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西安国际港务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即将年底交付 可提供1549套住房

西安新闻 西安晚报 2022-12-22 06:56:33

image.png

交付后可实现“拎包入住”

  从“房住不炒”到“住有所居”,住房问题连接民生福祉,彰显一座城市的温度,也承载新市民的安居梦。岁末隆冬,在位于国际港务区融合路以西、港兴四路以南的港务中路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现场,工地一片繁忙景象。伴随着各类机械的阵阵轰鸣,现场各类工程共900余名工人同时“在线”,为这个年底即将竣工的项目不懈努力着。据了解,该项目交付后,将迎来1549户新市民、青年人快速“拎包入住”。

  高楼拔地而起

  可提供1549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站在项目大门外抬头望去,一栋栋高楼已经拔地而起。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米色和咖色相间的楼房外立面,显得越发温馨且富有朝气。

  记者了解到,港务中路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由西安市房总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开发,西安市住总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净用地面积45709.42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3.599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0.330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26万平方米。项目交付后,可提供1549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以解决西安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近日,记者来到港务中路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现场了解到,该项目10栋中高层住宅楼和3栋多层配套公共建筑已完工,通过围合式的布局形态,形成以大公园景观为中心的规划结构。而在这种“散射状”的建筑布局下,小区每栋高层住宅楼均能拥有较好的景观视野,加之绿色温馨的住区环境规划,将为未来居住在此的居民带来美好的生活体验。

  项目已完成

  总工程量约98%的进度

  在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一部分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装修施工、外墙保温工作。另一群工人则在进行室外绿化作业。在项目中心位置,几名工人正在一堆管道旁进行切割作业,按进度推进天然气管网铺装……

  该项目负责人、西安市住总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张志明介绍,自2022年1月23日项目开工以来,全体工作人员克服了疫情反复延宕、施工材料调配短缺等困难,舍小家、为大家,放弃了大小节假日,全力以赴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按照整体进度,该项目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约98%的进度,计划年底前如期完工交付。”张志明介绍,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同时,外墙真石漆的工序也已经完工,门窗、水电气暖以及通风和消防等相关安装工程也陆续在收尾。室外也正在开展大面积绿化工程。

  随后,记者来到样板间,提前为大家打探了交付后新房的“模样”。电视机、空调、冰箱等电器应有尽有,沙发、床等温馨设施也安排妥当。等项目交付后,“拎包入住”绝不是梦。

  项目亮点多

  供热“黑科技”高效又环保

  仅用一年工夫奋力“跑”出来的精品工程,却并不仅仅是体现在“快”上。据了解,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打造标杆工程。

  首先,在该项目中,有一种初次用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供热“黑科技”——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将在明年能确保住户过一个温暖的寒冬。

  何谓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西安市安居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磊介绍:“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也被称为“干热岩技术”。干热岩是一种埋藏于地面以下1000米至10000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它的温度在几十至几百摄氏度之间,是一种可用于采暖、发电的清洁可再生热源。

  刘磊介绍,所谓干热岩技术,就是通过钻机向地下2000-2500米深处高温岩层钻孔,在钻孔中安装一种密闭的金属换热器,将地下深处的热能导出,并通过专用设备系统向地面建筑物供热。“以港务中路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为例,10万平方米的供暖面积,只需要设计6个2000米的换热孔,就可以使住户冬季室内温度达到20±2℃,满足1549户的室内供暖需求。”

  此外,干热岩技术装置采用专门的吸热导热装置与新型材料,在大大提高地下吸热导热效率的基础上,还能保证使用过程中无废气、废液、废渣等任何排放。以港务中路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为例,每年4个月的采暖期,可替代标煤约21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0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6.3吨、氮氧排放物约14.2吨、粉尘排放量约96吨。“和传统的供热方式相比,可以说又高效又环保,且采暖费用和现行市政供暖保持不变。”刘磊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通过使用装配式装修,使得项目作业现场将更加省时、省力、高效。由于材料品质优良、环保性能优异,还能有效减少建筑垃圾。

  今年已筹集建设

  保障性租赁住房11.23万套(间)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安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实施,目前西安已建立完善了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民生期待,正在西安一步步成为现实,托起千千万万个有志于扎根西安发展的新市民、新青年的“安居梦”。

  记者从西安市住建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已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1.23万套(间),港务中路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就是其中之一。此外记者获悉,自建的同时,西安也在加大社会房源的转换力度,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工作正驶入“快车道”。

  今年上半年,市住建局对外发布的《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十四五”住房建设的重点任务,力争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达到30万套(间),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30%以上,努力满足和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在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缓解城市住房压力,保障“居者有其屋”的道路上,西安正在发力,并坚定地大踏步向前。

  文/图 首席记者 梁璠



来源:西安晚报

编辑:黎博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安市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 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