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静一动的两个活动,让摄影爱好者过了个另类周末
随着2007精彩阳山·画中行第三届中国四驱越野车节暨“广东第一峰”人体艺术摄影大奖赛的举行,一群高度“发烧”的广东各地摄影发烧友,闯进了一个深藏于阳山县偏僻山村中的奇特建筑群———学发公祠。这个号称“粤北华侨建筑之最”的民
国建筑群落,糅合了客家围屋传统和西洋以及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特点,引起了摄影家们的浓厚兴趣。当地政府正加紧对其进行修缮整治,准备开发成旅游观光景区。
学发公祠位于阳山县南部七拱镇和平村大禾岗,矗立在丛山中。其面宽90.8米,进深120.5米,整体建筑总占地面积10941.4平方米,有房屋360多间。据《阳山县志》描述:“见其宏壮之规模,为北江数府州所未有。”站在远处山头看下去,学发公祠更显幽深与神秘。据介绍,学发公祠是晚清时期漂洋过海到马来西亚开采锡矿发迹的爱国华侨富商朱海均,为纪念其在家辛勤劳累了一辈子的老父亲朱学发而建造,始建于1923年,历时12年方完工。
最让人惊讶的是,这座深山民居里竟有当时多位显赫名人的题字:中门有清末榜眼朱汝珍撰联并书:“学道积躬量涵若海,发祥启后德茂惟均”,横额是“学发公祠”;右一辅门匾额“海均家塾”是余汉谋的笔迹;右二辅门“海均私第”的落款则是陈济棠;左一辅门“高阳世第”是李汉魂题字。题写人身份与匾、联水准之高,均为粤北地区前所未见,从中不难看出学发公祠主人当年显赫的身份与地位。 本报记者 李维宁 通讯员 董长法
图: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大批摄影发烧友
图:学发公祠气势恢宏 本报记者 施用和 摄
|