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秦代“百戏”艺人服饰面料得以复原 仰卧俑身上发现指纹制造工匠应为青少年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2-06-25 16:08:25 编辑:方正 作者:马虎振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近日,秦始皇帝陵K9901陪葬坑出土陶俑有了最新研究情况:根据对2012年出土的4号俑(即“泡钉俑”)服饰特点的研究,秦代“百戏”艺人服饰面料得以复原,下一步有望复原百戏俑服饰;而对28号百戏俑的研究也有了新发现,在这件罕见仰卧俑身上发现了指纹印痕,通过比对指纹数据库,可知制造工匠应为青少年。

\

6月22日,一场丝路文保科技的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周旸研究员在论坛上展示了秦代百戏俑服饰复原研究的最新成果:紫色的织锦面料,带有黑色八角纹纹样,还点缀着黄色圆点……2200多年前,秦朝的“百戏”艺人很可能就是穿着这样的衣服,为秦始皇和众臣们表演杂技乐舞。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向与会的专家学者介绍了秦始皇陵K9901陪葬坑出土陶俑的最新研究情况。考古人员于1999年对该陪葬坑进行试掘,并于2011年至2013年进行了整体重新发掘,共出土彩绘陶俑近30件,目前共修复25件。专家认为,这些陶俑是展现秦代宫廷“百戏”的百戏俑。

(小标题)4号“泡钉俑”服饰的品种、纹样及工艺已基本确定

据周萍副院长介绍,“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竞技类的杂技项目就已经逐渐形成。至秦代,百戏已登上秦宫廷大雅之堂,成为秦代宫廷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百戏俑的出土,为人们揭示了秦代陶俑的新类别,形象地展示出了秦代多彩斑斓的杂技世界。

\

其中,2012年K9901出土的4号俑,陶俑上半身装饰有类似明清时期皇宫大门上的那种圆泡,被称为“泡钉俑”,是保留秦代艺术信息较多的一件艺术精品。该俑呈站立姿势,通高1.57m(不含头),双腿分离, 略呈小弓步,身体稍微向侧面扭转,左臂上举,右臂搭手于胸前,双臂残缺。陶俑通体彩绘。其上身衣服上布满泡钉,泡钉间饰以太阳八角纹;下身着短裙,绘有大量精美纹饰。

4号泡钉俑身上精美的彩绘图案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此开展了K9901坑出土4号百戏俑服饰的复原研究。经多种检测手段分析检测,4号俑彩绘颜料中的黄色颜料为砷铅矿族系矿物;白色颜料为骨白+铅白,骨白颜料在底层,再涂刷铅白提亮;黑色颜料也为有别于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

\

\

\

\

该俑的领缘、袖缘、腰带纹样为菱形几何纹,类似马王堆墓出土的千金绦。衣服的纹样为八角星纹,品种为锦。上衣底料按照织锦面料的制作,秦朝时期通常是经锦,所以复制时也是制作成经锦的组织结构,颜色为紫色地、黑色八角纹、点缀黄色圆点。

据了解,目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正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合作,对K9901坑出土的4号百戏俑进行服饰复原研究,已经基本确定了衣、短裙、领缘、袖缘、腰带的品种、纹样及工艺。复原成功后当代人就能看到当时秦朝艺人的穿着。

(小标题)在28号百戏俑身上发现了指纹印痕,制造工匠为青少年

28号百戏俑位于K9901陪葬坑T23G3中部,近过洞的东端,共计残片数量大小72块+12袋残渣,暂无头、无双手、右腿暂缺失。

\

\

据周萍副院长介绍,该俑的修复,使用泡沫、沙袋等材料辅助拼对,粘接剂选用的是环氧树脂。因俑的腹部和背部内壁裂隙较大,为保证陶俑修复及展示的安全性,在内壁用纱布加环氧胶进行了加固处理。对焊泥表面的一些小的裂缝选择20%的B72注射加固。此外选择环氧树脂胶+砖粉对缺失部位进行了补全。文保人员还专门为28号百戏俑制作了支架。对28号俑的数字化保护修复,则包括了构建文物的表面和几何形态的高精度建模记录等。“通过对28号俑制作痕迹的观察与研究,发现了指纹印痕。通过比对指纹数据库, 可知制作28号百戏俑的工匠应为青少年。”

\

\

据了解,对秦始皇帝陵K9901陪葬坑出土陶俑下一步的研究内容,除了百戏俑服饰复原之外,还将以出土百戏俑为实物资料,开展秦代百戏乐舞研究,构建秦时期百戏乐舞体系,使秦陵出土百戏俑立体化呈现于观众面前,有可能把秦代的“百戏”重新搬上舞台,让珍贵的秦俑“活”起来。同时还将尝试探索古代骨白颜料的原料来源即动物骨骼种类,以及秦兵马俑髹漆工艺溯源与保护技术综合研究等。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服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