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政企快线 > 今日推荐 > 正文

这一晚 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温暖全城

今日推荐 华商网 2022-08-10 19:19:43

音乐会晚7点半开始,张果迟到了。等他走到西安音乐厅金绿色的检票墙前时,刘浩已经开始演奏本场的第三首曲目——肖邦晚期的经典浪漫主义之作《Ballade No.4 in F minor,op.52》,有人称它是“肖邦试金石”“四首叙事曲里最难的一首”,像“一个人跌宕起伏的一生”。但在张果看来,他更愿意形容它是“一场雨的来临”。从轻柔的汽到集聚的水再到碰撞的云,临近尾声,刘浩指尖的音符像海燕一样在黑暗中、在狂风暴雨之中飞舞。

image.png

(2022年7月29日刘浩钢琴独奏音乐会)

  张果坐在第三排,可以清晰地看见舞台上这个刚满21岁的少年如何在音乐世界里如痴如醉,他的嘴角上扬,下巴微抬,手指在黑白键上优雅起伏,看起来和所有意气风发的钢琴少年没什么两样。只有当他一曲结束,转身、扶琴、起立、谢礼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即使站在光里,他也身处黑暗。

  “黑也是一种颜色,而我什么颜色都看不见。”

  视障人士张璐瑶并不避讳提起“看”“看见”这些词语。她很自然地告诉记者,她是在朋友圈看到这场音乐会的相关信息,去年12月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爱乐公益计划-导盲犬进剧院首次向视障人士及导盲犬开放的时候,她就带着她的导盲犬“高兴”宝贝一起来听过一次了,这次他俩熟门熟路地又来了。

image.png

(三只导盲犬走进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

  西安音乐厅一层九排、十排为导盲犬与视障人士的专用座位区域。中场休息时,“高兴”“芝士”“暖暖”三只导盲犬吸引了众多好奇的目光。它们乖乖地趴在主人腿下,任由人们打量。9岁的李璐是个小乐迷,也是西安音乐厅的常客,这还是她第一次看见导盲犬。她隔空用手比划了比划,羡慕地表示“好大好乖!”她说以为它们会在开场前被牵上台让大家都看看,没想到它们静悄悄地入场、落座,真的只是来听音乐会的。

  更惊讶的是张果。他发现导盲犬就坐在他的斜后排,但他毫无察觉,他只在钢琴声中听到了手机掉落的声音、闹钟响起的声音以及咳嗽的声音。“大多数的苦难都是沉默的”,他轻声感叹。

  音乐就是他的导盲犬

  2001年,刘浩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出生不久即失明。刘浩妈妈表示他自小就喜欢听音乐,喜欢跟唱、击打节拍,音乐逐渐成为他的“第二世界”,并在其中游刃有余。7岁时,刘浩的电子琴已经练得有模有样,被老师夸赞“极有天赋”。某天下课之后,刘浩照常打开电视机听音乐,却一下子被电视里传出的力感鲜明、灵动激昂的钢琴声迷住了,于是果断放弃电子琴,转而学习钢琴。同年(2008年)即获北京市第九届“希望杯”青少年钢琴大赛三等奖,一年后(2009年)获舒曼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亚太地区第三名,并于2010年受邀赴德国参加国际总决赛荣获第三名。

  十年之后,2018年1月,刘浩登上央视特别节目《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听着电视长大的小男孩出现在了电视里,并与当年在电视里听到的钢琴演奏者、冥冥之中指引他走上钢琴之路的郎朗同台合奏。曾经遥远的声音变得近在咫尺,一首《彩云追月》让那句“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从诗歌变为现实。

image.png

(郎朗 刘浩 钢琴演奏《彩云追月》)

  “弹钢琴一点儿也不累。”“没有枯燥的时候,我很享受这件事情。”在7月29日正式演出之前的分享会上,刘浩这样回答。

  刘浩回忆,这是他第六场钢琴独奏音乐会。2016年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办个人首场钢琴独奏音乐会时,他准备了三个多月,来回练习、反复试演,生怕弹错一个音符。后来的几场虽然依然紧张但相对从容许多,这一场音乐会却让他仿佛回到了个人首场时的忐忑与激动,他说,“这一场的意义不同。这一场献给和我一样的视障人士、献给西安、献给祖国。”

image.png

(刘浩在音乐会之前独自练习)

  今年8月,也就是这场音乐会之后,刘浩就将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蒂音乐学院深造,开启新的艺术征程。《我的祖国》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的时候,刘浩的双手由于惯性摆到身后,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雏鹰。

  我也想拥有一只导盲犬

  很多热爱音乐的视障人士都知道刘浩的故事,其中不少是专程为刘浩而来。返场时,杨子宣把巴掌都拍红了,就为了等一首李斯特的《钟》。2016年刘浩在郎朗的见面会上曾弹过这一首,并称赞:“李斯特的《钟》,盯着琴键都容易弹错,刘浩演奏得真的很厉害!我为他感到骄傲!”观众高呼“再来一首”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杨子宣无法看到刘浩是否从侧门走出来,只能通过观众突然又高一层的声浪判断他应该又回到了舞台。

  正式演出时,刘浩一身笔挺西装,礼仪的手轻轻扶在他的小臂引导他走到钢琴前。他已经习惯了陌生人的触碰,也习惯了坐下之后用手指和脚丈量和钢琴之间的距离。在杨子宣侧耳等待的间歇里,他先是摸一摸中央的琴键,轻轻听听声音,然后再用脚碰一碰踏板,感受一下踏下的力度,然后再行调整,三四次之后,距离合适了,他感觉到舒适,琴音便像流水一样缓缓淌出。杨子宣笑了,是《钟》!

image.png

(返场时现场掌声阵阵)

  毫无疑问,李斯特的《钟》点燃了全场。而导盲犬“芝士”在《钟》之后再次点燃了赵亮的全身心。散场之后,他坐在芝士旁边,从耳朵摸到嘴巴,又从嘴巴摸到腿,摸到肚子、尾巴,又从尾巴摸回肚子、腿、嘴巴、耳朵,然后再次循环。他畅快地笑着:“芝士的耳朵好软!”另一边,他的好朋友杨子宣也在抚摸“高兴”,脸上是和赵亮一模一样的畅快笑容。他说,“音乐会晚七点半开始,赵亮早上八点就来我家了,一直在聊导盲犬导盲犬,想象它们是什么样的,脾气怎么样,说个不停。你听!他的声音都比平时高了八倍!”

image.png

(赵亮小心翼翼地感受“芝士”长什么模样)

  领养导盲犬快则一两年,慢的话,可能永远也排不上。导盲犬不仅在训导上需要花费极其高昂的成本,社会公众对其的认知和接纳也尚处于起步阶段。西安现有视障人士足足7万余名,但持证上岗的导盲犬却仅有6只。提起这个,赵亮的声音慢慢低下去,他指了指自己身上的白色T恤,上面印了八只形态各异的狗狗,“狗狗能带来好运嘛”,他顿一顿,“可能我还需要更多的运气。”

  不仅仅是导盲犬

  张璐瑶已经和“高兴”相处了将近两年。回忆起第一次见到高兴的场景,她表示“双方都异常紧张”。经过楼梯时,她能明显感受到高兴的腿在微微颤抖。由于彼此的步速、性情基本吻合,局促的厕所之行后,双方的感情迅速升温,配合极度默契,“就像认识了很多年的老朋友。”西安市阳光使者导盲犬基地的梁训导员表示,导盲犬是一类特殊工作犬,犬和人的配合很重要,两者的行走速度、性格等都要匹配。“没有最好的导盲犬,只有最适合的导盲犬。”一只成熟导盲犬的养成背后,是层层选拔的高淘汰率。“如果从幼犬挑选阶段开始算,淘汰率达到70%。”

image.png

(“高兴”靓照)

  张璐瑶是一名年轻的按摩师,自己有一个小店。一开始顾客来的时候她就会把高兴领到特定的位置,以免打扰到客人,后来只要客人一来,高兴自己就会找地方安安静静地呆着,有时候是按摩床下,有时候是随便哪个犄角旮旯,一呆就是三四个小时。

image.png

(张璐瑶和“高兴”相互陪伴)

  但只要走出按摩店的这一方小天地,等待张璐瑶和高兴的,永远是未知的麻烦。超市、步行街、景区,往往有工作人员拒绝“高兴”进入,认为导盲犬和宠物犬没什么两样,怕它会咬人或随地大小便。“更难受的是被暴力驱逐。”张璐瑶表示,“有一次我和高兴几乎都要被推到地上去了。”

  对于赵亮来说,地铁换乘也是个大麻烦。从家里走到音乐厅,他需要从5号线换到3号线。遇到这种情况,他往往会提早一个小时出门,因为前来引导他的工作人员往往不确定什么时候会来,有时候是10多分钟,有时候是半个小时之久。

  领着导盲犬一起来听音乐会的还有赵静,她和“暖暖”正在适配期,暖暖因为观众的掌声起立的时候,她就会温柔地抚摸它的头部,安抚它坐下。音乐会中场休息时,赵静的手机上来了消息。她将手机稍微贴近面部,身边人完全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而她已经非常迅速地完成了读取。智能手机的语音设置和一些专用app给视障人士带来了便利,但也有着无法解决的弊端,尤其是图形验证和滑动验证。这个难题几乎摆在所有视障人士的面前。刘浩曾在某一个下午想要下载一节音乐大师课程,却最终卡在了这一环节。他尝试了许多遍,最后放弃了,呆坐了一下午,直到妈妈回来。

  月光是每个人的

  2021年12月5日起,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成为全国第二个“导盲犬友好剧院”,并开启对视障人士及导盲犬进入剧院观演的永久性配套服务,包括开放部分演出、长期向观众普及导盲犬知识、设计导盲犬公益礼包、开展盲童夏令营活动等。

image.png

(导盲犬进剧院计划)

  “不论身体健全与否,每个人都有享受音乐的权利。很多视障人士喜欢音乐,一些人还学了乐器,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更友好的观演环境,把享受音乐的权利还给他们。”爱乐公益-导盲犬进剧院计划的相关负责人范凯说,“剧院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既要呈现高品质的演出,也要承担推动社会文明进程的责任。‘导盲犬进剧院计划’希望呼吁所有人共同打造对视障人士更友好的社会环境。”

  7月29日的刘浩钢琴独奏音乐会是爱乐公益-导盲犬进剧院计划的第二场,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为这场音乐会做足了准备。现场有专门的场务人员负责视障人士、导盲犬的落座等各项事宜;向观众发放导盲犬普及单页,帮助大家了解导盲犬和其在工作过程中的一些禁忌等。

  观众们还得到了一张盲文纪念票。赵静告诉记者,上面写的是“每个人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这也是刘浩的愿望,“虽然我看不见,但是我希望观众们能在我的钢琴声里看见他们想看见的。”

image.png

(赵静读盲文纪念票)

  音乐会结束之后,张璐瑶印象最深刻的一曲是德彪西的《月光》。她说,这首曲子让她想起小时候的元宵节,大家晚上放鞭炮、放烟花,照得每个人都亮亮堂堂的,那个时候她还能看见微弱的一点点光,之后就慢慢慢慢,连这一点点都看不见了。她觉得,那被火光照耀的一点点,就是人间的月光。



来源:华商网

编辑:陈明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五届西安国际舞蹈节正式发布!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西安站全新场次公布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