过中国航天员中心在巴丹吉林沙漠组织开展的一次沙漠野外生存训练,这也是我国首次在着陆场区沙漠地域组织航天员野外生存训练。19天的训练中,王亚平和参训航天员分批次在巴丹吉林沙漠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任务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求救联络及野外生存掩体搭建、野外生存及近距离求救联络、沙漠野外行进和发射场待发段紧急撤离等科目的训练。“这次训练强度和要求都很高,尤其是沙漠里要克服风沙、高温、缺水等困难,在提升个人野外救生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协作和凝聚力。”王亚平说。

没想到的是,主业“上天”的航天员,还要“下水”。他们不仅要学习相关空间站知识,还要有针对地进行太空出舱以及舱外服使用的训练,一些模拟训练内容是在水下进行的,时间长、体能消耗大、心理挑战大。

今年年初,新华社记者实地采访了王亚平的日常训练,其中就包括在水池模拟失重环境下,进行出舱活动训练。她穿着液冷散热服,钻进舱外服,感觉变身机器战警,被吊入水池中。每一个出舱动作,都要反复熟悉、揣摩形成肌肉记忆。一次训练4、5个小时打底,出水后,端不稳碗、夹不住菜,称下体重,能直接降个1、2公斤。

在超重耐力训练中,离心机由一个八米长的旋转臂和飞行模拟座舱组成,它所产生的离心力通常用地心引力的倍数表示,例如2G等于两倍地球引力,大概相当于过山车从最高点急速俯冲到最低点时的压迫感。普通人最多能承受4G的离心力,而像王亚平一样的航天员要在时速100公里旋转的离心机里,承受8G的过载训练。王亚平说,正常8G的训练在30秒左右。这一过程中,脸部会发生变形,胸部会感觉到呼吸困难,还会泪流满面,短短几十秒,就如同跑完一万米一样难受。

由于训练难度高、强度大,训练舱内有一个用来终止训练的红色按钮。但王亚平说,这个按钮二十多年来无人触碰,因为在航天员心中“它是不存在的”。

图片来源:央视

对王亚平来说,当加入这支队伍、对着五星红旗庄严宣誓时,当穿上航天服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时,她的心中都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执著,也因为这份热爱足以让她克服所有困难、战胜所有难关,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

今年6月,王亚平入选神舟十二号的备份乘组。今天,她又被官宣入选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随着神舟十三号的发射,乘组将在空间站工作生活长达半年,还会第一次在天上过年。

王亚平有望创造一连串的纪录,任务完成后她将成为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中国航天员;首位二度飞天,也是第一个进入天和核心舱及出舱活动的中国女性航天员。

还有,她会不会再一次太空授课呢?


来源:上观新闻

相关热词搜索: 神舟十三号 女航天员 出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