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道中,家长反映优惠券是学校发的,券上写有年末感恩励志电影票特惠券《小调皮救妈妈》,学生凭此优惠券可以带一名家长或同学入场观看。纸上并没有写票价,也没有留咨询电话。优惠券背面写着每位同学看完此片后以《我爱我妈妈》为题写篇作文或画幅图画,周一过后交给老师统一展览交流学习。所以很多家长宁愿排队,也要带孩子来观影,为得是让孩子能完成作业。但到了现场才知道非免费券,1个家长带1个孩子票价是60元。 
这其中有4点疑问令人费解。 垄断版权、租赁场地播放的影片到底是谁呼吁去看的? 记者采访中得知,电影《小调皮救妈妈》是由南阳开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买断版权,并租了西安人民剧院进行播放,并称已经在很多地方播放过。而该公司、该影片的相关介绍在网上均无公开信息。 工作人员称不了解为何给学生发放优惠券,而家长则说优惠券是学校发放的。看上去学校似乎承担了呼吁观影的工作,并且是西安几十所小学一起在向家长呼吁观影。 如属实,学校要求家长带孩子付费观影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完成一次影评作业吗?几十所学校何以如此统一地呼吁?校方呼吁的背后是否有过对该片的观摩和了解?家长们凭什么要带着孩子去观看这部在网络上连公开信息都找不到的电影? 现场工作人员为何登记观影学生的学校? 在购票后,有工作人员在登记学生的学校。其中已有西安几十所小学的名字,东城一小已有170多名学生观影。 工作人员为何要统计?数据最终会导向什么?提交给哪一方?学校?放映方?还是作为多方利益分成的依据? 学校发放优惠券,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如果涉及的所有小学,该优惠券均是由校方发放的话,那么在本次可能挂钩作业的付费观影中,学校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对影片内容清楚了解后认可影片对学生有积极正面影响而主动呼吁,还是与影片播放方出于某种利益的合作? 在工作人员统计观影学生学校的名单上,可看到涉及的学校是高新五小、西大附小等学校,家长择校较为优先的高新一小、陕师大附小、西工大附小等名气较大的学校则未在其中。如果该影片确实对学生有益,这些知名小学为何不参与其中? 涉及发放优惠券的小学中,是否存在校方对外合作把关不严等问题,尚有待进一步的调查。 作业挂钩观影,观影挂钩消费,学校为何不说清? 最令人费解的或许是这一点:优惠券的背面有”作业挂钩观影“的信息,学校如果不是主动的呼吁者,为何在发放优惠券时,不主动向家长或学生告知? 明确告诉家长,观影是要付费的,和观影行为捆绑的作业只是纸面上的信息,并非学校指定的必要作业。如果家长清楚了解该信息,还会有那么多人在寒风中带孩子去看这部电影吗? 这种信息上的模糊,是否存在故意利用家长”无论如何要让孩子完成作业“的心理来实现牟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