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北京冬奥赛场火出圈的除了“冰墩墩” 还有无处不在的东北话

来源:华商网 时间:2022-02-11 11:00:43 编辑:张佳萌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2月11日,北京冬奥会的赛程已经过半,赛场上奥运健儿们努力为国争光,赛场下除了“冰墩墩”火到出圈,还有无处不在的东北话成了“网红口音”。

从冬奥冰壶现场再到短道赛场,此起彼伏的大碴子味也让网友调侃“冬奥的尽头是东北话”。王濛直言:“这届北京冬奥会,它就有三种语言,第一个英语,第二个普通话,第三个东北话。”

u=2911679144,1133303090&fm=253&fmt=auto&app=120&f=JPEG.webp.jpg

就如白岩松说:“啥叫东北话?那就是北京冬奥会上的代表中国的普通话,中国在冬奥会上已获得16枚金牌的选手中,除了来自北京的谷爱凌和来自江苏的韩晓鹏,其他都是来自东北地区,这也是冬奥赛场上的东北内卷。期待未来东北话继续飘荡在冬奥的赛场上。”

东北话在冬奥赛场上的名场面

20220211092039_93966.png

近日,中国香港选手朱定文流利的东北话引发网友关注。由于长期在内地训练,东北话已是队里的“官方语言”,“我们教练是东北人,队伍此前也长期在长春等地训练,加上和当地运动员、教练员都有交流,所以说话有了这种‘大碴子味儿’。”他说。

640.gif

  其实这不是东北话第一次在冬奥出圈。早在2018年,就传出了东北话是“中国冰雪官方语言”的笑谈。彼时担任央视解说的中国首位冬奥会奖牌获得者、前速度滑冰运动员叶乔波,曾在江陵速滑馆开玩笑说:“我将坐在这里,操持着标准的中国冰雪官方语言——东北话,为大家解说。”

640 (1).gif

  此外,2018年平昌冬奥会,匈牙利华裔兄弟刘少林、刘少昂“爆红”短道速滑赛场,然而最让这哥俩出圈的是那句地道的东北话——“我们是东北那疙瘩的!”

ADfWUpHkGMgJpunN.png

1UahUgODFvb6fqIh.png

为啥东北话在冬奥赛场上这么火?

据统计,本届冬奥会中国队176名运动员,有35名来自北京,27名来自吉林省,17名来自辽宁省,更重要的是,他们大部分都在东北集中训练过。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中,东北籍技术官员也占了多数。

这是什么场景呢?就像你曾经拥有过的东北室友,场上到处都是东北话,带偏你的速度绝对比冰刀快,“chua,一下就学会了”。

HusAPaCXzO0LHsN1.jpeg

事实上,黑龙江是我国最早开展冰雪运动的省份之一。据悉,自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为中国队夺得冬奥首金的杨杨开始,13枚冬奥会金牌中有8枚是由黑龙江培养、输送的运动员所获得,另有1枚短道速滑接力金牌,队中主力王濛也是黑龙江人。

b151f8198618367a8a27e78c7b3830ddb21ce58e.jpeg

今年1月出炉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截止2021年10月,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人数为3.46亿人,参与率为24.56%;东北地区虽然参与人数只有0.51亿人,但参与率最高,超过一半的人群参与冰雪运动,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b3fb43166d224f4a6a2c99e45cbc2b5b9922d161.jpeg

  有人说:“与得体、精准的官方语言相比,东北人说话办事直来直去、高声调、 大嗓门,东北话桀骜不驯、毫无顾忌,它鲜活生动、夸张俏皮、富于煽动性和形象感、充满了‘诗性的冲动’”。

正宗东北话,你能整几句?小编来第一句:“这届冬奥会贼稀罕!”(文|张佳萌)




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北京 冬奥 东北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