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88岁老人修著17万字《常家湾村志》 3年手写650年村史希望村民人手一本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2-07-30 20:22:09 编辑:方正 作者:李新怡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他说,剩下的工作就是订正、写序、印刷,大概今年10月能拿到定本。

  650年村史

  写村志是因为“文道命长”

  常家湾村的历史从明朝正式拉开帷幕。“洪武年间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常遇春来此筑堤治水造田,一共修了15个堤坝,这是常家湾村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事记,我写的村志也从这个时候开始。”樊生华说。

  从洪武年间到2019年,这本村志一共记载了村子650年的故事,沉淀了650年的人心变动与时代变迁。

  “为了追溯村子的历史,我几乎和全村1200多人都聊过天。就像我写人物传略,他们的资料都是从家人那里获取,了解生前故事、重印本人照片。”樊生华说。

  其中,村志的人物传略第一则写到:席建国,1927–1996,系常家湾村人,享年70岁。1944年受社会‘抗日救国’宣传影响,在西安参军。

  纳入村志的人,都是对村子有卓越贡献或有所成就的已故村民,“其实还有很多人值得被记载,但按照史家通例,生人不入传。”樊生华觉得很可惜。

  樊生华敬重司马迁,他认为文道命长,权道命短。他希望自己写下的这本村志,也能像《史记》一般,在未来的某一天,被发现价值。

  也正因如此,村志的序言中,樊生华这么写:这本村志是献给常家湾村父老乡亲的一份史无前例厚重礼品文献物集,希望村民认真阅读,从中吸取先辈祖先在不同社会制度中如何做人处事,生存度日,从中总结经验,继承精神灵魂,启迪后人,发扬光大。

  “你的村志可能不值一个馒头”

  樊生华在反对声中享受孤独

  反对的声音似乎永远都不会消失。从2019年樊生华决定撰写村志开始,周围反对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我不支持他写。他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这是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做事风格,现在是经济社会,大家都在赚钱,他早已经追不上潮流了。我们担心他的村志印出来之后,得罪人。”樊生华的幺弟和长子都是这个态度,他们明白樊生华前半辈子经历的种种不易,对老人晚年生活的期待,只有平安。

  而家人当着记者的面再提及反对,樊生华的脸上竟然堆满了笑意。

  为什么被别人反对还笑得如此开心?“表达反对是他们的权利,人和人是平等的。”樊生华笑着说,“虽然他们不支持我,但还是会给我生活费。”

  家人的反对不足以撼动樊生华,樊生华曾听到过这样的描述:“谁让你写村志?你写村志有什么用?你的村志可能不值一个馒头。”

  这些反对的声音,樊生华听了3年多,也和它们斗争了3年多。

  去年,因为写志,樊生华每天到处奔波,搜集资料,加上心里重担袭来,他生了场大病。

  病好后,樊生华更加接纳了自己的“不合群”。“这件事得有人来做,想做完须得有信念,有意志。其实,每天有书看,有志写,看似孤独,实则享受。”樊生华说。


  从村庄姓氏发展写到新旧社会婚姻之义

  他看似逆着潮流,却走在思想前沿

  一本地方志的构架足够丰富,需要有历史沿革和发展、自然环境、产业结构、地理位置、民风民俗、文化教育、仁人志士……樊生华的村志写得完整。

  不仅如此,看似与时代脱节的樊生华,在村志里讨论的内容,放在当下仍是时下思想潮流的前沿:封建社会的婚姻之义、农村家庭婚姻和男女平等探讨、关于平等权利的奋斗等,组成了村志的第十章:封建社会婚姻之义和新社会婚姻发展进步。

  “婚姻是决定一个民族的阶级,而村志是一个百科全书,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细胞,以小见大。脱离了这个细胞就没有这个社会。”樊生华解释到。

  这些思想和见地都有迹可循。上世纪50年代初,樊生华成为国家第一批大学生,就读于西北大学历史系;大学学了4年俄语,他记不牢33个俄语字母,他自认为身披反骨,真正该学的是华夏文明;著写村志,他不愿求人,每天带着笔记本穿梭在档案馆、修志办,在几十万字中寻找需要采用的那一两句。

  282页的村志,扉页早已经被翻烂,这背后的修改、增补不计其数。“买了3包打印纸,用了整整2包,加起来1000张。笔记本、黑笔、红笔更是多得数不过来。”樊生华说。

  翻看全本村志,有多处修改液的痕迹,这和他的年龄看起来并不相符。

  “孙子教我用的,写错了涂上去就能修改,已经用了好几罐了。”樊生华说着,拿起一罐快要空了的涂改液瓶子。“孙子支持我,他们觉的只要我心情舒畅,其他都是小事。”

  为数不多支持樊生华修著村志的,还有快要失聪的妻子赵桂琴,“除了他,没人能干的了这件事。”

  今年,樊生华虚岁88,他认为这个岁数超过平均年龄这么多,已经算是活够本儿了。剩下的日子他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想尽办法,筹到印村志的钱。

  “想要村民人手一本村志,得印1500本,这需要好几万块钱。”他说,他一辈子没功名没钱,但有一屋子藏书和印刷村志的晚年愿望,他乐在其中。

  华商报记者 李新怡 实习记者 雷伟文 实习生 孙雯雯/文 赵彬/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