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戴口罩前先甩掉致癌物?没有必要 环氧乙烷残留影响微乎其微

要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1-12-02 06:43:20
[摘要]这两天,一段“口罩消毒残留物是一类致癌物质,用口罩前要抖一抖”的视频在微信群里广泛流传。

  这两天,一段“口罩消毒残留物是一类致癌物质,用口罩前要抖一抖”的视频在微信群里广泛流传。

  视频里,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给大家科普了口罩残留“环氧乙烷”的情况,并称“环氧乙烷是一级致癌物”,经检测五款口罩都有环氧乙烷残留,虽然符合国家标准,但是最好在打开包装后把口罩在空气中甩一甩,可以让环氧乙烷数值大幅下降。那么这道工序,真的会导致环氧乙烷残留,影响健康吗?

  普通市民不用担心和恐慌

  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确实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可以用来制作杀菌剂,被广泛地应用于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我们平时使用的口罩,一般都经过环氧乙烷杀菌的工序。

  对于影响健康的问题,浙江省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利平认为,完全不用有这种担心和恐慌。朱利平说,和一般人的理解不同,口罩的“环氧乙烷杀菌”不是先杀菌后包装,而是“完全形成了初包装以后,最少是内包装包好的情况下,进行灭菌,环氧乙烷气体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也就是说,包装好的口罩杀菌完,环氧乙烷依然可以挥发出来。

  口罩在进行环氧乙烷杀菌之后,厂家会有一个经过验证的解析时间,“是主管部门必查的”。之后在口罩出厂时,还会进行环氧乙烷的检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也就是小于10μg/g。

  所谓的一级致癌物听起来很可怕,实际上“环氧乙烷的毒性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甲醛比较近似”,并不是存在就会让人中毒,而是达到一定的量才有危害。朱利平算了一下,一个口罩从包装好到环氧乙烷杀菌,然后在厂里经过解析时间再出厂,仓储、运输、销售,到消费者手里,至少要经历一个月的时间,而环氧乙烷易挥发,出厂时已经符合国家标准了,再加上这么长时间挥发,存在残留并且危害健康的可能性,真的是“微乎其微”。

  网络视频容易误导消费者

  朱利平认为,网传视频里,工作人员穿着白大褂,表现得很专业,但这样的行为值得商榷,“容易误导普通消费者,引发恐慌”,“测EO(环氧乙烷)残留有科学、全球通用的方法,到底有多少EO残留,你用气象色谱的方法可以辨识出来,不需要这样误导消费者。”

  著名医疗科普账号丁香园也发文表示,希望不要因为这样的视频,导致民众好不容易养成的戴口罩习惯发生动摇:“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北京市朝阳区疾控中心消毒科副主任医师朱琳表示,我们日常佩戴的医用外科口罩不存在环氧乙烷残留物致癌的威胁,对于正规企业生产的口罩,大家大可放心使用。 综合北京日报、澎湃新闻等

  >>焦点问答

  1.市面上购买到的口罩是通过什么方式消毒灭菌的?

  朱琳:市面上能够购买到的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大部分是通过环氧乙烷消毒蒸汽熏蒸消毒。但并不是所有口罩都通过这种方式消毒,也有一些口罩是在无菌车间里制作的。在去年全国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大批量口罩是通过放射线的方式进行消毒的。

  2.通过环氧乙烷消毒的口罩会有致癌残留物对佩戴者健康造成伤害吗?

  朱琳:首先,口罩的包装并不是完全密闭的,环氧乙烷依然可以挥发出来;其次,口罩在厂里经过解析时间再出厂,而环氧乙烷又是一种易挥发物质,当口罩通过多道流程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基本上不会带有造成影响的残留物质。视频中的受检口罩样品的环氧乙烷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这是不会对佩戴者健康造成威胁的。

  3.佩戴口罩前,是否有必要先“抖一抖口罩”来减少环氧乙烷残留造成的影响呢?

  朱琳:其实是没必要的。在医院,我们医护人员是不会这么做的。口罩从包装里拿出来是一种无菌的状态,我们不会刻意把它在空气中进行暴露。对于普通市民,如果通过抖一抖、晾一晾的方式可以让您更安心,那一般情况下这么做也不妨碍口罩的防护效果。

  4.存在“小作坊产品”环氧乙烷残留超标的情况吗?

  朱琳:环氧乙烷消毒装置成本较高,因此一般情况下没有这方面的隐患。对于劣质口罩,我们更担心的是口罩的卫生情况不好,会引起健康问题。购买口罩要选购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小作坊产品可能存在原料、生产工艺缺陷,导致产品不合格或细菌超标。正规企业生产的口罩,消费者大可放心使用。

  5.如何科学佩戴口罩,您对公众有何建议?

  朱琳:如不处在与呼吸道疾病病人直接接触等高风险环境时,不建议大家佩戴医用N95口罩。在病毒可能“出没”的地方,如医院、密闭的室内、中风险地区,戴一个医用外科口罩也够用了。关于换口罩的频次,建议一天换一个。中间如果要摘下来,可以找一张干净的纸巾把它包起来,或悬挂起来。最后,对于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预防,仅戴口罩都还不够,一定要注意手卫生。口罩不是万能的,勤洗手也是一道重要防线。

  坚持正确戴口罩真的很重要

  最初发布单位的视频已经下架,不过网上还流传着大量转发的视频,也希望大家不要因此而担心,继续坚持戴口罩的好习惯。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谈当前疫情精准防控

  “动态清零”策略不动摇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同传播力更强的变异毒株较量,什么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围绕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回答了提问。

  力争1个潜伏期控制疫情传播

  记者:不久前,国内多地相继发现本土聚集性疫情,我国疫情处置经历怎样的检验?随着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出现,我国疫情防控策略是否会变化?

  马晓伟:本轮疫情由多个不关联境外输入源头引起。各地发现疫情后,基本都在1个潜伏期(14天)左右时间控制住了疫情。高效处置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以最小社会成本获得最大防控成效,我国不断完善防控政策措施。我们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能力;发生疫情后,充分利用疫情发现之初的黄金24小时处置时间,在原来充分发挥检测队伍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流调和监督队伍作用,突出“快”字,在疫情没有扩散之前,或者感染者还不具备传播能力之前,把密接者、次密接者找到,把可能的感染者提前管控住,力争用1个潜伏期左右时间控制住疫情传播。我们将这一防控策略称为“动态清零”,这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现阶段我们仍将坚持“动态清零”策略不动摇。

  找准决定疫情规模大小的关键因素

  记者:用一个潜伏期左右时间控制住疫情传播,主要依靠哪些措施?

  马晓伟:一是指挥系统平急结合,建立了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疫情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立即派出工作组,第一时间调派核酸检测、流调、医疗救治队伍支持当地疫情处置工作,会同疫情发生地建立一体化、扁平化指挥体系。省市县一盘棋协同作战,区域联防联控,迅速采取封闭管理、社区封控、大规模核酸检测、暂停中高风险区域内人群聚集性活动等措施,在疫情发生后24小时把各项措施基本部署到位,坚决遏制疫情扩散。

  二是行政和业务相结合,干部专家下沉一线,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实。国家专家和省市领导干部共同下沉到疫情防控一线,设置多个工作组。每个组由一名市级负责同志牵头,一个组负责一条线工作,及时反映群众和工作人员诉求,做到“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有效衔接。

  三是专兼结合,突出流调和监督队伍等作用,力争7天内控制住疫情走向。与疫情赛跑,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速度至关重要。流调队伍主要解决“找到风险人群”的问题,疫情一发生,马上向疫情发生地调派国家流调队伍。监督队伍主要解决“确保风险人群管住管好”的问题。

  四是群众工作和卫生工作相结合,最大程度争取群众的支持配合。

  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第三阶段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近两年,我国疫情防控策略有哪些变化?

  马晓伟:我国疫情防控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期间,我们的目标是不惜一切代价控制疫情播散,坚决扑灭各地“火星火苗”。我们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决定性成果。

  第二阶段是常态化防控探索阶段。从去年疫情防控由应急状态转入常态化,到今年德尔塔变异株传播,目标是严防输入,以核酸检测为中心扩大预防,2至3个潜伏期控制住疫情传播。这期间的30多起聚集性疫情,基本都实现了预期控制目标。

  第三阶段就是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从今年8月开始。第三阶段疫情防控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减少疫情发生。前期的人、物、环境同防部署和社会面防控的有效做法还需要坚持,疫苗接种工作还需要大力推进,暴露出的薄弱环节还需要加强,针对传播速度更快的变异毒株我们的措施还需要完善。

  疫情防控要与传播力更强的变异毒株较量,早一分发现,就早一分主动。前期,我们坚持“四早”原则,在发热门诊监测的基础上,将监测关口前移一步,部署各地对口岸高风险人员等12类人群“应检尽检”,定期开展核酸检测。新疆霍尔果斯、内蒙古额济纳关联疫情、内蒙古二连浩特疫情等都是对相关人群主动监测发现的。 据新华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田媛

相关热词搜索: 口罩 消毒 致癌

上一篇:陕西实现“卡码融合” 同一界面可显示疫情防控码、行程卡、疫苗接种等信息 下一篇:科长痴迷豪车受贿688万 曾1次收100万:心里也很害怕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