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政企快线 > 政企资讯 > 正文

七年驻村情 爱洒扶贫路——记国网商洛市商州区供电公司派驻楚山社区驻村第一书记赵少斌

政企资讯 国网 2022-12-30 15:57:14

  今天,在距离商洛市商州城区西南7.5公里的商州区杨峪河镇楚山社区,有这样的一位“驻村书记”,他从“脱贫攻坚一线”到“乡村振兴一线”,再到“疫情防控一线”,他能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主动投身驻村扶贫各个战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就是已连续驻村7年,待过3个村子,并被群众亲切誉为“背包书记”的国网商洛市商州区供电公司派驻杨峪河镇楚山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的赵少斌同志。

  连续驻村七年 被群众誉为“背包书记”

  2013年,商州区委确定商州区供电公司与商州区杨峪河镇民主村开展联镇包村“双包双促”扶贫,那时,他的工作岗位刚调到商州区供电公司办公室,他就跟随王中华局长到民主村开展“双包双促”扶贫工作。2016年开展“精准扶贫”,2017年,进行数据清洗,开展“脱贫攻坚”,他一直在民主村,作为驻村工作队员,他自始至终,一直积极参与了民主村的驻村扶贫工作,并曾两次被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员。2022年10月,他又根据工作需要,被组织选派到商州区杨峪河镇谢塬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

  平日里,他身挎黑色背包,文质彬彬,为人低调,一身书生气质外表,但他那看似羸弱的肩膀却能勇挑重担。自2022年5月他被党组织选派,到楚山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他就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带领社区居民致富的希望责任牢牢地扛在肩头。

  不管在过去帮扶点民主村的田间地头、乡间道路、党群服务中心,还是后来的谢塬社区以及现在的楚山社区,随处都能看到他那身挎背包的忙碌踪影。由于他为了工作方便,不管干啥、走哪,都喜欢身挎背包,所以,群众都亲切地称他“背包书记”。

  2022年5月,脱贫攻坚结束,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根据中央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要求,自2016年就开始在民主村及谢塬社区连续驻村7个年头的他又主动请缨,要求到新的帮扶点—楚山社区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

  他在乡政府当过干部,进入电力企业,在基层供电所管过电,也在机关搞过宣传、干过文秘。他是单位笔杆子,工作上的多面手。领导夸他工作能力强,有驻村工作经验,要他好钢使在刀刃上。鉴于这种背景原因,他屡次被单位积极推荐,经商州区委组织部门审核,连续三次被派驻基层乡村开展驻村工作。

  他到谢塬社区担任驻村书记后,当他看到谢塬社区18个村民组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唯独(3-7)组没有路灯,存在260户、850人夜晚出行不便现象,他便根据群众意愿需求,与社区两委沟通协商,积极跑项目,为谢塬社区(3-7)组争取到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2022年度“国网赋能乡村工程”定点帮扶捐赠资金15万元,对谢塬社区(3-7)组进行太阳能路灯安装,并拓宽硬化谢塬社区(5-7)组118米进村水泥路,还建成1处小型文化广场。在施工过程中,个别群众不理解出来阻拦施工,这个嫌路灯没有栽到他家门口,那个嫌路灯影响了他的蹦蹦车出行,他便利用晚上群众在家,一户户摆事实、讲道理,做群众思想工作,最终在他的努力下,村民们不闹了,路灯也栽通了。

  去年冬季,在谢塬社区关怀困难群众温暖过冬中,由于上面所发棉衣有限,当他看到一残疾困难群众谢念志身上衣服单薄,天气已经变冷,他就把自己单位刚发的还没沾身的工装棉衣给这户贫困群众送去,让他穿着御寒。

  今年5月,他被组织下派楚山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刚一上任,他就积极投入工作,主导完成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职责,规范社区干部分工,并与社区“两委”协商制定驻村帮扶工作计划和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完善社区村情“一口清”。并用短短2个月时间遍访社区1544户已脱贫户和15户重点监测户。

  在驻村扶贫工作中,他总是吃苦在前,时刻想着为群众办事,浑身充满着工作激情,也得到帮扶村及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彰显责任担当 谱写驻村为民情怀

  他连续驻村7年时间,在民主村一待就是6个年头,直至民主村109户贫困群众脱贫摘帽。

  民主村,位于秦岭大山深处,距商州城区西南30余里,群山环绕,交通闭塞,村(里)没有任何经济产业,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贫困人口占到村人口近乎四分之一。他第一次进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不辜负组织期望,就是自己累趴下,也要帮群众脱贫摘帽。

  “帮扶弱势,助人扶贫,这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使命,也是我们电力企业的责任。自己身为共产党员,更应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扶贫工作(中)去。”这是他驻村扶贫所说的话语,在工作中,他也是这样做的,并时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初次来到民主村,天空下着蒙蒙细雨,他在村党支部书记邵喜锋引领下,开展入户摸底调查。来到任邦明老人家,赵少斌感觉到荒凉、闭塞,老人祖上为避匪患,居住在村西南一个叫狼官岔的偏僻山坳。这里,远离通村水泥路,一条弯曲羊肠小道连接外面世界。老人门前,废弃磨盘闲置草丛,黄狗汪汪叫,灶膛、老屋漆黑,灯泡灰暗,仿佛将人带入七十年代。

  在了解登记情况后,他又来到下一贫困户家中。龙太志,64岁,脑梗,老伴走失多年。土屋建于50年代,严重漏雨,屋后墙倾斜,属严重危房。赵高志,聋哑人,五保户,灶房漆黑,屋后墙一处倒塌……。他的两个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这些贫困户的家庭真实情况。

  看到一户户贫困户,他内心陷入沉思。下决心一定要让村贫困群众改变面貌。首先必须解决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做到贫困群众吃饱饭,有衣穿,有安全住房。

  开展驻村扶贫!看上去好像与荣誉、光环沾边,其实走进实际工作,他才感知脱贫攻坚给人留下的更多是艰辛付出与辛勤汗水。有人认为扶贫工作是下去走走形式,去镀金,而他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下去就得为群众办实事,将组织的重托付诸行动。

  一沓沓文件,一张张表格,一户户贫困户……,开展数据清洗,完成贫困户建档立卡。他不知熬过多少不眠之夜。入户走访群众,曾连续跋涉山路,他的脚底足跟痛毛病犯了,不能下地走路,他在去医院匆忙治疗后,又投身到扶贫工作中。

  开展数据清洗,完成贫困户建档立卡任务后,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是,该怎样发展扶贫产业。让贫困户从中受益,并引领贫困户脱贫致富才是扶贫工作的目的。

  几天来,他连续忙碌奔波在脱贫攻坚路上,发展光伏产业、考察食用菌项目,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协调流转土地,进行变压器增容,抗旱打井,解决群众人蓄饮水,修水泥路,安装太阳能路灯……,这所有的一切,无不让他揪心牵挂,也处处留下他身挎背包的忙碌踪迹。

  他在民主村驻村扶贫的六年时间里,用真诚、实干态度,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情,赢得群众信赖,也成为民主帮扶村109户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在民主村,他曾连续三年为村跑项目,做资料,累计争取40万元扶贫捐赠资金,发展魔芋和无刺花椒产业项目,带动民主村109户贫困群众进行流转土地进行务工增收。

  在民主村的一次入户中,当79岁视力残疾的贫困户老人李胜得知他是电力人,便问他会修电不,他才得知老人家里的灯泡已不亮好长时间了,便立马找来电工工具给老人查找故障进行修理,他在老人漆黑的土楼上找到线路故障点给与修通,下楼时,他一弯腰手机却掉在地上摔坏了,当老人面带歉意表情,要给他赔偿时,他却笑呵呵地说没有啥。

  当他得知村里的另一贫困户杨彩柔身体有病,与残疾孙女相依为命,无力装修搬迁房子,正为按时搬迁着急时,他便联系工匠,垫资为这户贫困群众及时将房子装修完毕,没有影响该户群众的搬迁任务。至今,这户群众一直都记着他的付出,不时地与他进行电话联系。

  坚守初心使命 投身“疫情防控”一线

  2020年开春,他还在民主村驻村扶贫,全国却突然爆发疫情。当然,民主村也不例外,他在做好防护同时,便坚守在村,义无反顾,积极投身民主村疫情防控第一线。

  去年12月,他已被下派到谢塬社区。当他从手机看到西安疫情爆发的消息后,为了保障谢塬社区群众安全,还未等到上面安排,他就背起背包,一头扎进社区,带头做起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平常,他背包里装有碳素笔、笔记本、手机、上级文件及帮扶户信息等。这两天,疫情袭来,他背包里又换成了疫情防控告知书等宣传资料及双面胶、小剪刀等。

  “我这包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工作上的好帮手!为了便于工作,多年来,我已形成包不离身的习惯。”一次,社区干部给居家隔离对象张贴隔离告知单时发现少拿一张,他却从随身携带的背包里找出一张。平常,大家都喜欢跟他下乡,因为大家缺了啥,他都能从他的背包里给找出来。

  今年8月15日晚10时27分,他突然接到楚山社区疫情防控紧急通知,他想都没想,就及时率先赶到社区,协助社区两委安排部署,连夜晚进行敲门入户行动,终于在凌晨4点顺利完成楚山社区全员第一轮核酸采样。

  连日来,他一直吃住在村,已协助楚山社区开展完成41轮核酸检测,累计采样74839人次。在疫情防控紧急时刻,他坚守抗疫一线,协助社区明确干部分工,完善社区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制定疫情防控值班制度,加强社区3个搬迁安置小区门禁管理;发挥社区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片区长作用,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排查网格化管理;并通过社区干部工作群、播放喇叭等形式,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上级有关疫情防控公告,引导提升社区居民防疫意识,为楚山社区疫情防控扎实筑牢安全第一道防线。

  为扎实开展楚山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从8月15日晚开始,他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率先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吃住在村,取消礼拜天休息时间,坚守抗疫一线,不留盲区,不漏死角,有序开展帮扶社区多轮核酸检测,为楚山社区扎实筑起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他已连续一周没有回家,周末下午,他的妻子在家做好了饭,说好的等他回家吃饭,可妻子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回家,等妻子打来电话,他却说到,自己作为第一书记,要以身作则,不能别人都在站点值守而自己却为了吃一顿饭跑回家里。

  工作队员昕亮劝到,我们在这,嫂子叫你还是回去一趟!他却说到,明天凌晨5点就做核酸检测,我们明天要提前到位,回去吃一顿饭能咋?还是住村里能方便工作!

  8月18日清晨7点,他在一期小区采样点维持秩序,得知一期小区77岁独居老人李林记患心脏病,用完药品,因疫情交通管制,不能进城买药情绪十分激动时,他便赶到商洛西高速防控卡点,对老人进行情绪安抚,接老人回家,并利用下午工作间隙搭便民服务车为老人购回所需药品。

  二期小区居民田粉霞住小区5号楼11层,另一户居民住4层楼,8月19日清早10点钟左右,他们因听见喇叭喊让下楼做核酸,便随手带上门,将钥匙丢室内,等做完核酸检测后却不得进门,另一户还有上年纪老人和小孩,天气逐渐变得炎热,看群众不得进门做饭心急如焚样子,他便多方打探,最终联系到公安备案且有通行证开锁公司前来为两户群众打开房门。

  在疫情防控中,社区干部张静见他十分忙碌,便让他歇息一会,他却说到,我们工作队的唐丽和昕亮身穿大白防护服,连续几天都在进行扫码,他们脱去防护服,衣服都浸湿到后背,和他们相比,我辛苦一点也不算啥。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身先士卒,事无巨细,到处都留下他的工作印痕。正如楚山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建涛说的那样,我们赵书记没有盛气凌人,没有颐指气使,在工作中他始终将自己当做普通一(的)兵,在核酸检测中,他手持喇叭,让群众保持队列整齐及一米线距离,维持现场秩序,结束(后)又帮忙搬运物品,并最后一个离去,他的所作所为,不但彰显了第一书记的责任担当,更诠释了一名普通党员心系百姓的为民情怀。

  由于他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认真负责,也受到陕西电视台新闻采访,并以《驻村第一书记新年第一天》为题在陕西电视台晚间新闻进行播放,他的驻村事迹也被西北信息报、商洛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及网络进行报道宣传。一心为公,倾情为民。赵少斌用七年的时间走实走硬他的驻村扶贫之路,用责任心和爱心积极帮扶基层群众脱贫致富,他以身作则并以实际坚守践行身为第一书记的职责和任务。


来源:国网

编辑:徐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有益的事——记咸阳公司职工、咸阳市小桔灯公益服务中心带队者郭恩伟 下一篇:多措并举战寒潮 “满格电力”护暖冬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