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发布会,省自然资源厅、省发改委相关领导围绕“落实生态修复新格局、绘就美丽陕西新画卷”这一主题,介绍我省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落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相关情况。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雁林介绍,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科学指导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维护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根据中省规划,我省多部门联合编制了《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这是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任务的总纲和空间指引,也是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现的重要依据。
王雁林介绍,目前,我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存在着生态环境较脆弱、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农田生态功能退化等生态问题。针对问题,我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因地制宜、合理施策。为此构建起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屏障、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屏障、长城沿线防风固沙带、关中平原生态质量提升带、汉丹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带和“四横三纵”生态廊道组成的“两屏三带多级廊道、六区六策十三项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
在黄河渭河沿线生态保护区,着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提高植被生长率,实行保育保护措施,维护自然生态景观,保护河滩和湖滨带植被。实施渭河水生态修复,渭河生态区建设提质升级。修复湿地,限制河道及沿岸开发,控制各类开发建设工程,农村段河道尽可能退耕还林、还草、还河。合理拓展城市生态廊道,促进区域生态品质提升与协同发展。
在秦岭生物多样性及水源涵养区,着力保护森林原生生态系统,加大森林抚育,恢复植被和自然生境,加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新建和扩建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保护区,构建秦巴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地体系。同时,加强区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荒山荒坡补种人工林、水保林,实施水资源优化调配及水生态治理工程,并统筹协调保护地管理,形成有效的自然保护网络管理体系。
华商报记者 魏光敬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