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看不到你被护具遮住的面庞 但知道你们共同的身份——白衣为甲 冲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英雄”

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2-01-11 07:06:15 编辑:王莉文 作者:马相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长安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走进居民家中,对新生婴儿进行家庭访视。

工作中的西安市红会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彦军

开栏语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岁末年初的西安,疫情骤然来袭,全民积极战“疫”。白衣为甲、舍生忘死的医务工作者,闻令即动、勇挑重担的党员干部,不惧艰险、日夜辛劳的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主动请缨、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有大局观、有爱心的普通市民……无数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成为暗夜里的追光者,守护着万家灯火。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在这场共同抗疫的战斗中,1300万西安人团结一心、守望相助,舍“小家”为“大家”,用“小我”聚“大爱”,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伟大抗疫精神,以超乎寻常的坚韧点亮城市之光。全民抗疫,每一份努力都不可或缺,每一种奉献都弥足珍贵,每一个人都了不起。即日起,本报开设“同心抗疫 人民就是英雄”专栏,讲述感人肺腑的抗疫故事,记录我们在困境中是如何奋力搏击,在风雨里是怎样并肩前行。同舟共济,众志成城,这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的热血信条,也将成为难以忘却的西安记忆。

“大家都在为防疫拼尽全力,我是医生,更应该冲锋在前。”

“采样速度再快一点,就能快一点切断传染源。”

“不管什么情况,病一定要治!”

“不要怕,有阿姨在,你很快就会好的!”

……

自本轮疫情出现后,在西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有一群人,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甚至看不到他们被护具遮住的面庞,但白色的外衣、坚定的目光和拼尽全力的样子都在告诉大家:别担心,有“白衣战士”在守护你的健康。

定点收治医院:

铠甲勇士们每天在多种角色中转换

1月10日早上7时多,李翠翠和同事走进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的隔离病房,把一碗碗腊八粥送到了病区患者的手中。“腊八节快乐啊,腊八过了就是年,大家很快就可以好起来回家过年了。”大家一起给患者们送上祝福。

送完粥就要开始工作了,查看体温、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后,再同患者一一确认有无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味嗅觉减退等症状。“全都看完,一般都到中午了。”记者采访时,李翠翠的嗓子已经有些沙哑了,她说喝水太少了,有点说不出话来。

李翠翠是西安市红会医院手术麻醉一科的副护士长,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红会医院,9年的一线工作,让李翠翠有了丰富的经验。西安本轮疫情暴发以后,她积极请战到一线。1月5日凌晨5时半,作为西安市红会医院第二批医疗队的领队,她带领50位护理人员前往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支援,当天下午就进入病区工作。病人要照顾、病房的垃圾要清理、病人的情绪要疏导,李翠翠说,进入病区后她和同事每天在多种角色中转换,有时是医护人员、有时是清洁工、有时又是心理辅导师,有时还是广场舞领舞,大家都戏称自己为“铠甲勇士”。

对于“铠甲勇士”这个身份,李翠翠觉得很自豪,而且值得开心的是,这条路上并不孤单,有太多的“铠甲勇士”在一起努力。

核酸采样点:

全民抗疫 没有人是旁观者

1月10日,西风4级,天色刚刚破晓,陕西省中医医院肿瘤科护士呼盼盼就已经穿好防护服和志愿者两人一组,在小区的核酸采样点上等待了。随着疫情阻击战的节节胜利,呼盼盼当天的任务只是给保障民生的商户和社区、物业的工作人员做核酸采样。

做核酸采样的人陆陆续续赶来,不过呼盼盼觉得工作没有以前忙了。呼盼盼心想,这样真好,不像前段时间,做核酸采样的队伍看不到头,一做就是一整天。在零度以下的低温里露天采样,医护人员的双手被冻僵了,但仍严格遵守“一人一物一消毒”的要求,每采集完一个样本,就用酒精进行手消。酒精挥发时带来的刺骨寒意,直接钻进了心底,大家只能靠一遍遍地搓手来获取一丝暖意。

当天来做核酸采样的人少了,呼盼盼想,疫情也快结束了吧。“你好,我是门口商户,通知来采核酸。”来的是一家三口,还有个小孩子。“阿姨会轻轻地,你把口罩拉下来。”“啊……啊……”孩子努力地张开小嘴巴,没有闪躲,也没有哭闹,还对呼盼盼调皮地笑了笑。

得知孩子还不到两岁时,呼盼盼不禁感慨,在这场和病毒的较量中,全民抗疫不是一句空话,从襁褓中的婴儿到年过耄耋的老人,没有人是旁观者,这也正是西安能取得阶段性抗疫成果的原因所在。

医院急诊科:

医护人员24小时待命 保障患者就医需求

1月10日,时针指向凌晨1时,王彦军终于忙完工作,躺在办公室的简易床上和衣而睡。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当中,定点医院、核酸采样点位、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医护人员是“歼敌”主力军。在大量医护人员冲往一线时,医疗卫生体系仍需正常运作。王彦军是西安市红会医院急诊科主任,他说,自疫情出现以来,科室的每个人走路都像风一样。凌晨入睡、清早起床,在急诊科已成常态。

“一位封控区患者,下肢开放性骨折,怎么办?”“马上采取措施隔离,先进行清创缝合,缝合后送到隔离病房,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也做好手术准备。”疫情期间,接诊过程的不确定风险很高,但急诊科坚持应接尽接,为生命健康护航。此前医院没有专门的急诊隔离区,医院就将来院的风险区患者进行单间隔离,启动应急预案保证救治。

随着疫情发展,为了让群众病有所医,医院又迅速建立了急诊科的隔离区,在守住医院疫情防线的同时,让急需治疗的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1月9日晚9时,一位隔离酒店的集中隔离人员被紧急送往红会医院急诊科。患者高烧不退,自述胸闷气短已有两月,来院时呼吸急促、血氧下降。“赶快送到隔离病房吸氧,做个核酸快检,要尽快查明原因进行治疗。”王彦军一点没有迟疑,快速做出反应。“不管是什么情况,病得治。”吸氧后,患者的情况很快得到了改善。当晚经过肺部CT、血项结果、核酸检测等一系列检查,诊断患者为肺结核合并肺气肿,由疾控部门安排进行后续治疗。

渭南5岁坠井女童转院到医院进行手术、60岁脑梗患者的紧急抢救、外伤患者的紧急清创……王彦军说,自本轮疫情出现以来,科室的医护人员全体入住医院,24小时待命,在这场艰难的战“疫”中,保障急需救治患者的医疗需求。目前急诊科每天接诊超百人,从2021年12月23日至今,接诊来自封控区、管控区、集中隔离、黄红码患者的一类病人120多人,其他二类病人1400多人,其中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患者200多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不管克服多少困难 都要给居民做好服务

1月8日,长安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惠晓雪穿上防护服,带上黄疸仪等检查设备,走进了红专南路社区。“(2021年)12月29日产妇刚生了孩子,这几天我们电话咨询的时候明显感觉她有些焦虑,担心孩子的黄疸问题。”惠晓雪是该中心的家庭医生,跟她一起上门的还有一名护士和一位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此前他们要定期上门为社区居民进行家庭医生服务,但全市小区(村)实行封闭式管理后,上门服务成了问题。居民赵女士生完孩子后,惠晓雪只能在电话中了解情况,进行产后指导。

1月7日,我市发布《关于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有序就医的通告》,全市7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7家乡镇卫生院全面开诊,逐步恢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知一下发,惠晓雪马上和赵女士约了时间。8日一早,和小区物业公司协调好后,惠晓雪就和同事到了赵女士家里,对产妇和婴儿进行家庭访视。

给宝宝测量体重和头围、查看黄疸、询问宝宝的出生情况并记录0-6岁健康服务记录表;给赵女士测体温、测血压,询问大小便情况,观察情绪变化,了解乳房泌乳是否通畅有无硬结,讲解婴儿护理喂养知识……“这几天着急死了,看着孩子脸色不好,不知道怎么办,多亏了你们啊。”上门服务结束时,赵女士感慨地说,没有想到在特殊时期下,医护人员还能来到家里。

据了解,1月7日起,雁塔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全面开诊,为辖区居民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管理、家庭签约服务、健康教育宣传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以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健康服务需求。除此之外,雁塔区还成立医疗救助队,开展送医上门服务。为尽力满足疫情防控期间群众正常就医需求,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配置急救箱、核酸采样物资,组织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19支临时医疗救助队,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基本诊疗、居家护理、上门送药等服务。1月7日以来,已累计开展了52次送医上门服务。“防疫和群众身体健康一样重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不管克服多少困难,我们都要给居民做好服务。”惠晓雪说。

穿上防护服,他们挑战着身体的极限;走进病房,他们是患者坚强的后盾。虽然都是普通人,但穿上白色“铠甲”的那一刻,他们就成为战士,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斗争,不离不弃,守护人民生命安全。

文/记者 马相 图/记者 翟小雪


来源:西安晚报

相关热词搜索: 护具 身份 抗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