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已换成月季 本文图均为 浙江法制报微信公众号 图
5月11日,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多个网络平台都被西湖边几株柳树的去留话题刷屏。
据杭州媒体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介绍,事情的起因是这几天陆续有读者报料:最近西湖边景观正在提升改造,但是西湖边靠近少年宫这一带原本的高柳却都不见了,替换成了月季等。“我有点想不通,柳树不是西湖边的标配么,为什么要弄走?”
杭州媒体新闻记者赶去了现场发现,市民们说的地方是北山街保俶路以西到断桥的这一段,这里被围挡围了起来,还在进行路面的施工。之前的柳树确实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月季。
“之前围起来施工了一段时间,啊,柳树不见了啊,柳树什么时候被挖走的?”有市民说对西湖边的这些柳树有印象的,“间距啥的就和旁边这些差不多的。”和保俶路西侧相比,新种的月季和路旁的行道树距离比较近,大概三四米的样子。
为什么柳树不见了?还会回来吗?
2021年11月15日拍摄(施工前)
根据澎湃新闻随后报道,西湖景区管委会岳庙管理处党政办公室主任王曹飞表示,西湖的柳树都安好,只是将北山街(断桥东侧至保俶路口,100余米)长势衰败的7棵沿湖柳树进行迁移。
岳庙管理处给出的理由是:北山街断桥至保俶路口沿湖柳树由于生长在悬铃木树冠下,长期得不到充足光照,出现老化、空洞、“驼背”和严重倾斜,部分存在安全隐患。柳树属强阳性植物,这一段阳光条件差,已不适宜柳树生长,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将柳树迁移。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官方微博5月11日傍晚发布情况说明表示,北山街断桥至保俶路段沿湖长势衰败的7棵柳树迁移后,将在尊重专家、市民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挑选高度不高、造型优美的柳树进行补种。
2022年5月11日拍摄,保留的长势良好柳树。
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通过官方微博介绍,北山街(断桥—保俶路段)沿湖柳树共7棵,因和外侧高大悬铃木距离较近,柳树已生长在悬铃木树冠下面,悬铃木树冠已压制柳树生长,柳树因长期得不到充足的光照,老化、空洞、“驼背”和倾斜现象严重。景区管委会多次征求园林专家意见,专家认为北山街沿湖绿化行道树均为高大悬铃木,仅此段种植柳树,随着悬铃木的强势生长,现已没有柳树的生长空间,且保留的柳树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应尊重适地适树原则和树木生长特性,将该段7棵柳树进行迁移。
2022年3月26日,属地单位岳庙管理处对此段柳树进行迁移,保留树池中原十姐妹月季景观,加植藤本月季。北山街(保俶路—圣塘水闸段)悬铃木和沿湖柳树距离较远,柳树长势良好,继续保留。
景区官微表示:西湖的柳树对我们景区而言,每一棵都是宝贝,对于广大市民游客而言也同样是心中的宝贝,它象征着西湖的柔美与秀气。我们将在尊重专家、市民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挑选高度不高、造型优美的柳树进行补种,但新种的柳树需对柳枝进行适当修剪,可能无法一下子有“杨柳依依”的景观效果,希望大家给柳树一定的生长时间。
文末,景区官微对市民的关心给出了回应:西湖是大家的,我们非常感谢广大市民游客对西湖的关心关爱,今后,我们在对西湖文化景观进行保护提升与改造之前,将充分听取社会公众意见,让更多的市民游客参与到西湖的保护管理工作中来。
不过,西湖景区方面11日的两度回应并没有完全消除舆论的质疑声。有网民就指出,既然有专家认为该地段已不适宜种植柳树,为何又说要“挑选高度不高、造型优美的柳树进行补种”,若干年之后柳树长大,是否又要再度移出?
还有的声音从文化角度分析了西湖此次环境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澎湃新闻11日发布的评论文章就指出,这并非月季不美,也不是说人们不知道拔了柳树能“视野开阔”。只是没了柳树,风景倒还在,但是西湖却再也不能说是西湖了。“新愁又到西湖柳,万缕黄金拂人首”,千百年来的历史韵味,唯有柳树尚在,才能找到安放之处。
文章认为,相信此事很大程度上是个误会,最后几株柳树还会回到原位,继续着烟柳画桥的意境。但事件本身的波折,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对一些文化古迹的保养与修缮,一定得格外谨慎小心,要考虑到整体的社会观感、民众心态和历史认知,切不可草率、鲁莽。而即使有一些必要的改动,也应该耐心地做好解释,避免产生误会。
还有网友在微博评论,西湖作为全球闻名的知名景点,管理者决策尤需谨慎、柔软,透过社交媒体、大众媒体事先和市民游客进行说明、解释并不是难事。希望不要等到市民游客有情绪了再亡羊补牢。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