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本土病例频发 揭秘西安市级流调人员的“战斗生活”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1-12-17 21:00:14 编辑:方正 作者:李琳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

  “马上准备出发,到长安大学本部进行风险排查,带上行李,不知道需要几天。”12月17日下午3时,在接到指令后,西安市疾控中心市级流调队员王亮和十几名同事们从驻地酒店背起行囊,火速出发。

  从2020年春节前武汉疫情开始,至今两年来,无论是病例较少的“平静期”,还是像最近这样本土病例密集的“高峰期”,有一群流调队员一直在默默坚守,加班加点熬夜甚至通宵,都是家常便饭。“来了一个,快去”“又来了一个,出发”……这就是最近的流调队日常。

  历经两年组建300人专业队伍 24小时随时出发战斗

  每当出现阳性病例或者疑似阳性病例时,他们即刻出发,对病例进行流调,查询14天轨迹,要求4小时内写出精准的流调报告;根据病例轨迹,详细进行风险点位排查,判定风险人群,排查到B再到C,查找感染源,对风险地进行管控消杀,支援区县采样流调……公众看到的每一个病例的轨迹公布,背后都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而一个病例的背后,又涉及了多少交通工具、消费场所、多少密集接触者和可能暴露风险人员,都是几何倍数的增长,每个环节,都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

  在经历与多轮疫情的“战斗”之后,目前市级流调队已经扩展成为一支由疾控人员及各医院抽调人员组成的300人的强大队伍,轮流值班,24小时随叫随到,随时出发,这里没有上班下班,没有白天黑夜,更没有国庆元旦和春节种种假期。

\

   有的病例流调时忍不住哭泣 有的人不让告诉家人朋友

  39岁的刘萍,是西安市疾控中心监测科的副科长,她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市级流调队第三梯队副队长,同时,还是一个11岁孩子的妈妈,当然,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这里的每一个流调队员,都谈不上称职,至少每过一个月,他们就要完全隔离两周。

  刘萍还记得,第一天入驻流调队办公室的日子,是2020年1月25日,那是武汉疫情爆发之时。从那时到现在,马上两年了。这两年,一个月在疾控中心上班,两周在流调队驻地隔离上班。12月17日,本来是刘萍所在第三梯队“出关”的日子,但因为最近西安本土疫情形势严峻,流调任务十分繁重,所有三个梯队全部投入战斗。

  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特性就是“密切接触”,这个原本含情脉脉的词语,变成了“敏感、恐惧、危险……”的代名词,为了摸清传染源,打断一切“密切接触”传播的链条,流调队员不得不冒着难以想象的风险与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或疑似患者亲密接触。因此,流调队员就必须按照防护规定进行全副武装,口罩、防护服、橡胶手套、帽子、护目镜、鞋套、胶靴……将他们严严实实的紧裹。防护服不透气,虽然正值寒冬,一次流调也会让他们全身湿透,胸闷难耐。加之流调令常常发出在深夜,流调队员凌晨出现的生理疲劳,身穿隔离服又使呼吸不畅,每说一句话,都气喘吁吁,每记录一行,都显得异常艰难。

  最艰难的还不是他们工作的难度和强度,而是一些流调对象的不理解、不配合、不开口,或者说东指西,提供一些假信息。有的以“个人隐私”为由,不愿意提供“密切接触者”,需要耐心、反复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挖出不愿说出的真情;有的情绪消沉,烦躁不安,这些都需要流调队员做大量的情绪安抚工作。

  12月9日凌晨30分,流调队接到了本轮本土疫情的首例患者灞桥区隔离酒店向某的流调命令,53岁的流调队员张雅娟和组员们立刻出发,在酒店进行了几乎一夜的流调,随后 又紧急赶出流调报告。“多数人的配合度都比较好,我们也会进行一些安慰和心理帮助。”张雅娟说,有的病例确诊之后情绪崩溃,流调时会忍不住哭泣,还有的人要求不要告诉家人和朋友,害怕家人担心,而密密麻麻的流调报告背后,更是看到了人们生活的不易。

\

   大数据信息助力 每个病例流调员需筛查成千上万条信息

  “流调要详细、精准,官宣在公众面前的每一个字都必须实事求是,不允许任何错误。”刘萍说,出一份严谨的流调报告是非常有压力的,大家也深知责任重大。对于阳性病例的流调过程,以前主要靠流调人员询问,病例回忆。轨迹要求无缝衔接,几点出门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了什么地方见了谁,待了多久,如何防护,周围人员情况、通风情况等等,事无巨细,比查户口还细致,力求通过详细的轨迹排查风险点和风险人群,尽早进行摸排管控,扼杀疫情的传播。如果是生活轨迹比较简单的人,相对就比较快,但如果碰上了活动频繁的病例,工作量就十分可观了,波及的人群、场所也不计其数。

  随着疫情防控精准化的提升,目前流调已经运用到公安、工信部门大数据带来的信息,相关部门会传来病例的手机基站信息,但这样的信息可能是几秒钟一条,这样多日的信息就是几千条甚至上万条,还有病例的支付记录,逐一查对,流调队员需要火眼金睛,花费大力气在其中慢慢查找有价值的线索,是力气活,更需要经验和智慧。

  “每个流调队员确实都很辛苦,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本职工作。相信所有的市民都希望疫情阴霾早日消散,因此,提醒大家一定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如果碰到流调人员询问,请支持配合工作,务必不要隐瞒行程。相信通过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市级流调队第三梯队队长谢龙表示。

  华商报记者 李琳/文 陈团结/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病例 流调 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