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西安:过去五年八个方面“迈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有“六个更高”奋斗目标

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2-06-22 06:47:44 编辑:王蜀周秦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

鸟瞰幸福林带幸福中路段 (资料图片) 首席记者 王健 摄

  6月21日,省委宣传部、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西安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吕来升,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李西宁围绕“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奋力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进行新闻发布。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即日起,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将组织举办“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介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今后五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和思路举措。本场发布会是该系列发布会的首场。

  过去五年

  “八个迈上新台阶”

  西安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过去五年,西安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综合实力、改革开放、生态环境等八个方面“迈上新台阶”。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全市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年均增长6.4%。“6+5+6+1”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壮大成势,形成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5%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0家,是2016年的4.6倍。在册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69万户,是2016年的3.6倍。上市企业总数达到92家,是2016年的1.5倍。

  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12条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连续2年荣获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获批国家第二批国资国企改革综合试验城市。“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长安号”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第五航权航线通航,国际航线达到97条,通达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格局。

  生态环境迈上新台阶

  完成秦岭违建别墅专项整治,修订出台秦岭保护《条例》《规划》,秦岭生态修复取得重要进展。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65天,较2016年增加73天。“三河一山”环线绿道、护城河改造、幸福林带等重大生态工程建成开放。主要河流全部消除劣V类水,治理恢复生态水面1.54万亩,实现“一池碧水绕古城”。建成投运各类垃圾处理厂9座,主城区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

  城市功能迈上新台阶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开工建设,西安火车站改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米”字形高铁网基本形成,“四主一辅”铁路客运站布局加速形成。地铁通车里程达到259公里、在建里程163公里,分别是2016年的2.8倍和1.4倍。建成6条快速路、11座大型互通立交和跨浐灞河5桥2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的重大要求,高标准建成奥体中心“一场两馆”等设施,高质量完成筹办任务。全面代管西咸新区,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取得重要进展。

  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各类博物馆达到159座。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处,居全国之首。《红星耀陕甘》入选全国庆祝建党100周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话剧《柳青》荣获文华大奖,易俗社文化旅游片区建成开放,大唐不夜城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整合区域文旅资源,发起成立关中平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联盟。5A级景区达到5家。

  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

  每年新增财力80%用于改善民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3%和9.2%。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65所、新增学位52.63万个,13个三级医院项目加快建设,医疗卫生机构新增床位2.3万张。居民养老、医保、低保等基本社会保险和救助体系更加健全。完成2008个老旧小区和599条背街小巷改造,打通断头路144条,建设美丽村庄581个,城乡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民主法治迈上新台阶

  人大、政协工作取得新进展。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作用充分发挥。司法体制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市稳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成效。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九连冠”。

  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行”基层党建品牌。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扎实推进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

  今后五年

  向着“六个更高”奋斗目标

  西安努力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今后五年,西安将聚焦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六个更高”奋斗目标,扛起省会城市责任,展现省会城市作为,努力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今年狠抓“九个方面重点工作”

  未来五年,全市将围绕“六个打造”和“九项重点任务”,倾力打造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产业强市;借力开放赋能,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焕发千年古都的“精气神”;致力贯通融合,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更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

  今年,西安市将全力以赴狠抓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秦创原平台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综合能级提升、开发区运行机制优化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和应急响应能力提升、对外贸易提质增量和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乡村振兴促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升等“九个方面重点工作”,为实现五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用真金白银支持创新创造

  今后五年,我市如何抢抓机遇、创新思路、优化举措,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李西宁表示,在抓创新驱动方面,我市将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引领,加快构建秦创原“一总两带”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国家超算(西安)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支持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今年转化项目500个以上;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今后五年科技型上市公司达到100家以上。今年,我市已设立100亿元创新投资基金,用真金白银支持创新创造。

  在抓产业体系方面,我市将持续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推动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六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翻番;推动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机器人、大数据、卫星应用五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推动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六大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总收入超过6000亿元。

  “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功能更加凸显

  在抓改革开放方面,将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加速国资国企等关键领域改革;聚焦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抓好自贸区西安区域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更好发挥世界城地组织联合主席城市作用,让西安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更加凸显。

  在抓城市品质方面,将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空间发展战略,加快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加强与铜川、渭南、杨凌等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化西安都市圈;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高效能治理,打造市域社会治理“西安样板”;在就业增收、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交通住房、城市安全等民生领域,坚决兜住底线、全力争取高线,让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打造文化新地标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在抓绿色发展方面,将严格落实秦岭保护《条例》和《规划》,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在抓文化建设方面,加强秦始皇陵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打造“长安云”等文化新地标,做大做强西安影视等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我市将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弱项,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下大气力促进就业增收

  未来五年,我市将积极推进就业优先政策落地实施,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十四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下降至2.5。

  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积极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职业教育优质创新发展。到2025年,新创建等级幼儿园100所,普惠幼儿园覆盖率占比达到90%以上。落实义务教育“双减”要求,深化“名校+”改革模式,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8%。争取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培育13个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20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高水平建设“健康西安”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积极创建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和医疗中心,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建成13所三级医院,创建10个以上国家级重点专科,新建、改扩建28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到2025年,全市三级医院达到55个,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5%的镇街卫生院按照“优质服务基层行”的基本标准进行建设,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达到100%。

  全力解决“一老一小”难题

  深入抓好“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我市将积极争取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按照“一社区一站点、一镇街一中心、一区县一院”的总体布局,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0%,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70%,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圈”初步建成,创建婴幼儿照护服务星级示范机构150个。

  据悉,我市将建立民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多渠道筹措民生保障经费,确保民生项目早建成、早惠民。

  今年以来

  1—5月九个方面

  重点工作取得新成效

  今年1—5月,我市全力推动九个方面重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补齐城市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

  全市建立了“1个推进方案+10个具体实施方案+1个月度任务清单”的工作体系,并构建起协调调度、督导检查、绩效考核、监督执纪“四位一体”抓落实工作机制,形成了推动九个方面重点工作全市一盘棋的良好格局。

  产业发展不断加快。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支柱产业产值增速均达到15%以上,比亚迪汽车、三星公司、隆基绿能、中兴通讯、陕鼓集团等倍增计划主要骨干企业产值增速均在30%以上。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市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093家,推进“西安英才计划”,遴选确定188名35岁以下优秀青年入选人才项目。近日,《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20—2021)》发布,西安市以47.13分排名副省级城市第六。

  城市综合能级不断提升。完成了“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地铁1号线三期渭河以南全部盾构隧道贯通,16号线一期全线“洞通”。开展了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西安市分别位列全国“五一”假期旅游热度第四、全国端午热门目的地第七。

  开发区运行机制得到优化。出台了《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稳步实施社会事务剥离工作,组织开展开发区领导干部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研究建立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

  城市建设管理成效显著。稳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截至5月底,完成城建投资467.37亿元,达年计划的40%。有序实施城市更新,积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

  五味什字小学课后服务课堂上,老师教学生练习书法。(资料图片) 首席记者 李明 摄

  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能力得到提升。疫情防控防线持续巩固,加快推进13个新建医院、21个区县疾控中心、26个区县级医院项目建设。市应急指挥平台进一步提质升级,各区县(开发区)建立防汛应急队伍409支共30444人。

  对外开放大步伐推进。出台稳外贸促引资5条具体措施,国际客运航班恢复运行,开通今年第3条全货运航线,1—5月,中欧班列长安号累计开行1399列,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827.6亿元,增长10.5%。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秦岭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治理,大气污染防治持续发力,资源循环利用顺利推进。1—5月,我市6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考核要求,累计建成投运充电场站207个、充电桩8638根。

  抓乡村振兴促城乡融合取得实效。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市夏粮收获基本结束,预计总产较上年增加2.1万吨,全市蔬菜种植面积45万亩,同比增长1.2%。美丽村庄片区建设项目开工237个,完成投资6.36亿元。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九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建成投运

  今年以来,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553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2260.6亿元,达年计划的52%,同时,九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建成投运,预计实现产值550亿元,解决1.5万人就业。

  今年年初,我市安排市级重点项目897个,总投资2.5万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及研发平台项目306个、服务业项目248个、文化旅游项目86个、城建及基础设施项目56个、生态环保项目29个,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项目172个。在这些重点项目中,总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209个,包括西安电子谷核心区、陕汽重卡扩能、奕斯伟硅产业基地扩产、“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等项目,呈现产业占比高、科技含量足、项目质量好的特点。

  截至5月底,194个新项目开工率达72.2%;200个先进制造业及研发平台项目完成投资500.65亿元,119个民生保障项目完成投资845.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9%和25.48%。

  今年,我市围绕打造秦创原“一总两带”总格局、19条重点产业链、重大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按照近期、中期、远期谋划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链互融互补、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等重大项目,启动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及城市环线高速公路规划研究。

  推行省、市、区(县)三级管理机制,遴选70个重大项目由35个市级领导包抓;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观摩”,促进政策、资源向重点项目聚集。近期,西安市成立市级领导任组长的3个督导组,对全市重点项目进行了全覆盖督导检查,协调解决问题,6月份以来已推动58个项目开工建设。

  为897个市级重点项目颁发“绿卡”,建立办理“绿色通道”,实行手续代办服务,加快项目落地;积极搭建“政金企”融资对接平台,近期为超算中心(二期)、陕汽重卡等10个项目争取授信328.66亿元。

  记者闫珅


来源:西安晚报

相关热词搜索: 西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